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六章,從批評現(xiàn)場、人文精神、生命意識、藝術(shù)探索、代際批評、批評理論的發(fā)展等維度論述了當代新詩的諸多現(xiàn)狀。作者視野開闊,既從歷時性的角度梳理中國當代新詩精神和形式的歷史傳承,又從共時性的角度深究外國詩歌詩論對中國當代新詩作品及理論的可能性影響。全書內(nèi)容豐富,有對當代詩歌人文情懷及生命意識的思考,又有對當代詩歌藝術(shù)風格和批評闡釋的探討,還有對當代詩歌思潮和代際的分析。各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現(xiàn)象、眾多當代活躍的詩人以及別有情趣的詩句,為作者不拘一格的言說提供了例證。
熊輝,1976年生于四川鄰水,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文學學士、碩士,四川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后,F(xiàn)任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作包括《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外國詩歌的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文體建構(gòu)》《兩支筆的戀語:中國現(xiàn)代詩人的譯與作》《翻譯詩歌對中國新詩形式的影響研究》等。
叢書總序 吳義勤 3
第一章 中國當代新詩批評現(xiàn)場 1
第一節(jié) 當代新詩批評人文精神的缺失 2
第二節(jié) 當代新詩批評的弱化 20
第三節(jié) 當代新詩批評的闡釋焦慮 28
第二章 中國當代新詩的人文精神 35
第一節(jié) 當代詩歌精神的五四傳統(tǒng) 36
第二節(jié) 當代新詩精神的游移 80
第三節(jié) 當代新詩的人文情懷 85
第四節(jié) 當代新詩的入世與出世情懷 109
第五節(jié) 當代新詩與精神家園的建構(gòu) 123
第三章 中國當代新詩的生命意識 133
第一節(jié) 當代詩歌中的生命意識 134
第二節(jié) 當代詩歌的生命書寫 140
第三節(jié) 當代詩歌的“中年”寫作 157
第四節(jié) 當代女性詩人的“中年”寫作 171
第四章 中國當代新詩的藝術(shù)探求 183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詩歌藝術(shù)的現(xiàn)代傳承 184
第二節(jié) 根植于傳統(tǒng)詩歌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 197
第三節(jié) 當前軍旅抒情長詩的藝術(shù)特質(zhì) 215
第五章 中國當代新詩的代際批評 233
第一節(jié) 60后詩人的還鄉(xiāng)情結(jié) 234
第二節(jié) 70后詩歌的現(xiàn)代性特征 238
第三節(jié) 70后女性生存現(xiàn)狀的書寫 252
第四節(jié) 90后散文詩創(chuàng)作的特質(zhì) 260
第六章 中國當代詩歌批評的闡釋 279
第一節(jié) 譯介學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體系的拓展 280
第二節(jié) 西方美學觀念的轉(zhuǎn)換與中國現(xiàn)代詩學體系的建構(gòu) 285
第三節(jié) 上園派詩學觀念的合理性及其歷史意義 301
第四節(jié) 新世紀五年來的新詩研究 318
后 記 328
《中國當代新詩批評的維度》:
五四時期翻譯詩歌的“他文化”性決定了譯詩必然會引起中國詩歌形式發(fā)生根本性質(zhì)的變化,必然會在古老的中國詩歌土壤上催生出與古詩嚴謹形式相悖離的自由詩體。詩歌翻譯是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產(chǎn)物,1871年王韜翻譯的《馬賽曲》拉開了近代中國人翻譯西方詩歌的序幕,之后,梁啟超、馬君武、蘇曼殊、胡適等人先后翻譯了大量的外國詩歌。但清末的譯詩在形式上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以古典詩歌的形式,用文言翻譯外國詩,不論是五言、七言,抑或是騷體或詞的長短句,其語言既是文言,就很難完美地翻譯外國詩,讀者總感到它們并不像英國詩、法國詩、德國詩和印度詩,而帶有濃郁的中國詩的風味!蓖鈬姼璧臐h譯為什么會染上濃厚的中國色彩呢?在此不是論述文言和白話譯詩孰優(yōu)孰劣的問題,而是要解決為什么清末人士的譯詩具有“中國詩的風味”。原因當然與當時人們對待西方文學的態(tài)度有關(guān),美國人安德烈·勒菲弗爾認為阻礙翻譯進行的往往不是語言的相異性,而是文化本位主義:“那些視他們自己為所居住世界中心的文化,往往不大可能和‘他文化’交流,除非他們是被迫的。”中國人一直以來懷有“天朝上國”的迷夢,認為西方文化水平遠在中國之下,所以他們在翻譯西方詩歌時采取了“中體西用”策略,將外國詩歌納入本國詩歌體系并使其形式特征泯滅在“絕句”和“騷體”之中。然而,世界的變化以及中國文化面臨的危機使知識分子開始輸入西方先進思想,這使“五四”前后的翻譯詩歌與之前的所有翻譯詩歌相比在性質(zhì)上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即此時的翻譯者是懷著引進外國詩歌形式和精神的目的而不是力圖將外國詩歌納入中國詩歌體系。“近代翻譯和現(xiàn)代翻譯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基礎,是古代漢語體系,因而在根本上具有中國古代性,它的作用是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中國現(xiàn)代文化轉(zhuǎn)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