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筆記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只需遵循簡單的三條規(guī)則一元化、時序化和索引化,便可以自由地玩轉筆記本,醞釀只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意。
作者將筆記促進創(chuàng)意生成的過程分為收集、咀嚼、發(fā)酵、頓悟和具體化五個步驟,并針對前三個步驟提供了大量切實好用的筆記技巧。作者還介紹了自己在長期實踐中發(fā)明的改良筆記本的訣竅,和能讓記錄事半功倍的可選文具。筆記不僅是積累材料的手段,更代表了一種熱愛思考、時刻不忘吸取知識、認真對待生活、重視自身修養(yǎng)的積極態(tài)度。
本書是媒體人從業(yè)十余年的經驗之談,同樣適合所有希望在思考、寫作與創(chuàng)意方面有所收獲的讀者。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成名作,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日本引發(fā)筆記風潮的創(chuàng)始之作。
比日程手帳更深入,比課堂筆記更豐富的一元化筆記術
:只用一冊白菜價的筆記本,一網打盡生活中易遺漏的寶貴信息,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獨特數據庫,給予原創(chuàng)靈感充分發(fā)酵的空間。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深度思考成為習慣,讓閃亮創(chuàng)意隨處可得。
一系列簡單實用的筆記小技巧,幫你提高記錄效率,發(fā)動頭腦風暴,營造創(chuàng)作氛圍,調整日常心情,讓每一天都過得更有含金量。
序章簡潔的信息才實用
關于完整版的發(fā)行
本書是《如何有效整合信息》(2008年版)的修訂版。
時光飛逝,本書從出版至今已經將近10個年頭了。這期間,不僅是筆記本、筆和膠水這些文具,就連智能手機等信息終端的發(fā)展也有了大幅度的飛躍。其結果便是,盡管作為銷量超過30萬冊的暢銷書,舊版中的原理如今依然通用,然而不可否認,單純的再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全面修改的基礎上,本書的完整版再次得以出版。
從2008年的第一版到現在,從作家寫作,到學習、交際應酬、家庭和業(yè)余愛好等形形色色的場景下堅持使用筆記本的過程中,盡管增長的速度緩慢,我總結的技巧中還是增添了新的元素。
因此,在完整版里,我添加了大量最新的訣竅和技巧,希望其內容能讓讀過舊版和初次閱讀本書的讀者都有所收獲。
為何知識生產術難以持續(xù)
舊版中使用筆記本的主要目的是自由自在地參考獲取的信息,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整合。這一回,我打算以此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入講解如何通過筆記本進行知識生產。
那么,知識生產一詞是什么意思?
推廣這個概念的民俗學家梅棹忠夫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通常認為,這里所說的知識生產指的是人們通過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出新信息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所指廣泛,包括智慧、思想、念頭、新聞報道和口頭敘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東西也可被歸入信息?傊,簡單來說,所謂的知識生產是讓大腦運轉起來,用人們知曉的形式提出某些新的事物信息。
梅棹忠夫,《知識生產的技術》,巖波新書
知識生產即產出新信息。這樣看來,我在本書中所寫的文章也是一種知識生產活動,商業(yè)活動中的報告書和企劃書也理應屬于知識生產的類別。此外,為了獲得稱贊而將自己寫的小說借給朋友們傳閱,在廣義上說也可被看作知識生產活動。
日本人開始呼吁重視知識生產活動,是從通常所說的制造業(yè)開始陷入低迷的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這已經是40年前的話題了。從那時起至今,毫不夸張地說,商務人士始終在持續(xù)不斷地為知識生產活動而奮斗。
劃時代的新商品、獨樹一幟的服務、吸引人眼球的文案、嶄新的理念和顛覆過往常識的書籍……上述這些該如何生產出來好呢?到現在為止,很多學者和商務人士都介紹了他們自己的方法。
知識生產的載體從過去的索引卡片和記事本開始,歷經了文字處理器、電子記事本和掌上電腦等一系列發(fā)展,而近年來,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終端等使用信息技術的知識生產方式上。
每當新的手段被提出,人們就會立刻努力去學習如何熟練地使用它們。人們懷揣著為自己的知識生產活動帶來革命性變革的期待,激動不已。然而,這種期待幾乎沒有一次成為現實。原因是多樣的,例如難得收集起來的信息無法熟練運用,或是知識生產方法非常費力以致無法堅持,等等。
那么,知識生產技術在應用中為何存在這么多缺陷呢?
原因是,它太過發(fā)達了。
也就是說,以大量分類整理為基礎的體系太過復雜。過去,像圖書館那樣將筆記和資料分成幾十、幾百個類別并整齊排列在架子上的做法由來已久。即便是在近來利用數碼產品的知識生產技術中也會出現很復雜的操作,例如需要用戶對終端或應用程序進行詳細的設定,或是進行同步設定和添加標簽。
上述做法只適合一部分人,對大部分人來說過于困難。而且,即便最初看上去可行性極高,可以想象,信息累積得越多,就越難以輕松地處理,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
分類整理本身是件有意義的事情,對學者和記者來說也是必要的工作,但是不適合推薦給普通人。因為普通人雖然不至于絕對辦不到,但是的確無法堅持下去。其結果是,以往的知識生產技術會淪為紙上談兵。
從理論上說,或許利用分類整理的方法可以活用信息,但對多數人來說,實際情況卻是都怪分類整理,讓我無法活用信息。
只需一冊筆記本,任何人都能活用信息
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yè)畢業(yè),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chuàng)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chuàng)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在利用新聞出版經驗從事網絡與雜志專欄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jié)目和論壇中。不管是工作還是興趣,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NHK和TBS電視臺的節(jié)目中播出后引發(fā)了熱烈反響。
他的其他著作有《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chuàng)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chuàng)造好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