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四十八堂課》一書由余秋雨為北京大學學生開設的中華文化史課程討論整理而成。本書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加上課后與學生間的閃問、閃答,形式新穎而內(nèi)容異彩紛呈。這是余秋雨心中的一部中華文化史,在討論的過程中,余秋雨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孔孟之道、詩騷傳統(tǒng)、優(yōu)秀代表詩人信手拈來,流露出對中華文化的洞見與審視。這是一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讀物,也是余秋雨向傳中致敬的一本書。
悠久的中華文化,在當代青年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中華文化的當代生命和未來生命,卻常常被我們的研究者疏忽了。
社會上有一種慣常的看法:當代青年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程度,決定著他們的生命高度。其實,事情還應該反過來:當代青年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程度,決定著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強度。文化能滋養(yǎng)生命,生命也能滋養(yǎng)文化,尤其是青年人的生命。
測試當代青年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程度,常常會用問卷調(diào)查的辦法,比較浮淺和笨拙。我想,最好用幾堂實實在在的課程來完成。
正好,北京大學邀我為該校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學院的部分學生講授中華文化史,而且每堂課都有電視轉播。于是,這個立足今天、回視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工程,也就成立了。
這本書,就是這門課程的現(xiàn)場記錄。
大家從書中可以看出,時至今日,教師若想在課堂上進行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已經(jīng)顯得十分可笑,因為聰明的學生隨手就能在電腦中快速查得更完整、更齊備、更正確的相關資料。我課堂上的那些北大學生,由于從教學計劃中知道下一堂課的基本內(nèi)容,在上課前只用了很少時間在電腦上略做準備,再結合自己平目的記憶,便已經(jīng)可以完成漂亮的講述。這一來,我這個教師的方位,也就必須從常識層面上撤離,上升到文化哲學和當代感悟的高度。
我非常喜歡當代青年學生在課堂上對千年前的文化進行追蹤、猜測、爭論的那種勁頭。我告訴他們,文化先祖?zhèn)內(nèi)绻徐`有知,也會在九天之上傾聽這些年輕的聲音。尤其那次我要求北大學生為唐代詩人排列當代喜愛的名次,我想,那些敏感的唐代詩人一定切切關心。因為他們本來就喜歡揣想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太想知道自己在后代故土上還能保持多少能量。
大地的篩選,時間的篩選,人格的篩選,審美的篩選,全都凝結于當代學生的投票。應該明白,層層篩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行為。
因此,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加入自己的參與,不斷地皺眉凝慮、拍案驚悟、開顏而笑。錯了也不要緊,其實文化的互動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在并不整齊劃一的自由步履中,文化前行了。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本書出版后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歡迎。一份課堂記錄居然一版、再版、三版,幾家出版社競相出版,而且不僅大陸版暢銷,臺灣版也同樣暢銷,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在暢銷中,很多讀者反映,他們特別喜歡每堂課后學生們對我的閃問,以及我的閃答。由于這些閃問、閃答與當日課程的內(nèi)容基本無關,只涉及當下的一些文化話題,我在整理時就干脆把它們從每堂課后拆卸下來,歸并在一起,置之全書之前。讀者們拿到這本書,首先不進入課程,而是一步踏入一個口舌靈動的熱鬧天地,也許會略感不適,我卻很高興。須知,高雅的文化與青春的生命撞擊,總會進濺出紛亂的火花、無序的驚叫,這才是生機所在。
余秋雨
二○一六年十月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災難時期,針對當時以戲劇為起點的文化*主義專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災難方過,及時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國戲劇史》,以接受美學的高度完成了國內(nèi)首部《觀眾心理學》,并創(chuàng)作了自成體系的《藝術創(chuàng)造學》,皆獲海內(nèi)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nèi)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并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yè)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yè)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所寫作品,既大力推動了文物保護,又開創(chuàng)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體,模仿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shù)萬公里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作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xiàn)場抵達的人文學者,一路上對當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在海內(nèi)外引起廣泛關注。
他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借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tǒng)著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于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lián)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F(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陳羽)
第一部分 閃問
北京大學的閃問
臺灣大學的閃問
第二部分 課程
第一課 童年的歌聲
第二課 文明的咒語
第三課 那里沒有路標
第四課 文明的胎記
第五課 稷下學宮和雅典學院
第六課 人類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七課 世界性的老子
第八課 讓我解釋幾句
第九課 尋找真實的孔子
第十課 一路冷遇成就的偉大
第十一課 黃昏晚風蕭瑟
第十二課 君子的修身與治國
第十三課 關于下一項記憶的爭論
第十四課 一個讓我們慚愧的名字
第十五課 中國會不會因他而走另一條路
第十六課 諸子百家中文學品質最高的人
第十七課 一個難解的世界奇跡
第十八課 長江推舉他出場
第十九課 生活在別處
第二十課 何為詩人
第二十一課 二十四史的起點
第二十二課 漢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馬遷的目光
第二十三課 《史記》的敘事魅力
第二十四課 失落了的文筆
第二十五課 混亂和美麗同在
第二十六課 如果換了文學眼光,三國地圖就完全改變了
第二十七課 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二十八課 一座默默無聲的高峰
第二十九課 光耀千古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第三十課 第一個知名畫家
第三十一課 因謙恭而參與偉大
第三十二課 涼州風范
第三十三課 中華文化為什么會接納佛教
第三十四課 文明的制高點
第三十五課 盛唐是一種心態(tài)
第三十六課 詩人排序
第三十七課 頂峰對弈
第三十八課 沒有人救他們
第三十九課 多記一個名字
第四十課 夕陽下的詩意
第四十一課 精雅大匯集
第四十二課 一群疲憊的文學大師
第四十三課 九十年的塵埃
第四十四課 文化專制下的沉悶
第四十五課 五百年斯文所寄
第四十六課 遠方的目光
第四十七課 太不容易了
第四十八課 結課閉門
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