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夢故鄉(xiāng)
★汪曾祺逝世二十周年珍藏紀念版【布面軟精裝】
★書名“夢故鄉(xiāng)”由汪曾祺生前親筆題字
★特別收入數(shù)篇汪曾祺從未公開出版作品
★完整囊括汪曾祺一生寫故鄉(xiāng)的所有作品
★收入汪曾祺各個時期手稿私信畫作真跡
★屢獲中國zui美的書獎周偉偉操刀設計
★完整 精美 珍藏本
他總是懷著深深的摯愛和溫柔的親切感,去發(fā)掘蘊藏在這些父老鄉(xiāng)親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他總是通過對平凡的勞動和普通風俗的描寫,引導人去發(fā)現(xiàn)大千世界的萬物之美,獲得重溫世界的美感。
他總是執(zhí)著地寫逆境中的順境,抑郁的樂觀主義和時代陰影遮蓋下的人們的苦趣,歌頌生活的美和力。
汪曾祺和他筆下的故鄉(xiāng)高郵
陸建華
一
汪曾祺,一九二○年三月五日(農(nóng)歷正月十五),出身于江蘇高郵城鎮(zhèn)的一個舊式地主家庭。祖父汪嘉勛是清朝末年的“拔貢”,這是一個略高于“秀才”的功名。父親汪菊生,字淡如,多才多藝,不但金石書畫皆通,而且是一個擅長單杠的體操運動員,一名足球健將,學過很多樂器,養(yǎng)過鳥,汪曾祺審美意識的形成與他從小看父親作畫有關,父親的隨和、富有同情心,對汪曾祺一生的為人處世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汪曾祺三歲喪母,生母姓楊。第一位繼母姓張,后因肺病去世。第二位繼母姓任,是她伴隨汪曾祺的父親汪菊生度過漫長而艱苦的滄桑歲月,汪曾祺對她很尊重。
汪曾祺六歲入高郵縣立第五小學讀書,十二歲時考入高郵縣初級中學。他自幼好讀書,受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小學、初中階段就表現(xiàn)出愛好文學的傾向。十五歲初中畢業(yè)后考入江陰縣(今江陰市)南菁中學讀高中。一九三七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本人占領了江南,江北危急,正讀高中二年級的汪曾祺不得不離開南菁中學,并隨父親、祖父避戰(zhàn)火于離高郵城稍遠的一個村莊的小庵里,一住就是半年。后來,他在小說《受戒》里寫了這個小庵。
在這個小庵里,汪曾祺除了帶考大學的教科書,另帶了兩本書:一本是屠格涅夫的《獵人日記》,一本是上海一家野雞書店盜印的《沈從文小說選》。他翻來覆去地看這兩本書,激起了他對文學的濃厚興趣。他自己認為:“說得夸張一點,可以說這兩本書定了我的終身!毖劭磻(zhàn)爭在繼續(xù),總不能老是待在農(nóng)村小庵里,汪曾祺便輾轉(zhuǎn)借讀于淮安中學、私立揚州中學以及鹽城臨時中學,這些學校的教學秩序都因戰(zhàn)爭而被打亂。汪曾祺就這樣總算讀完高中。
一九三九年夏,汪曾祺離開高郵,到上海與南菁高中同學聚合,一伙年輕人經(jīng)香港,繞道越南,再沿滇越鐵路乘火車到昆明,報考西南聯(lián)大。汪曾祺所以不遠千里奔赴昆明,就是沖著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有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著名學者。特別是沈從文,對汪曾祺尤具吸引力。汪曾祺讀大二時才正式成為沈先生的學生。他把沈先生開的三門課都選了,這三門課是:各體文習作、創(chuàng)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沈先生很欣賞他,曾把他二年級的作業(yè)拿給四年級學生看。汪曾祺說:“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是得意高足!
正是在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汪曾祺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早期小說《燈下》是創(chuàng)作實習課上的習作。在沈先生的指導下,汪曾祺對《燈下》進行反復修改,后來這篇小說經(jīng)沈先生推薦,改了題目發(fā)表在一九四八年三月出版的《文學雜志》第二卷第十期上,這就是得到人們稱贊的《異秉》。
一九四四年,結(jié)束了西南聯(lián)大學習生活的汪曾祺,在昆明郊區(qū)的一所中學當了教師,后與同在這所中學任教的施松卿相識,并建立了戀愛關系。兩年后,一九四六年秋,汪曾祺到上海,經(jīng)李健吾先生介紹,到民辦致遠中學又當了兩年教師。
一九四八年春,汪曾祺離開上海到北京,失業(yè)半年后,經(jīng)沈從文先生介紹,在北平歷史博物館謀到一份工作。一九四九年春,汪曾祺的第一部小說集《邂逅集》,作為巴金主編的文學叢刊中的一種,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本書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八篇:《復仇》《老魯》《藝術家》《戴車匠》《落魄》《囚犯》《雞鴨名家》和《邂逅》。
解放后,一九四九年一月,汪曾祺與施松卿結(jié)婚。三月,他報名參加“四野”南下工作團,在武漢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學當副教導主任,干了一年回到北京。一九五○年初,北京市文聯(lián)成立,在西南聯(lián)大同學楊毓敏和王松聲(時任北京市文委負責人)的介紹、安排下,任北京市文聯(lián)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這個雜志后來改為《說說唱唱》。
在北京市文聯(lián)工作的這段時間里,汪曾祺逐漸意識到自己熟悉的創(chuàng)作素材,所擅長的創(chuàng)作方法都與主流文學相距甚遠,加之編輯工作繁忙,很少有機會體驗現(xiàn)實生活,他只偶爾寫些數(shù)量不多的散文、短論,小說創(chuàng)作卻擱淺了。一九五四年,在朋友們的鼓動下,汪曾祺創(chuàng)作出京劇劇本《范進中舉》,后獲得北京市戲劇調(diào)演京劇一等獎。
一九五四年秋,汪曾祺調(diào)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任《民間文學》編輯。一九五八年被補劃為“右派”,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勞動,兩年后摘掉右派帽子。因北京一時無接收單位,暫留農(nóng)科所協(xié)助工作。
一九六一年冬,經(jīng)過長時間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汪曾祺又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寫成小說《羊舍一夕》,由沈從文夫人張兆和推薦到《人民文學》發(fā)表。后來,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根據(jù)肖也牧的建議,約汪曾祺增寫了《王全》和《看水》,連同《羊舍一夕》定名為《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這三篇小說都是以塞外生活為背景!堆蛏岬囊雇怼肥峭粼骼^《邂逅集》后的第二個作品集。
一九六二年一月,汪曾祺調(diào)北京京劇團(后改名為北京京劇院)任編劇。一九六四年起,汪曾祺等人參加根據(jù)滬劇《蘆蕩火種》改編的京劇《蘆蕩火種》的再創(chuàng)作,汪曾祺zui終成為主要執(zhí)筆者。京劇《蘆蕩火種》后根據(jù)毛主席的建議,改名為《沙家浜》。很長一段時間,汪曾祺的命運隨《沙家浜》起落沉浮。
粉碎“四人幫”后,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年過花甲的汪曾祺煥發(fā)了創(chuàng)作青春,歷經(jīng)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終于迎來他個人創(chuàng)作史上的輝煌時期。一九八○年五月,他重寫了小說《異秉》,同年十月,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優(yōu)秀小說《受戒》在《北京文學》發(fā)表,接著,《大淖記事》《歲寒三友》《徙》等相繼問世。汪曾祺的這些作品都是以故鄉(xiāng)高郵的舊生活為背景,其作品的獨特題材和風格引起文壇極大注意!妒芙洹贰洞竽子浭隆愤B獲一九八○年度和一九八一年度的“北京文學獎”,《大淖記事》另獲一九八一年度的“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殊榮。一九八二年二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作為“北京文學創(chuàng)作叢書”之一種,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自一九八一年后,汪曾祺新作不斷,人們把自成一體的汪曾祺作品稱之為“汪味”小說、“汪味”散文,以至在新時期文壇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汪曾祺一生共寫各類作品三百萬字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創(chuàng)作于他在新時期文壇復出后的短短的不到十七年的時間內(nèi)。
二
汪曾祺有多方面的文學創(chuàng)作才能和藝術造詣。小說、散文、戲曲、詩歌、文論、曲藝、民間文學、繪畫、書法,涉獵廣泛,無不精通。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則是以小說、散文和戲劇的創(chuàng)作成就zui高。以小說論,從一九四○年步入文壇到一九九七年去世,半個多世紀的創(chuàng)作生涯,汪曾祺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九四○年到一九四九年春《邂逅集》出版,是汪曾祺小說創(chuàng)作的探索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到六十年代初期是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趨向成熟和風格逐漸形成階段;粉碎“四人幫”后是他自成一家,無論質(zhì)量和數(shù)量都有新突破、新發(fā)展階段。從一九四○年創(chuàng)作第一篇小說《燈下》算起,到一九九六年這半個多世紀時間內(nèi),汪曾祺共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一百多篇,這些小說從題材上看,清楚地分為四個方面:以故鄉(xiāng)高郵為背景,又主要是寫高郵舊生活的小說;以抗戰(zhàn)時期的大后方昆明為背景的小說;以塞外的農(nóng)場果園為背景的小說;以及以北京世俗生活為背景的小說。在這四類作品中,zui具有思想性和藝術價值、奠定了汪曾祺在當今中國文壇不可替代地位的是那組寫高郵舊生活的小說。甚到可以說,沒有這一組小說,就沒有在當今中國文壇獨樹一幟的汪曾祺。
現(xiàn)在,人們一般都把寫于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發(fā)表在當年十月號《北京文學》上的《受戒》作為汪曾祺新時期文壇復出和揭開他個人創(chuàng)作歷史上新的一頁的開端,實際上這不太準確。這個新階段開端的標志,應是創(chuàng)作《受戒》的前三個月,即一九四○年五月二十日重寫的、原于一九四八年發(fā)表在上海一家雜志上的小說《異秉》。汪曾祺正是在“心血來潮”地重寫了《異秉》之后,才悟清一個道理——
是誰規(guī)定過,解放前的生活不能反映呢?既然歷史小說都
可以寫,為什么寫寫舊社會就不行呢?今天的人,對于今天的生
活所過來的那個舊的生活,就不需要再認識認識嗎?舊社會的悲
哀和苦趣,以及舊社會也不是沒有的歡樂,不能給今天的人一點
什么嗎?這樣,我就漸漸回憶起四十三年前的一些舊夢。
……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純粹的文人”“中國士大夫”。
序
小說——
003 獵獵——寄珠湖
008 小學校的鐘聲
020 雞鴨名家
038 異秉
050 受戒
071 歲寒三友
090 大淖記事
110 故里雜記
147 徙
170 故鄉(xiāng)人
182 晚飯花
194 皮鳳三楦房子
212 王四海的黃昏
226 鑒賞家
234 八千歲
251 故里三陳
263 曇花·鶴和鬼火
289 故人往事
303 橋邊小說三篇
320 小學同學
327 鮑團長
334 黃開榜的一家
340 小姨娘
346 憂郁癥
352 仁慧
356 露水
363 賣眼鏡的寶應人
368 辜家豆腐店的女兒
373 鹿井丹泉
375 喜神
377 水蛇腰
380 獸醫(yī)
384 熟藕
388 名士和狐仙
393 萊生小爺
398 薛大娘
403 關老爺
408 侯銀匠
412 小孃孃
417 合錦
421 百蝶圖
426 禮俗大全
散文——
451 自報家門
463 我的家鄉(xiāng)
470 文游臺
475 草巷口
480 陰城
482 露筋曉月
485 耿廟神燈
487 甓射珠光
489 三圣庵
491 牌坊
493 皇帝的詩
496 故鄉(xiāng)水
504 他鄉(xiāng)寄意
509 故鄉(xiāng)的元宵
512 歲交春
514 故鄉(xiāng)的食物
528 故鄉(xiāng)的野菜
533 夏天的昆蟲
536 靈通麻雀
538 豆芽
539 貓
541 豆腐
548 干絲
550 蘿卜
555 珠花
556 尋常茶話
562 王磐的《野菜譜》
566 吳三桂
568 一輩古人
575 鐵橋
577 道士二題
582 吳大和尚的七拳半
……
夢故鄉(xiāng)·小說篇
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
獵獵——寄珠湖
將暝的夕陽,把他的“問路”在背河的土階上折成一段段屈曲的影子,又一段段讓它們伸直,引他慢步越過堤面,坐到臨水的石級旁的土墩上,背向著長堤風塵中疏落的腳。划斈裂蛉嗽诳针H振一聲長鞭,驅(qū)飽食的羊群歸去,一行雁字沒入白頭的蘆叢的時候。
腳下,河水澌澌地流過:因為入秋,萍花藻葉早連影子也枯了,遂越顯得清瀏;多少年了,它永遠平和又寂寞地輕輕唱著。隔河是一片茫茫的湖水,杳無邊涯,遮斷旅人的眼睛。
現(xiàn)在,暮色從煙水間合起,教人猛一轉(zhuǎn)念,大為驚愕:怎么,天已經(jīng)黑了!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像從終日相守的人底面上偶然發(fā)現(xiàn)一道衰老的皺紋一樣,幾乎是不能置信的,然而的確已經(jīng)黑了,你看湖上已落了兩點明滅的紅光(是寒星?漁火?),而且幽冥的鐘聲已經(jīng)顫抖在漸濃的寒氣里了。
——而他,仍以固定的姿勢坐著,一任與夜同時生長的秋風在他疏疏的散發(fā)間吹出欲絕的尖音:兩手抱膝,竹竿如一個入睡的孩子,欹倚在他的左肩;頭微前仰,像是矚望著遼遠的,遼遠的地方。
往常,當有一只小輪船泊在河下的,你看白楊的干上不是釘有一塊鐵皮的小牌子,那是碼頭的標記了。既泊船,岸邊便不這般清冷,船上油燈的光從小窗鐵條欄柵中漏出,會在岸上畫出朦朧的,單調(diào)的黑白圖案,風過處,撼得這些圖案更昏暈了,一些被旅棧伙計從溫熱的夢中推醒的客人,打一盞燈籠,或燃一枝蘸著松脂的枯竹,縮著肩頭,搖搖地走過搭在石級上的跳板(雖然永遠是漂泊的,卻有歸家的那一點急切)?缛肱撝,隨便又認真地揀一個位置,安排下行囊,然后親熱地向陌生的人點一點頭(即使第一個進艙的人也必如是,盡管點頭之后,一看,向自己點頭的只是自己的影子,會寂寞地笑起來),我們不能誣蔑這一點頭里的真誠,因為同舟人有同一的命運,而且這小艙是他們一夜的家。
旅行人跨出鄉(xiāng)土一步,便背上一份沉重的寂寞,每個人知道浮在水上的夢,不會流到親人的枕邊,所以他們都不睡覺,且不惜自己的言語,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話著故鄉(xiāng)風物,船上是不容有一分拘執(zhí)的。也許在奉一支煙,借一個火中結(jié)下以后的因緣,然而這并不能把他們從寂寞中解脫出來:孤雁打更了,有人問“還有多少時候開船?”而答話大概是“快了吧?”并且,船開之后,寂寞也并不稍減,船的慢度會令年輕人如夏天痱子癢起來一般地難受,于是你聽:“下來多少里哩?”“還有幾里?”旅行的人懷一分意料中的無聊。
而他,便是清掃艙中堆積的寂寞者。
輪船上吹了催客的嗩吶后,估量著客人大概都已要了一壺茶或四兩酒,嚼著鹵煮牛肉,嗑著葵花子了,他,影子似地走入艙里,尋找熟習的聲音打著招呼,那語調(diào)稍帶著一點卑謙:
“李老板,近來發(fā)財!”
“哦,張先生,您還是上半月打這兒過的,這一向好哇!”
聽著沖茶時的水聲的徐急,辨出了那茶房是誰,于是親狎地呼著他的小名,道一聲辛苦。
人們,也都不冷落他。
然后,從大襟內(nèi)摸出一面瓷盤,兩支竹筷,玎玎珰珰地敲起來。我不能說這聲音怎么好聽,但總不會教你討厭就是了,在靜夜里,尤能給你意外的感動。盤聲乍歇,于是開始他的似白似唱的歌,他唱的沿河的景物,一些茁蔓在鄉(xiāng)莊里的樸野又美麗的傳說,他歌唱著自己,輕拍著船舷的流水,做他歌聲的伴奏。
他的聲音,清晰,但并不太響,使留連于夢的邊界的人聽起來,疑是來自遠方的;但如果你浮游于聲音之外,那你捕捉燈下醉人的呢語去,它不會驚破一分。
并且他會解答你許多未問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生客是有趣味的,而老客人也決不會煩厭:
“這兒啦,古時候不是這樣的:湖在城那邊,而城建立在現(xiàn)在湖的地方。前年旱荒時,湖水露了底,曾有人看見淤泥里有街路的痕跡,還有人拾到古瓶,說是當年城中一所大寺院的寶塔頂子。你瞧這堤面多高,哪有比城垛還高的堤?要不是劉伯溫的幾條銅牛鎮(zhèn)住啊,湖水早想歸到老家這邊來了!
“這會大概是子下三刻了吧,白衣庵的鐘聲漸漸懶了!
“船慢了,河面狹了呢。開快了傷了堤,兩岸的莊稼人老不聲不響地亂掄磚頭石塊兒,一回竟開槍傷了船上的客人,所以一到這段,不敢不放慢了,這年頭……”
“不遠便是二郎廟,你聽,水聲有點不同是吧,船正在拐彎兒呢!
“船到清水潭要停的,那兒有上好的美酒,糟青魚的味道就不用提,到萬河一帶的,可以往王家店一住,明兒雇個小驢兒上路!
船俯身過了橋洞,嗩吶兒第二次響起,不管有無上下的客人,照例得停一下的,他收起盤子里零散的錢,掖了盤子,向客人們道一聲珍重,上了岸了,踏上迢迢的歸路。長堤對于每個腳履的親撫都是感謝的,何況他還有一根忠實的竿兒,告訴他前面有新掘的小溝,昨天沒有的土塚。夜對于他原是和白晝一樣,龍王廟神龕下的草蔗又在記憶中招誘著他,所以,雖然處處有秋風作被,他仍舊要返到他的“家”里去。他走著,如走在一段平凡的日子里。
他的生涯的另一方面是圍在小孩們短短的手臂里:教他們唱歌,跟他們說故事,使他們澄澈的眼里夢寐著一些縹緲的事物,以換取一點安慰,點綴在他如霜的兩鬂間。記得我小的時候,曾經(jīng)跟他學會唱:
“巴根草,
綠茵茵,
唱個歌兒姐姐聽。”
而“秋虎媽媽”的故事,還似一片落在靜水里的花瓣,微風過
有時會泛上一點鮮紅(祝福它永遠不要腐爛)。(如今怕要輪到我們的子侄輩來聽他的了)。你要問他為什么如此熟習于河上的風物,河又為什么對他如此
親切吧?他是河之子,把年輕的一段日子消磨在這只小輪上,那時他是個令同輩人羨嫉,老年人搖頭的水手啊,而那時候,船也是年輕的。
他本有一個女兒,死了,死在河那邊的湖里(關于他女兒的事容我下回再告訴你吧)。他的眼睛是什么時候瞎了的呢,我不知道,而且我們似乎忘了他是個瞎子,像他自己已經(jīng)忘了不瞎的時候一樣。但是他本來有一
對善于問詢與答話的美麗的眼睛,也許,也許他的瞎與眼睛的美麗有關系的吧?年輕的人,憑自己想去吧!荒雞在叫頭遍了,被寒氣一撲又把聲音咽下,仍把頭縮在翅膀里睡了,他還坐在獵獵的秋風里,比夜更靜穆,比夜的顏色更深。輪船今夜還會來嗎?它也如一個衰頹的老人,在陰天或節(jié)氣時
常常要鬧鬧筋骨酸痛什么的。你還等什么呢,呵喲,你摸摸草葉子看,今夜的露水多重!腳下,流水永遠平和又寂寞地唱著,唱著。
。ㄔd重慶《大公報·文藝》1941年1月6日,又載桂林《大公報》1941年4月25日)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