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一個中國原則出發(fā),講述臺灣自有史料記載以來至今,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與大陸的深厚淵源。書中引用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及新近考古研究成果進行充分論述,有力證明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本書敘述語言生動、活潑,所述史實有利于讀者了解臺灣與大陸的淵源,拉近兩岸尤其是湖南與臺灣的關系。
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及兩岸多名政商界人士聯(lián)合推薦
以*考古發(fā)掘研究成果力證兩岸同屬一家
以大量珍貴文獻資料展現(xiàn)兩岸血濃于水的親緣和情緣
前 言
因2008
年參加湘潭湘商大會的機緣,2010 年在臺成立臺灣湖南商會,筆者有機會接觸到許多臺灣湘賢及湖南老鄉(xiāng),獲得許多珍貴的資料,從而驚訝地了解到在臺灣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有湘籍先賢的血,臺灣一宮一廟都可能蘊藏湘軍的英勇事跡,當然也有淮軍、粵軍、臺勇的感人故事。
八年之前的兩岸看似漸行漸遠,然而,峰回路轉(zhuǎn),這八年來卻是兩岸最輝煌的一頁;2016 年初又有人開始擔心,擔心兩岸又將是波濤洶涌,預期未來兩岸將進入嚴寒期。其實不然,兩岸看似背道而馳,但從歷史河的軌跡看,終將殊途同歸。
因為,事實上臺灣人本來就是中國人,臺灣人學的是中華文化,讀的、用的、寫的、吃的、住的通通都是中華文化,連想的也是中華文化,我們信仰的媽祖、關公也是中華文化,臺灣從來沒離開過中華文化;臺灣人深深地生活在中華文化里,只是有些臺灣人自己不知道而已。筆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陸人知道不用擔心臺灣,臺灣很中國的;同樣,臺灣人也不用想搞什么去中國化,因為我們身上流著的就是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的基因也是遺傳于中華民族的,我們能改嗎?想改也改不了,套用現(xiàn)在最夯的一句話,除非我們是來自星星的!何況我們臺灣人天天就是生活在中華文化里。
兩岸在文化上沒有分歧,分歧在于生活環(huán)境及制度,有分歧是因為我們以前不重視文化交流,不去了解彼此的文化,也不給對方時間及機會去了解。
好像以前的柏林圍墻,它隔絕的是德國人的行動,卻隔絕不了同文同種德國人的心。以前隔絕兩岸人民的臺灣海峽,如今已不再是障礙,但兩岸人民的心卻未融合,因為在兩岸人民心中還有一道墻,這是一道無形的墻,是我們自己筑起的一道心墻。因此我們兩岸都應用心、用
時間去了解這塊土地臺灣,筆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推倒這道無形的心墻。
熊子杰,祖籍湖南,生于臺灣。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所碩士畢業(yè),在臺灣科技業(yè)服務多年。1990年即到福建考察及投資,見證了大陸經(jīng)濟的崛起和茁壯。多年來致力于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參與兩岸交流的許多里程碑事件。2010年8月,在臺灣成立了第一個兩岸商會臺灣湖南商會,任會長直至如今。
目 錄
推薦序(一)郁慕明
推薦序(二)黃幸強
推薦序(三)洪孟啟
推薦序(四)楊光友
推薦序(五)周華松
推薦序(六)伍繼延
推薦序(七)徐志頻
推薦序(八)吳小莉
前 言
第一章 臺灣少數(shù)民族六千多年前來自于中國大陸
第二章 臺灣一詞原來是指外來人
第三章 臺灣城市充滿濃濃的中國味及中華文化
第四章 臺灣人一直以為番薯是最本土的,其實是外來貨,芋仔才是本土品
第五章 三國衛(wèi)溫將軍大鬧臺灣記
第六章 隋虎賁將軍陳稜游臺灣
第七章 中國在臺灣地區(qū)的第一個政府機關:元朝巡檢司
第八章 左宗棠雞
第九章 臺灣的符號、家的記憶:臺灣小吃多源自中華文化
第十章 躲在天使背后的魔鬼:美、英、法在清末都曾侵略過臺灣
第十一章 日本:從未放棄占領臺灣的圖謀
第十二章 明明勝利在望卻割地賠款:清軍在基隆重挫法軍(基隆之役)
第十三章 湘軍在淡水大敗法軍(淡水大捷)
第十四章 真是美麗的誤會:葡萄牙人絕非善類,清末也曾想占領臺灣
第十五章 清末臺灣一場殘酷的政治斗爭
第十六章 左宗棠在臺灣:左宗棠與臺灣命運
第十七章 臺灣建設之父沈葆楨:中日在東洋終須一戰(zhàn)
第十八章 神奇的13 度奠定臺北城的繁榮:臺北凱旋門風華再現(xiàn)
第十九章 臺灣從何時重北輕南
第二十章 神秘的恒春城:三門朝正方,西門卻朝北北西的秘密
第二十一章 臺灣著名的屏東鵝鑾鼻燈塔是湘軍建造的
第二十二章 開荒于前,造福于后:臺灣三條橫貫山路的開辟
第二十三章 湘軍劉明燈留在臺灣的神秘密碼
第二十四章 臺灣基隆戰(zhàn)役與淡水大捷的古跡巡禮
第二十五章 中法戰(zhàn)爭的神跡:保佑我中華民族的臺灣三間廟
第二十六章 不能不看的一出臺灣歌舞。骸段髯蟹磦髡f》講述一場反法西斯的圣戰(zhàn)
第二十七章 中華民族英雄冢:淡水萬善堂
第二十八章 臺灣湘軍抗日英雄傳
第二十九章 臺灣湘軍英雄列傳:中華民族英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