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 《冶金過程自動化技術叢書》(第2版)之一,相對于第1版在如下 幾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將 “生產控制管理級功能”統(tǒng)一歸并到 《冶金企業(yè)管理 信息化技術》一書中。第4章增加了活套高度控制與張力控制的關系、卷取溫 度控制中的閥控制與帶鋼跟蹤、卷取張力控制等內容。第6章中增加了粗軋設 定模型和模型的自學習、精軋溫度控制模型、精軋軋機剛度和油膜厚度測試方 法及其數(shù)據(jù)處理、PC軋機設定模型及其模型自學習等內容,按照加熱爐、粗 軋、精軋、卷取的工藝流程的順序,重新編排了第6章中各節(jié)的順序。增加了 第7章過程控
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如下重要修改:
。1)根據(jù)編委會的決定,將“生產控制管理級功能”統(tǒng)一歸并到《冶金企業(yè)管理信息化技術》一書中,所以刪除了本書第1版中的第7章“生產控制管理級功能”的內容。
。2)根據(jù)讀者的要求以及編委會的決定,增加了“過程控制級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列為本書的第7章。第7章給出了設計方法和設計實例,都來源于實際工程,在生產線上實際使用的熱軋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這些設計方法適用于冶金軋制過程控制系統(tǒng)。
。3)第4章增加了“活套高度控制與張力控制的關系”;改寫了AGC的相關內容;增加了卷取溫度控制中的“閥控制與帶鋼跟蹤”;增加了“4.9節(jié)卷取張力控制”。
。4)第6章“熱連軋數(shù)學模型”中,增加了“粗軋設定模型和模型的自學習”、“精軋溫度控制模型”、“精軋軋機剛度和油膜厚度測試方法及其數(shù)據(jù)處理”三節(jié)的內容;改寫了“加熱爐燃燒控制模型”一節(jié)的內容,用國內熱連軋生產線應用較多的一種加熱爐燃燒控制模型取代了原書中的“加熱爐自動燃燒控制模型”;增加了PC軋機設定模型及其模型自學習的內容。按照加熱爐、粗軋、精軋、卷取的工藝流程的順序,重新編排了第6章中各節(jié)的順序。
(5)根據(jù)熱軋自動化技術的發(fā)展,在第5、6章中增加和改寫了有關內容,增加了很多新的插圖,以便讀者對有關內容加深理解。
。6)改寫了公式中的一些符號和單位。
。7)刪除了第1版中的“緒論”。
第1章 熱軋生產工藝及設備
1.1 帶鋼熱連軋生產工藝概述
1.1.1 傳統(tǒng)帶鋼熱連軋
1.1.2 薄板坯連鑄連軋
1.1.3 新型爐卷軋機
1.1.4 熱軋無頭軋制技術與超薄帶的生產
1.2 機械設備
1.2.1 粗軋機組
1.2.2 精軋機組
1.2.3 帶鋼冷卻裝置
1.2.4 卷取機
1.2.5 輥道
1.3 電氣設備
1.3.1 概述
1.3.2 供電系統(tǒng)
1.3.3 電氣傳動系統(tǒng)
第2章 熱連軋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與檢測儀表
2.1 帶鋼熱連軋計算機控制流程概述
2.1.1 加熱爐區(qū)
2.1.2 粗軋區(qū)
2.1.3 中間輥道
2.1.4 精軋區(qū)
2.1.5 熱輸出輥道
2.1.6 卷取運輸鏈區(qū)
2.1.7 其他
2.2 帶鋼熱連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分級與功能劃分
2.2.1 生產管理計算機系統(tǒng)功能
2.2.2 生產控制計算機系統(tǒng)功能
2.2.3 過程控制計算機系統(tǒng)功能
2.2.4 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功能
2.3 帶鋼熱連軋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
2.3.1 帶鋼熱連軋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結構的演變
2.3.2 基礎自動化系統(tǒng)組成及其特點
2.3.3 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
2.4 軋線檢測儀表
2.4.1 軋制力測量儀
2.4.2 寬度測量儀
2.4.3 厚度測量儀
2.4.4 凸度測量儀
2.4.5 平直度測量儀
2.4.6 溫度測量儀
第3章 熱軋工藝理論基礎
3.1 變形區(qū)基本工藝參數(shù)
3.2 體積不變定律
3.3 流量恒定定律
3.3.1 變形區(qū)入口出口流量方程
3.3.2 連軋機多個機架的流量方程
3.4 熱軋塑性變形方程
3.5 軋制力模型的理論基礎
3.5.1 接觸弧水平投影長度
3.5.2 外摩擦應力狀態(tài)系數(shù)Q
3.5.3 熱軋金屬塑性變形抗力
3.6 彈跳方程
3.7 凸度方程和板形方程
3.8 傳熱基本方程
3.8.1 概述
3.8.2 傳熱學基礎
3.8.3 傳熱學基本公式
第4章 基礎自動化級功能
4.1 軋件運送控制
4.1.1 概述
4.1.2 中間輥道控制
4.1.3 熱輸出輥道控制
4.2 自動位置控制
……
第5章 過程控制級功能
第6章 熱連軋數(shù)學模型
第7章 過程控制級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