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稱《道德經》《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經》,共五千余言,分上下兩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道經》;后四十四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德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經典。它與《論語》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影響了中國人兩千五百多年的哲學觀。
本書融合了徐小躍近年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義的最新思考,提出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十德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要義,并進一步突出儒、道、佛三家如何從價值觀念、思想層面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基礎、核心的思想。本書從哲學、宗教的角度切入,提煉出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文明理念和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之根,并正視和突出其對現(xiàn)代化
本書以杜維明先生提出的“精神人文主義”思想為理論框架,溯孔孟荀董之源,續(xù)程朱陸王之思,基于孟子文本,對儒家商業(yè)倫理的源頭活水進行了深入闡發(fā),在開顯儒商精神、建立儒商認同、超越啟蒙心態(tài)等方面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探索,是當代儒家商業(yè)倫理研究的重要著作,能為新商業(yè)文明的建構提供有益參考。
由于對中國哲學與文學的熱愛和研究,布萊希特被同時代人稱為中國人,而他在流亡丹麥期間的詩作《老子流亡路上著<道德經>的傳奇》更是將他與中國的老子道家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一直以來,西方學者對布萊希特這首詩的評價高度一致,如認為它當屬布萊希特最為著名的詩歌之一20世紀最為優(yōu)美的德語詩歌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評價,但學者們對詩作
圍繞華夏制度文明,回溯儒學的源頭,深挖先秦儒家思想精髓。全書分為政論經濟文化三大部分,從孔孟原典出發(fā),融合多學科知識,歸納并闡述先秦儒家對國家治理的各項制度主張,全面剖析了原始儒學在政權組織形式、刑罰、稅收、資源分配以及社會福利等多維度的制度構建。作者認為孟子的愛有差等是文明社會的基石,不僅深入挖掘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歷史記載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習前人智慧,是幫助我們行穩(wěn)致遠的重要推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論語》作為其中的經典,為我們提供了認識自己、改造世界的無窮智慧,它散發(fā)著思想的光芒,時刻融入并指導我們的生活。 古人評價半部《論語》治天下,因為《論語》包羅萬象,談
??本書是中國文化名著《孟子》全本的今注、今譯及評析。內容包括五部分。(1)解題。勾勒《孟子》七篇中每一篇的主題思想及主要內容。(2)原文。分章摘錄,并加以標點。(3)今譯。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將每章用現(xiàn)代漢語加以直譯。(4)注釋。用簡潔的語言,對原文中難以理解的字、詞、句進行解釋。(5)評析。在綜合古今注家的基礎上,
本書通過湘學形成、演變的千年學術歷程,考察湖湘地域性學統(tǒng)與中國文化道統(tǒng)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對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之間關系的探討,從源遠流長的湘學發(fā)展脈絡中挖掘中華文化的道統(tǒng)意義。全書共十五章,前五章探源中華道統(tǒng),講述湘學的形成與傳承,辨析湘學學統(tǒng)與中華道統(tǒng)的內在聯(lián)系。后十章通過對周敦頤、胡宏、王船山、魏源、曾國藩、郭嵩燾
對于理想人格應有的具體質素而言,學界目前可見關于情、才、德中某一方面的研究,但人格進行研究的成果則少有。故此,為對先秦兩漢儒道理想人格之具體質素進行更加形象中,分別對先秦兩漢儒家理想人格的情與性、智與才、德與性以及道家理想人格的情與性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對于劉劭的影響,進一步分析劉劭理想人格思想對先秦兩漢儒道系進行討
《莊子》是道家經典,也是中國文學、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歷代學人或以玄解莊,或以佛解莊,或以儒解莊,各有得失。本書以莊解莊,通過《莊子》各篇之間及《莊子》與諸子之間的互證來探尋《莊子》本義。采用講義體例,篇首有題解,篇尾有小結,以歸納篇目宗旨,回應學術難題。每篇分章,章下分節(jié),每節(jié)自成段落,以概括章節(jié)要點,梳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