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人生性自由豪放,熱情好客,在日漸都市化的世界中更顯出獨特的可貴價值,那些圓木搭起來的“仙人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無拘無束的豪爽性格,是延續(xù)了多少年民族文化的表征。在56個民族中,他們那種具有特色的馴鹿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追尋先人遷徙的蹤跡揭開千年歷史的而紗
從“古沃沮”到“鄂溫克”
“鄂溫克”一詞的原始含義
關于族源的說法
關于族源的三種學說
“鳥力楞”、“毛哄”和“基那斯”
狩獵生產(chǎn)和牧養(yǎng)馴鹿
第二章 回首戰(zhàn)火彌漫的歲月展望幸福美好的明天
旗佐制度的建立
貢貂之役
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貢獻
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
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三章 感受鄂溫克風情體驗原生態(tài)文化
服飾風俗
飲食風俗
居住風俗
交通風俗
禮儀風俗
婚嫁風俗
喪葬風俗
節(jié)慶風俗
禁忌風俗
第四章 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萬物
薩滿的產(chǎn)生
薩滿的職能
薩滿的祭祀
薩滿的神靈
薩滿的神服
薩滿的神具
薩滿的神歌
薩滿的傳說
薩滿的喪葬
第五章 豐富的民間文學絢麗的民間藝術
民間神話
民間傳說
民間故事
民間歌謠
民間諺語
民間謎語
民間舞蹈
民間樂器
……
第六章 鄂溫克族名人軼事
第七章 鄂溫克族自治旗與民族多
參考文獻
后記
火葬:火葬是鄂溫克人又一古老的喪葬形式;鹪岫嘤糜诏偛』螂y產(chǎn)而死及因意外的天災人禍致死的人。鄂溫克人認為這些人是以肉體給靈魂帶來災難的人,所以,把他們的尸體火化,以此慰藉靈魂。在他們看來,火是神圣、純潔的象征,而經(jīng)過圣火的洗禮,一切也會變得無限圣潔。因此,他們對于那些因疑難病或意外事故而死的人,采取火葬有其特殊的寓意,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除禍患和災難,避免再發(fā)生類似悲慘的死亡,以利于這些死者的靈魂幸福地升天,使未完成者在另一世界里實現(xiàn)他們的意愿。
土葬:土葬是比較普遍的葬俗,其形式主要是停靈、送葬、祭奠、戴孝等。
停靈老年人辭世后,要梳頭、刮面、換親服,并用白布裹尸,停放靈床上。在靈床頭頂,擺放一個供桌,上放祭品和亡者煙袋,燒紙哀悼。老年人停靈一般七至九天,青年人則為三天。停靈期間,晝夜派人輪流守靈,親友同族紛紛前來吊唁,家人以跪磕大禮相待。
送葬:送葬時,由子女抬靈上牛車,長子牽牛走往墳地土葬,一路拋撒紙錢。入殮前,由薩滿替死者禱告。人殮時,要把死者生前生活用品隨葬,一般男子隨葬煙袋、小刀、火鐮、馬具、弓箭等,婦女則隨葬煙口袋、耳環(huán)、鐲子、戒指、針線盒等物品。入殮時,還要在亡者頭頂連續(xù)打擊火鐮三次,以示最后告別,并將火鐮用樺皮包上一同隨葬。死者遺留之物,一般都要分送親友,以作永久紀念。如果亡者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全族人員都來參加葬禮,人們認為70歲的人并不是死去了,而是成佛升天了。所以,人們參加葬禮,都希望自己能夠活到那個年歲,以便死后成佛。
祭奠:葬后三日,亡者配偶和子女要去墳地祭奠,在黃裱紙上書寫亡人姓名、死亡時間及祭者姓名,連同金銀箔紙一同燒掉。此后,每年的清明、春節(jié)都要到墳地燒紙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