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學(xué)(供針灸專業(yè)用)》內(nèi)容從本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wù)出發(fā),注意符合教學(xué)的實際需要和具有與本門學(xué)科發(fā)展相適應(yīng)的科學(xué)水平;對本學(xué)科的基礎(chǔ)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同時又盡量減少了各學(xué)科間教材內(nèi)容不必要的重復(fù)和某些脫節(jié)。通過全體編寫人員的努力和全國中醫(yī)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陸續(xù)編寫完畢。
上篇 總論
1 針灸的治療作用
1.1 調(diào)和陰陽
1.2 扶正祛邪
1.3 疏通經(jīng)絡(luò)
2 針灸的治療原則
2.1 補虛與瀉實
2.2 清熱與溫寒
2.3 治標與治本
2.4 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
2.5 局部與整體
3 辨證綱要
3.1 八綱辨證
3.2 臟腑辨證
3.3 經(jīng)絡(luò)辨證
3.4 三焦辨證
4 針灸處方
4.1 選穴原則
4.2 配穴方法
4.3 特定穴的應(yīng)用
中篇 各論
1 內(nèi)科病證
1.1 感冒
1.2 中暑
1.3 瘧疾
1.4 咳嗽
1.5 哮喘
1.6 肺癆
1.7 失音
1.8 呃逆
1.9 噎膈
(附)反胃
1.10 胃痛
1.11 嘔吐
1.12 腹痛
1.13 泄瀉
1.14 痢疾
1.15 便秘
1.16 脫肛
1.17 脅痛
1.18 黃疸
1.19 鼓脹
1.20 腳氣
1.21 水腫
1.22 消渴
1.23 胸痹
1.24 驚悸
1.25 不寐
1.26 癲狂
1.27 癇證
1.28 郁證
1.29 淋證
1.30 癃閉
1.31 遺精
(附)陽痿
1.32 疝氣
1.33 頭痛
1.34 眩暈
1.35 中風(fēng)
1.36 面痛
1.37 面癱
1.38 痹證
(附)坐骨神經(jīng)痛
1.39 痿證
(附)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
1.40 腰痛
1.41 落枕
1.42 漏肩風(fēng)
2 婦科病證
2.1 月經(jīng)不調(diào)
2.2 痛經(jīng)
2.3 經(jīng)閉
2.4 崩漏
2.5 絕經(jīng)前后諸證
2.6 帶下病
2.7 妊娠惡阻
2.8 妊娠癇證
2.9 滯產(chǎn)
2.10 胞衣不下
2.11 產(chǎn)后腹痛
2.12 惡露不下
2.13 惡露不絕
2.14 產(chǎn)后血暈
2.15 乳少
2.16 陰挺
2.17 陰癢
2.18 不孕
3 兒科病證
3.1 頓咳
3.2 小兒泄污
3.3 疳疾
3.4 急驚風(fēng)
(附)慢驚風(fēng)
3.5 小兒痿證
3.6 小兒遺尿
3.7 痄腮
4 外科病證
4.1 疔瘡
4.2 乳癰
4.3 痔瘡
4.4 瘰疬
4.5 癭氣
4.6 濕疹
4.7 乳癖
4.8 腸癰
4.9 蛇丹
4.10 丹毒
4.11 扁平疣
4.12 牛皮癬
4.13 脫骨疽
4.14 破傷風(fēng)
4.15 扭傷
4.16 風(fēng)疹
4.17 斑禿
5 五官科病證
5.1 目赤腫痛
5.2 針眼
5.3 眼瞼下垂
5.4 迎風(fēng)流淚
5.5 目翳
5.6 近視
5.7 色盲
5.8 斜視
5.9 青盲
5.10 暴盲
5.11 耳鳴、耳聾
5.12 聾啞
5.13 聤耳
5.14 鼻淵
5.15 鼻衄
5.16 牙痛
5.17 咽喉腫痛
6 急救
6.1 高熱
6.2 厥證
6.3 痙證
6.4 脫證
6.5 出血
6.6 劇痛證
下篇 專論
1 子午流注針法
1.1 子午流注的意義
1.2 子午流注的起源與發(fā)展
1.3 子午流注針法的組成
1.4 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運用
2 靈龜八法
2.1 靈龜八法的組成
2.2 靈龜八法的運用
(附)飛騰八法
3 針刺麻醉
3.1 針麻的特點
3.2 針麻的原理
3.3 針麻的方法
3.4 輔助用藥
3.5 針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