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chuàng)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出數(shù)百個地理單元,并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镀钸B山》一書取廣義的祁連山之西段、中段為主體內(nèi)容,論述區(qū)域地處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涵蓋門源、祁連、肅南、肅北、阿克塞等地。本書向讀者展示了祁連山脈中的走廊南山、托來山、疏勒南山、黨河南山等一系列高大山嶺,梳理了雪峰冰川孕育出的大通河水系、河西內(nèi)陸水系、柴達木內(nèi)陸水系等水系格局,并介紹了冰磧地貌、高寒荒漠地貌等地貌類型以及本區(qū)顯著的山地垂直帶譜特征。同時,本書還對當?shù)啬赁r(nóng)并舉的經(jīng)濟生活模式進行了描述。歷史上,祁連山曾是匈奴、羌人、吐谷渾、蒙古族等游牧族群的活動舞臺,也是歷代統(tǒng)治者爭奪河西走廊、溝通甘青兩地的軍事要地,因此留下了諸多軍事遺跡,本書將一一呈現(xiàn)。在書中,讀者可領(lǐng)略裕固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回族等民族風情,感受洗娃娃、戴頭面、祭鄂博等民俗特色,也可一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圖景……
適讀人群 :大中學(xué)生與青年,地理知識愛好者
中國首套規(guī)模達到數(shù)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范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tǒng)認識上的行政區(qū)劃的界線,本分冊以祁連山山地為主體劃分區(qū)域范圍。
呈現(xiàn)祁連山雪峰林立、冰川散布的地貌景觀。
薈萃多種高原動植物:青海云杉、祁連圓柏、墊狀駝絨藜、西藏野驢、雪豹、白唇鹿……
展示多民族聚居地的豐富文化:喝馬奶酒、祭鄂博、唱阿柔逗曲……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是人—地關(guān)系的中國式表述;谶@一認知,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嘗試以地理學(xué)為基礎(chǔ),融自然科學(xué)與社會科學(xué)于一體,對中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之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諧共處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以全方位視野實現(xiàn)一次全面系統(tǒng)、淺顯易懂的表述。學(xué)術(shù)界在相關(guān)學(xué)科領(lǐng)域的深厚積累,為實現(xiàn)這種嘗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chǔ)。本叢書力圖將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讀者所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借以充實地理科普讀物品種,實現(xiàn)知識的“常識化”這一目標。
為強化本叢書作為科普讀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區(qū)域的相對完整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本叢書根據(jù)中國的山川形勝,劃出數(shù)百個地理單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諸島”“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單元全部拼合銜接,即覆蓋中國全境。以這些獨立地理單元為單位,將其內(nèi)容集結(jié)成冊,即是本叢書的構(gòu)成主體。除此之外,為了更全面、更立體地展示中國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單元分冊的基礎(chǔ)上,又衍生出另外兩種類型的分冊:其一以同類型地理事物為集結(jié)對象,如《綠洲》《巖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為敘述對象,如《長江》《長城》《北緯30度》等。以上三種類型的圖書共同構(gòu)成了本叢書的全部內(nèi)容,讀者可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視野幅寬,自由選讀其中部分分冊或者叢書全部。
本叢書的每一分冊,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單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質(zhì)、地貌、氣候、資源、多樣性物種等,以及在此間展開的人類活動——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多元內(nèi)容為敘述的核心。為方便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系統(tǒng)而有效地獲取信息,各分冊的內(nèi)容不做嚴格、細致的分類,而只依詞條間的相關(guān)程度大致集結(jié),簡單分編,使整體內(nèi)容得以保持有機聯(lián)系,直觀呈現(xiàn)。因此,通常情況下,每分冊由4部分內(nèi)容組成:第一部分為自然地理,涉及地質(zhì)、地貌、土壤、水文、氣候、物種、生態(tài)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二部分為經(jīng)濟地理,容納與生產(chǎn)力、生產(chǎn)方式和物產(chǎn)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三部分為歷史地理,主要為與人類活動歷史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第四部分為文化地理,收錄民俗、宗教、文娛活動等與區(qū)域文化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本叢書不是學(xué)術(shù)著作,也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工具書,但為了容納盡量多的知識,本叢書的編纂仍采用了類似工具書的體例,并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兼具通俗讀物之生動有趣與知識詞典之簡潔準確的科普讀本——各分冊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被濃縮為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紛繁的信息被梳理為明晰的詞條,并配以大量的視覺元素(照片、示意圖、圖表等)。這樣一來,各分冊內(nèi)容合則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分則為一個個簡明、有趣的知識點(詞條),這種局部獨立、圖文交互的體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隨機或跳躍式閱讀,給予讀者最大程度的閱讀自由。
總而言之,本叢書希望通過對“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讓讀者對自身所棲居的區(qū)域地理和人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讀者倘能因此而見微知著,提升對地理科學(xué)的興趣和認知,進而加深對人與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理解,則更是編者所樂見的。
受限于圖書的篇幅與體量,也基于簡明、方便閱讀等考慮,以下諸項敬請讀者留意:
1.本著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則,本叢書以決定性、典型性、特殊性為詞條收錄標準,以概括分冊涉及的知識精華為主旨。
2.詞條(包括民族、風俗等在內(nèi))釋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觀態(tài)度。
3.本叢書以國家基礎(chǔ)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萬矢量地形要素數(shù)據(jù)(DLG)為基礎(chǔ)繪制相關(guān)示意圖,并依據(jù)叢書內(nèi)容的需要進行標示、標注等處理,或因應(yīng)實際需要進行縮放使用。相關(guān)示意圖均不作為權(quán)屬爭議依據(jù)。
4.本叢書所涉。ㄗ灾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市(地區(qū)、自治州、盟)、縣(區(qū)、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等行政區(qū)劃的標準名稱,均統(tǒng)一標注于各分冊的“區(qū)域地貌示意圖”中。此外,非特殊情況,正文中不再以具體行政區(qū)劃單位的全稱表述(如“北京市朝陽區(qū)”,正文中簡稱為“北京朝陽”)。
5.歷史文獻資料中的專有名詞及計量單位等,本叢書均直接引用。
這套陸續(xù)出版的科普叢書得到不同學(xué)科領(lǐng)域的多位專家、學(xué)者的悉心指導(dǎo)與大力支持,更多的專家、學(xué)者參與到叢書的編、撰、審諸環(huán)節(jié)中,大量攝影師及繪圖工作者承擔了叢書圖片的拍攝和繪制工作,眾多學(xué)術(shù)單位為叢書提供了資料及數(shù)據(jù)支持,共同為叢書的順利出版做出了切實的貢獻,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囿于水平之限,叢書中掛一漏萬的情況在所難免,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正,并歡迎讀者提供建議、線索或來稿。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區(qū)域地貌示意圖 1
伸向荒漠的濕島 2
一 自然地理
山系龐大 9
高山地 10
雪峰林立 10
冰川散布 10
冰磧地貌 11
高山流石坡 11
二級夷平面和一級剝蝕面 14
嶺谷相間 15
西段山地 16
中段山地 16
東段平行嶺谷 16
褶皺斷塊山脈 17
祁連造山帶 17
走廊南山 20
托來山 20
托來南山 22
疏勒南山 22
黨河南山 23
野牛脊山 23
土爾根達坂山地 23
冷龍嶺 24
達坂山 24
照壁山地 26
黑河大峽谷 26
放射-格狀水系 27
疏勒河上游 27
黨河中上游 28
黑河上游 28
托來河中上游 30
大通河中上游 30
大哈爾騰河 31
哈拉湖水系 31
高山寒漠土 34
高山草甸土 35
森林土壤 36
沼澤土 36
山地垂直氣候帶 36
\" 祁連六月雪\" 37
崗什卡雪峰 38
雪龍紅山 39
門源盆地 39
獅子崖 40
花海鴛鴦濕地 40
東海 41
老龍灣河 41
牛心山 41
卓爾山 42
八寶河谷地 43
央隆草原 43
默勒草原 43
拉洞峽 46
祁連石林 46
\"八一\"冰川 46
野馬泉上泉·下泉 47
八寶河 48
夏拉河 48
團結(jié)峰 48
崗格爾肖合力雪山 49
蘇里草原 49
諾干諾爾 49
柴達木山 50
賽什騰山 50
魚卡河 51
大柴旦溫泉 51
喀克圖蒙克山 52
敦德冰帽 52
鐵匠溝丹霞 52
花海子-蘇干湖盆地 53
四十里戈壁 53
哈爾騰草原 53
雁丹圖河流階地 54
蘇干湖 55
小哈爾騰河 56
大雪山山地 56
野馬南山 56
肅北盆地 58
石包城盆地 58
野馬河谷地 58
紅柳峽 59
黨河峽谷(肅北段) 59
鹽池灣濕地 60
透明夢柯冰川 60
德勒諾爾天池 61
素珠鏈峰 61
石窩山 61
肅南丹霞 61
小柳溝盆地 63
康樂草原 63
祁豐怪坡 63
\" 七一\"冰川 65
觀山海子 65
洪水壩河 65
梨園河中上游 66
馬營河(肅南段) 66
祁連山植被垂直帶 66
寒溫性針葉林 68
青海云杉林 70
祁連圓柏林 70
山楊林 71
樺樹林 72
杜鵑灌叢 72
山生柳灌叢 73
杯腺柳灌叢 74
鬼箭錦雞兒灌叢 74
金露梅灌叢 75
針茅草原 76
羊茅草原 76
嵩草高寒草甸 76
高山流石坡植被 77
高山墊狀植被 77
裸果木荒漠群落 79
仙米森林公園 80
小葉楊 81
天山花楸 81
蒙古扁桃 82
墊狀駝絨藜 82
甘肅雪靈芝 83
墊狀點地梅 84
雪蓮花 84
星葉草 85
黃芪 85
沙蔥 86
爬地柏 86
里海鹽爪爪 87
黃纓菊 87
門源嵩草 88
微孔草 88
油葫蘆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 89
鹽池灣自然保護區(qū) 89
野牦牛 90
雪豹 90
棕熊 91
西藏野驢 92
白唇鹿 93
甘肅馬鹿 93
馬麝 94
藏原羚 95
狼 95
藍馬雞 96
斑尾榛雞 97
淡腹雪雞 97
雉鶉 98
君主絹蝶 98
圓柏大痣小蜂 99
湟魚 99
二 經(jīng)濟地理
牧農(nóng)并舉 103
游牧 103
狩獵 104
家庭手工業(yè) 105
裕固族織褐子 105
手工藏毯 106
裕固族皮雕 107
峨博茶馬市 107
達坂山隧道 108
祁連玉 108
祁連石棉 109
大道爾吉鉻礦 109
鏡鐵山鐵礦 109
門源小油菜 110
黨城洋芋 111
祁連黃蘑菇 111
祁連蟲草 114
祁連鹿場 114
白牦牛 115
浩門馬 115
肅南高山細毛羊 116
祁連藏羊 117
肅北山羊絨 117
門源奶皮 118
釀皮 118
青稞面搓魚兒 119
窩兒藥枕 119
馬福腰刀 119
三 歷史地理
羌人 123
吐谷渾人 123
漢族移民 124
撒里畏兀兒東遷 125
蒙古六旗入祁連 125
阿柔部落移居祁連 126
哈薩克族東遷入甘 127
部落 127
封建旗治 128
覆袁川大戰(zhàn) 128
杜希望破吐蕃新城 129
比丘巴郭·葉西央傳教多拉讓茂 129
顧嘉堪布辦教育 130
寺溝口遺址 131
狼舌頭古城遺址 131
石包城城堡遺址 132
黨城遺址 132
金巴臺古城遺址 132
浩門大通古城遺址 133
克圖三角古城 133
峨堡古城遺址 133
卯來泉城堡 135
永安古城 135
肅南烽燧 136
五個廟石窟 136
崗龍石窟 137
大黑溝
巖畫 138
灰灣子巖畫 139
榆木山巖畫 139
吐蕃金銀器 139四 文化地理
裕固族 143
蒙古族 143
哈薩克族 144
回族 145
華熱藏族 146
阿柔部落 146
馬蹄熱瓊十四族 148
東納三部 148
托茂人 148
裕固族帳篷 149
以茶食為重 150
喜喝奶茶 150
門源回族清茶 151
肅北馬奶酒 151
尕面片 152
酥油煎餅 152
紅纓帽 153
蒙古族袍子 153
華熱藏族服飾 154
雪山蒙古族婚禮 155
裕固族婚俗 155
戴頭面儀式 157
堯達 158
洗娃娃 158
洗三 158
蒙古族剪胎發(fā) 159
裕固族剃頭禮 159
\"戴吉\"禮 160
崇尚五色 161
恰秀·巴塔 161
祭鄂博 162
裕固族宗教信仰 163
敬奉\"騰格爾汗\" 164
神山崇拜 164
黃藏寺 165
馬蹄寺 166
文殊寺 167
西藏寺 168
仙米寺 168
珠固寺 169
阿柔大寺 169
門源南關(guān)清真寺 171
上陰田清真寺 171
肅南裕固族大經(jīng)輪 171
圣紀節(jié) 172
剪馬鬃節(jié) 173
回族刺繡 173
肅北蒙古族長調(diào) 174
珠固喇嘛藏戲 174
西灘鄉(xiāng)眉戶戲 175
門源回族宴席曲 175
阿柔逗曲 176
裕固族民歌 177
郭米\"則柔\" 177
安代舞 177
口弦 178
頂杠子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