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石不僅是漢代以前中國古典美術藝術發(fā)展的顛峰,而且對漢代以后的美術藝術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本書為圖文書,全書共3萬字,100幅圖片。從畫像石的起源、歷史考證、文化含義、制作技藝毅力文化傳承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
張道一是中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長期潛心研究美術和工藝美術的歷史及理論,F(xiàn)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評委,全國博士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藝術指導、民間工藝委員。
1、兩個王子出走 3000多年之前,即在商代后期,周國的兩個王子 從現(xiàn)今的陜西跑到了那時還是荒蠻之地的太湖之濱, 掀開了江南文明開化的序幕。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弟 季歷。周太王看出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德”,于是 有意傳位于季歷,希望經(jīng)由季歷傳位于姬昌。泰伯勤 奮好學,為人忠厚,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無問。他得 知父王的想法后,不是設法爭奪王位,而是與仲雍商 量,一起奔往江南“荊蠻”之地,改從當?shù)亓曀,?身斷發(fā),以示不歸,表現(xiàn)出讓國的風度。后來季歷繼 位后果然整飭國政,征伐戎狄,擴大領地,由此遭忌 于商王朝而被害致死。季歷死后,姬昌繼任王位,他 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文王。周文王也遭到殘暴的商代君 王紂王的迫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繼位后,才以武功 消滅了商紂王。于是商代滅亡,建立西周。
西周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奴隸制盛期,所謂“文 武之道”,即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周武王之弟周公 ,名旦,曾助周武王滅商。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 由周公攝政。他曾出師東征,平定反叛;大規(guī)模分封 諸侯,鞏固政權;制定禮樂,建立典章制度。所以孔 子說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到了老年還感嘆說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睔v史學家 稱贊泰伯、仲雍讓國奔吳,成就了800年的周王朝。
民間也流傳“周公輔成王”的美談,到了漢代還不時 見到這個主題的畫像石。(圖1) 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泰伯和仲雍,他們的讓國之舉不 僅有利于周王朝的發(fā)展和鞏固,也有利于現(xiàn)今江蘇南 部的開發(fā),加速了文化與文明的進程。他們兄弟兩人 放下貴族的架子,穿上當?shù)厝说囊律眩瑥乃锥校?與江南人民和睦相處,向他們傳授黃河流域的先進生 產(chǎn)技術,開荒耕作,栽桑育蠶,馴養(yǎng)家畜,興修水利 ,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受到當?shù)厝嗣竦膿泶,被尊為?領,建立的國家號日“句吳”(勾吳),其地在今江 蘇、上海的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
據(jù)傳泰伯領導人民所進行的改進是多方面的,除 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增收糧食之外,還由“半生為食” 改為全熟食,由“搭棚為窩”改為建村立巷,并且“ 以歌為教”,將周族的詩歌同原有的蠻歌、土謠結合 起來,形成了“吳歌”的雛形。至今在江蘇無錫梅里 一帶,還留有一些名稱,如人工運河稱為“伯瀆港” ,有村落“荊村”、“蠻巷”等。據(jù)說泰伯曾在梅里 一帶筑起一座土城,名日“吳墟”,后人也叫“吳城 ”或“泰伯城”。泰伯死后無子,葬今江蘇無錫之梅 里。其弟仲雍繼位。周滅商后,正式封仲雍的后代為 君(吳王),建立吳國,并遷都姑蘇(蘇州)。
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列了一篇“吳太伯世家 ”,并引了孑L子的話說:“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 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季札掛劍 吳國的建國始祖是周太王之子泰伯和仲雍。吳國 起初很弱小,至春秋后期國力逐漸強盛。公元前585 年,仲雍第十九代孫壽夢稱王,建都于吳(今江蘇蘇 州)。傳至吳王闔閭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 前473年,在吳王夫差手里吳國被越國所滅。
季札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相傳生于周定王 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從小聰穎敏慧,有禮有德 ,為父兄所器重。
《史記·吳太伯世家》說:“季札賢,而壽夢欲 立之,季札讓不可!彼撕笥侄啻瓮谱尵唬詾 不合禮制。季札為了“逃位”,甚至跑到鄉(xiāng)下,“棄 其室而耕”,種田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