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康有為向清廷多次上書以及代大臣草擬折稿為主要線索,深入探討了戊戌維新運動的原委與進程,闡明并重新評價了康有為與維新派的變法思想和活動,特別注意當時的政治事件以及各個派系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場景寬廣而激動人心的政治畫卷。作者孔祥吉徜徉在檔案的海洋里,挖掘大量珍貴的一手材料,不囿于權威、傳統(tǒng)之說,力求
桑兵,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近代現(xiàn)史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學術視野廣闊,F(xiàn)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書收集作者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專題研究15篇,按各自涉及的范圍、領域,編輯而成。涉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方法論、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學術史、近代中國
《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是著名史學作家唐浩明繼《曾國藩》之后又一最新研究成果。作者從曾國藩存世的2000余道奏章中精選47道折片,并對這些折片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折里折外的相關情事以及它在當時的作用、歷史上的影響等加以評點介紹。全書還分析所選折片的寫作技巧,指出其于報告這類文體的可資借鑒之處;并抉出折片中的精彩文句,以醒耳
本書用大量的北洋海軍沉艦文物圖片、通俗生動的語言全面講述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洋海軍沉艦遺址出水文物的出水過程、保存狀況、隱含信息,以及北洋海軍軍艦的建造和服役過程,特別論述了出水文物所代表的裝備技術水平和對海戰(zhàn)的影響程度,從而幫助讀者認清甲午海戰(zhàn)的歷史真相,正確看待中國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同時,書中還對中國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系列教材(第2版)的其中一本,修訂版補充了二十大報告的最新內容,更切合當下學習實際。本書注重不同專題間的歷史邏輯,從宏觀上掌握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問題,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追求為主線貫穿整部教材。與本科生使用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不同,本書側重于對重大問題的歷史背景分析,尤其注重國際形勢與中國自
碧血難招蜀道魂:晚清資政院研究
美國人衛(wèi)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12-1884)是最早來華的美國新教傳教士之一,是早期中美關系史和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外交家,也是美國早期漢學研究的先驅者、美國第一位漢學教授。從1833年10月26日抵達廣州,直到1876年辭去駐華使館職務返美,在華生涯近43年,中國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益世報》作為民國時期極富盛名的報紙,于1915年創(chuàng)立,1949年?F浒l(fā)展大致可分為天津辦刊時期、昆明辦刊時期和重慶辦刊時期。本書是對昆明《益世報》刊發(fā)文章的選輯,時間大致為1938年12月至1939年11月,分史學邊疆民族時論四部分,總共收錄百余篇文。遷往昆明后的《益世報》雖不如天津時期辦刊時間長,但報道內容卻異
本書以大量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歷史圖片為寫作線索,將舊日影像的研究脈絡與民國初年的歷史緊密相連,給讀者勾畫了一幅躍然紙上的民國初年社會圖景。跟隨作者風趣的行文和一張張精心挑選的老照片,我們看到在時代交叉點上誕生的民國,它充滿新生的氣息,但卻有各類勢力的暗流洶涌;同時,還夾雜著新舊更替時期的嘗試與陣痛。
本書以大量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珍貴歷史圖片為寫作線索,將舊日影像的研究脈絡與晚清歷史緊密相連,給讀者勾畫了一幅躍然紙上的晚清社會圖景:跟隨作者風趣的行文和一張張精心挑選的老照片,我們看到古老王朝最后的余暉,那里集結著時代潮頭的困惑與茫然、自救與奮斗;同時,還看到晚清日常社會的縮影和普通人的文化心態(tài)……在這里,有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