本書為“中華譯學館·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之一。全書收錄了中國近代學術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國維(1877—1927)的代表性譯文。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導言、代表性譯文和譯事年表。第一部分“導言”包括王國維的生平、王國維的翻譯思想、王國維翻譯或譯作對后世的影響、王國維的譯著輯要和編選說明。第二部分為王國維的代表性譯文,
《海岱學刊》以弘揚齊魯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振奮民族精神、提升學術研究水平、促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為宗旨,以齊魯文化、海岱歷史與考古、周秦諸子百家、中國早期文明等領域的研究性論文為內容的連續(xù)出版物。本次出版的為學刊總第二十七輯,包含特稿、考古發(fā)現與文明史研究、齊魯文化研究、山東明清地方史研究、古典文獻與學術史研究
本書由時政評論、經濟研究、大學教育、通識教育和獨立學院5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時政評論,談論了作者對熱點話題的認識和主張。第二部分經濟研究,討論的問題包括中國模式、財稅體制改革等。第三部分大學教育,主要討論大學教育,特別是貴州大學的發(fā)展與改革。第四部分通識教育,討論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等。第五部分獨立學院,主要反映了對獨立學
本書精選作者孔德罡于2019-2021年開始在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板塊開設的“現代神話學”專欄中三十余篇文章。文章涉及社會時事、文化思潮、文化產業(yè)、音樂、戲劇、影視綜藝、電子游戲、青年亞文化圈層等熱門領域,探索并揭露活躍在當代文化場域上“不言而喻”的眾多“神話”背后持存的符號操演機制,在自然與歷史的永恒纏結中,捕捉時代的面
本書匯集第19屆“青年學術論壇”(2022)的一、二等獎的優(yōu)秀獲獎論文11篇,圍繞列寧黨校辦學思想、新型舉國體制邏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響人們的獲得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等主題,展現出新時代青年對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新理論思考與探索。
本書為著名經濟史學家李伯重的學術隨筆集,所收者為近年的學術論文及報刊文章,既討論學術,也探究如何做學術。全書共分六輯,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經濟史、經濟史之外的歷史、古中國對外文明交流與融合、學術生活中的為人與為學、作者在美國學界的見聞,以及中文史地雜譚等。自田舍犁搭到江南奇跡,從壺里乾坤到宏觀經濟,本行內外,中西之間,一一
中國學術(第44輯)
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在云南大學(原為東陸大學)學習、工作和研究中國歷史的情緣與學術研究體悟。全書精選了《在把握歷史中走向未來》《學術研究必須回答時代命題》《“一帶一路”與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大走廊構想》等三十余篇文章,主要包括歷史研究中的理論指導和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問題、關于社會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和社科知識普及、讀書和治學中若干問題
本書為張宏生教授的學術論文集,共分三卷。卷上為詩歌研究;卷中為詞學探討;卷下未文史論說。具體包括:《姚賈詩派的界內流變和界外余響》《“以文為詩”和“以文為賦”》《元祐詩風的形成及其特征》等。
本書分為“學步”“尋路”“行走”“遠望”四卷,共收錄了作者二十余篇學術隨筆,所收錄的文章不僅回顧了作者求學以來幾位老師的諄諄教導,也有治學以來對歷史學、地理學、社會經濟史的思考,以及關于長江中游地區(qū)人地關系的歷史、中國山區(qū)開發(fā)的歷史、江漢平原社會經濟區(qū)域的發(fā)展等研究性的文章,還有作者在研究中國歷史、全球歷史中較有新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