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印度佛學家寂天論師著,全書十章,前三章敘述菩提心功德、懺罪、受菩提心,以求世俗、勝義兩菩提心,未發(fā)令生;次三章敘述不放逸、正知、忍辱,以求生已不退;再次三章敘述精進、禪定、智慧,以求輾轉增長;最后一章,以此后果為利眾生發(fā)愿回向。《(入菩薩行論)講解》是由四川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四川省藏語系佛學院副院長彭措朗加堪布對
本書由分四部分組成,即:總序、修持皈依之理、有關居士戒的論述、以及飲酒的過患。簡要介紹了佛教的皈依、戒律的原由和功德;皈依的修持之原由、受持皈依之理、皈依學處及其功德;論述了居士戒的定義及其釋義、差別、受持儀軌,以及居士決定所應斷事項:附講飲酒的過患。
本書稿共六章,分別闡述了佛教在印度的興起及對外傳播、佛教在泰國的傳播、泰國佛教的政治化進程,不僅系統(tǒng)描述了歷代泰國佛教的傳播特點和途徑,以及對后世思想的影響,還介紹了泰國的佛教藝術、中國禪宗在泰國的傳播和影響、當代泰國佛教的現(xiàn)狀和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當代泰國佛教的現(xiàn)狀和面臨的挑戰(zhàn)。
慧皎《高僧傳》作為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僧人傳記作品,不僅是中古思想史的寶庫,更開創(chuàng)了佛教史傳的歷史,為歷代僧傳書寫的典范。 錢穆先生曾言:《高僧傳》“在宗教里邊加進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人文歷史觀點”。本書借鑒這一視角,聚焦《高僧傳》的書寫,分別從材料源自、文體樣式和精神向度等方面,探討了中古僧傳書寫的系統(tǒng)性特征,如經錄與僧傳
本書是一本心理實驗設計方面的教材。 本教材從研究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出發(fā),以經典實驗教學案例為例子,詳細介紹常見的實驗設計的特點、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數(shù)據輸入模式、SPSS分析操作及規(guī)范結果輸出,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實驗設計原理、統(tǒng)計分析和SPSS操作用于自己的研究。 本書旨在將心理實驗設計的內容介紹給廣大讀者,從而使讀者
廖深基,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校長。本書由福建技術師范學院抽調專業(yè)骨干策劃創(chuàng)作。全書采用中、日文寫作,主要內容包括黃檗文化五大主題:福清黃檗文化歷史溯源、黃檗文化在日本的盛興,黃檗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黃檗文化是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海上絲綢之路與黃檗文化。本書旨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基礎上講好福州地域特色文化的故事,向日本乃
本書是為2018年召開的“廣州佛教與宗教中國化廣州佛教協(xié)會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宗教中國化”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論題,這次會議總共收到論文29篇,論文涉及的內容大致包括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廣州佛教發(fā)展的、都市佛教寺廟的社會責任、宗教中國化和廣州寺廟、廣州佛教歷史人物以及經典傳譯等問題等四個方面的問題。本
本書包含了從上千件藏品中遴選展出文物205件(組),涵蓋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及相關主題石雕、木雕、彩石鑲嵌等品類,深度解讀、全面展示傳播弘一大師傳奇人生及其溫州情緣。展覽既竟,特將展品及相關資料匯編此書,以作永久紀念。
本書的考述研究范圍,從時間來看為唐宋時期,從空間看為現(xiàn)今湖南、江西兩省的省域范圍:全書對唐宋時期湖南和江西地區(qū)之禪宗寺院叢林的建置歷史情況及其駐錫僧人的分布,以及這些寺院從林所駐錫的重要僧人及其法嗣弟子之間的相互參訪交往進行了闡述研究。
本書收錄《杭州凈慈寺與日本臨濟宗主流派的形成》《凈慈寺開山始祖道潛禪師與法眼宗》《凈慈第一僧永明智覺延壽評傳》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