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林少華先生繼《異鄉(xiāng)人》后又一部散文結(jié)集。在本書中,林少華深刻剖析了村上文學中的孤獨和孤絕:其作品中對都市青年人的孤獨感、疏離感、失落感等心理感受的精妙刻畫,成為年輕人透視個體靈魂、治愈心靈的良藥,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認同。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孤獨中自我沉淪。對中國的讀者來說,村上的作品更是描繪出了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的中國年輕人、尤其城市年輕人心理變化、情緒、感受與之互動、共振或相向而行的軌跡。 “人的生命雖然本質(zhì)上是孤獨的東西,卻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總是在某個地方與別的生命相連!
◎ “村上春樹式孤獨”打動一代年輕人的不羈心靈
◎首次解讀“小孤獨”中蘊藏的獨特的文學密碼!
◎翻譯家林少華首次系統(tǒng)闡述文學翻譯之道!
◎隨書附贈“小孤獨”主題書簽!
自 序
說一下孤獨。大孤獨,小孤獨,不大不小的孤獨。
未必所有人都會感到孤獨。但感到孤獨的人一定不喜歡孤獨。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嘗言:“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鄙耢`是否孤獨,不是神靈的我們自然無從知曉。而就野獸來說,看電視熒屏上的“動物世界”,老虎的確是孤獨的。或獨步于荒原,或獨嘯于林海,或獨眠于月下。除了短暫的發(fā)情期,連公母都不在一起。但人不是老虎。住則小區(qū),行則組團,吃則餐廳,玩則球場,學則校園。節(jié)假日西子湖畔人山人海固然煩人,而若山海之間只剩你一人,你肯定巴不得有人來煩你,哪怕那個人是當年活活撬走你女朋友或給你戴“綠帽子”的壞小子。
是的,亞里士多德是對的,沒有人喜歡孤獨。
舉個名人為例吧,比如山東高密的莫言。莫言2000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講的題目倒是叫《饑餓和孤獨是我創(chuàng)作的財富》,似乎喜歡孤獨,實則不然。例如他講自己小學期間就綴學放牛了,在村外幾乎只見草不見人的空曠的野地里放牛!拔抑琅5南才,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們心里想什么。在那樣一片在一個孩子眼里幾乎是無邊無際的原野里,只有我和幾頭牛在一起。牛安詳?shù)爻圆荩劬λ{得好像大海里的海水。我想跟牛談談,但牛只顧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的白云緩慢地移動,好像它們是一些懶洋洋的大漢。我想跟白云說話,白云也不理我。天上有許多鳥兒,有云雀,有百靈,還有一些我認識它們但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叫得實在是太動人了。我經(jīng)常被鳥兒的叫聲感動得熱淚盈眶。我想與鳥兒們交流,但是它們也很忙,它們也不理睬我。”在學校老師不理,在家里父親不理,放牛時狗理不理不知道,但牛不理鳥不理白云不理則是事實。夠孤獨的吧?但莫言到底是莫言:哼,讓你們都不理俺,俺拿個諾貝爾文學獎看你們理還是不理!星移斗轉(zhuǎn),夏去秋來,2012年莫言果然拿了諾獎。那么拿了諾獎之后的莫言是不是大家就都理而不再孤獨了呢?那也未必。同年12月7日莫言再不放牛了,忽一下子飛去斯德歌爾摩在瑞典學院發(fā)表演講:“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引發(fā)了一些爭議。……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
喏,你看,無論是小時候光著屁股在荒草甸子放牛的莫言,還是像模像樣身穿燕尾服面對瑞典國王時的莫言,照樣有人不理他,孤獨照樣存在。我倒是認為——莫言本人都未必認為——有沒有人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孤獨的時候是否仍會為什么“感動得熱淚盈眶”,亦即是否懷有激情,是否具有感動與被感動的能力。有,孤獨便是財富;沒有,孤獨則可能導致無聊。
捎帶著說一下我。事業(yè)成就和聲望我當然遠遠比不上莫言。但在孤獨經(jīng)歷這點上,和他頗有相似之處——如何孤獨絕非諾獎得主的專利——莫言沒念完小學,小五都沒念完;我沒念完初中,只念到初一就因文革而“停課鬧革命”。鬧了一陣子就回鄉(xiāng)干農(nóng)活了。薅地、鋤地、割地,日出日落,風里雨里,累得都不知什么叫累了。說實話,當時我很羨慕放牛的同伴。你想,騎在牛背上吹著柳笛或舉著“紅寶書”(《毛主席語錄》),那豈不美上天了?也正因為放牛是這樣的輕巧活兒,所以輪不到我。我只能跟幾十個大人們一起“修理地球”。而我又與人寡合,上下工基本獨來獨往。孤獨得已經(jīng)不知道什么叫孤獨了;蛘吣缯f孤獨都已經(jīng)是一種奢侈。就在那樣的環(huán)境與心境中,收工回來路上不知有多少次獨自爬上路過的小山岡,坐在岡頂上遙望西方天際或氣勢磅礴或一縷橫陳的火燒云。有時豪情滿懷,有時黯然神傷。而后扛起鋤頭,邁動打補釘?shù)难澒苎刂滦械纳铰纷呦蜃约夷亲┎莘俊啄旰,我放下鋤頭,邁動沒打補釘?shù)难澒鼙几笆〕且凰叩葘W府。在某種意義上,是孤獨中的感動拯救了我。或者說和莫言同樣,即使在孤獨中也沒有失去感動或被感動的能力。也許,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孤獨才會成為一種財富。
容我拐大彎說一說古代。古代文人中,最孤獨者莫如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全國了解自己的人一個也沒有,何其孤獨!其他可信手拈來的,如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比缋畎祝骸按蟮廊缜嗵欤要毑坏贸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比缍鸥Γ骸坝H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桿涕泗流”/“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如辛棄疾:“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現(xiàn)代文人中,最孤獨者莫如魯迅!霸谖业暮髨@,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誰都知道,這是魯迅《秋夜》里的話。表面上描寫的固然是后園風景,但我寧愿解讀為心境、心中的風景:除了自己,還是自己;除了魯迅,還是魯迅。一代史學大師陳寅恪的孤獨也格外令人動容:“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 “家國舊情迷紙上,興亡遺恨照燈前!
當下的我們當然也孤獨。但孤獨和孤獨不同。我們的孤獨大部分已不再是屈原等古人問天問地憂國憂民的孤獨,也不同于魯迅、陳寅恪“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孤獨——這樣的孤獨不妨稱之為大孤獨。甚至不同于莫言那種特殊社會環(huán)境或特殊個人語境中的不大不小的孤獨。相比之下,我們的孤獨、尤其大多數(shù)城里人的孤獨似可稱之為“小孤獨”。它或許來自洶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對個人存在感的稀釋,或許來自各種監(jiān)控攝像鏡頭對個人主體性的質(zhì)疑,或許來自物質(zhì)主義消費主義對詩意棲居的消解,或許來自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對賴以寄托鄉(xiāng)愁的田園風光的顛覆,或許來自西方強勢文化對民族文化血脈和精神家園的沖擊,或許來自碾平崇高的喧嘩眾聲對理想之光的揶揄,甚至來自身邊親人對手機的全神貫注如醉如癡……。這樣的孤獨,似乎虛無縹緲又總是揮之不去,似乎無關緊要又時而刻骨銘心,似乎不無矯情又那樣實實在在。說極端些,這樣的小孤獨正在鈍化以至剝離我們對一聲鳥鳴、一縷夕暉的感動,正在扭曲以至拒絕我們擁有感動或被感動的權利和能力。
而我的這本名叫《小孤獨》的小書,一個不自量力的主題,就是想?yún)f(xié)助你、也協(xié)助我自己修復這樣的感動和感動的能力,用一聲鳥鳴、一縷夕暉、一朵牽;、一棵狗尾草……
最后我必須坦白交待的是,書中大部分文章近兩年來都在報紙上發(fā)表過。因此,我要向熱情鼓勵我寫這些小稿的《齊魯晚報》吉祥君、《新民晚報》殷健靈女士、《渤海早報》紀佳音君致以由衷的謝意。同時感謝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宋迎秋女士,沒有她毅然決然不屈不撓的搜尋和催討,這些篇什不大可能這么快就像模像樣集結(jié)在“小孤獨”麾下。這讓我倏然記起村上就《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說過的話:“感謝過往人生中有幸遇上的許多靜謐的翠柳、綿軟的貓們和美麗的女性。如果沒有那種溫存那種鼓勵,我基本不可能寫出這樣一本書。”
林少華
二O一七年三月三日于窺海齋
時青島迎春花開紅梅正艷
林少華 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有《異鄉(xiāng)人》《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xiāng)愁與良知》《高墻與雞蛋》《夜雨燈》《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凡七十余部,廣為流布,影響深遠。
Chapter Ⅰ 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01.“小孤獨”與“大孤獨”
02.村上春樹的局限性
03.《挪威的森林》:你選誰
04.第一次見到的村上春樹:為了靈魂的自由
05.第二次見到的村上春樹:魯迅也許最容易理解
06.村上語言的詩性
07.村上的柳樹和我的柳樹
08.村上的生日和我的生日
09.迪倫老了,村上老了,我老了
10.翻譯家村上:愛與節(jié)奏
11.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12.之于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與村上春樹
13.鮑勃·迪倫和村上:村上為什么沒獲諾獎
14.世界上哪兒都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村上春樹
15.莫言與村上:誰更幽默
16.純愛與純愛文學的可能性
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01.志軍教我寫小說
02.如果作家搞翻譯
03.文學翻譯:草色遙看近卻無
04.文學翻譯: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一
05.讀書與眼神
06.大學是讀書的地方
07.夏日鄉(xiāng)間好讀書
08.讀書:讓心志脫俗
09.對于我。那才是語文課
10.高考:怎樣寫作文
11.之于我的書:兩本或六十本
12.寶玉,還是薛蟠:這是個問題
13.烏鎮(zhèn):木心、茅盾與莫言
14.木心與日本文藝
15.木心讀罷三不敢
16.我和《齊魯晚報》,我和“青未了”
17.《青島早報》。我的第一個專欄
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
01.美,離我們還有多遠
02.川端康成與東山魁夷眼中的美和“日本美”
03.“幽玄”之美與“物哀”之美
04.“健寂”之美
05.看看藍天白云多好
06.我們的領帶哪兒去了?
07.我遇見的優(yōu)雅女子
08.物也有尊嚴
09.校慶七十周年和六十五歲
10.曾昭科:我的曾經(jīng)的系主任
11.貴族太少,“農(nóng)民”太多
12.我與上海
13.人生有回程票嗎?
14.老:被超越的,未被超越的
15.不做家務錯在哪里
16.手機與“奴隸社會”
17.“電視人”和“手機人”
Chapter Ⅳ 鄉(xiāng)愁,詩和遠方
01.鄉(xiāng)愁,詩和遠方
02.回到離詩最近的地方
03.故鄉(xiāng)的詩
04.不辭長做農(nóng)家人
05.新北市午后的陽臺
06.很想建一座屋
07.母親的煮雞蛋
08.二○一七年:掛歷哪兒去了
09.我的叔叔,以及我的“親戚觀”
10.我和我的弟妹們
11.羊年與羊圈及村上的。尋羊冒險
12.博士同學會和小學同學會
13.生活可以很簡單
14.被消費的母愛
15.人啊,能不能慈悲些
16.羊年不吃羊
“小孤獨”與“大孤獨”
看這標題,任憑誰都要詫異吧?以為我嘩眾取寵。不然,這的確是我前不久的一次實際經(jīng)歷,一次切身感受。
說起來,我這人有些厚古薄今。較之今人,很多時候,我更愿意把自己心底的敬意留給古人。比如外出講學,每到一地,但凡可能,我必去當?shù)毓刨t那里參觀學習。成都,杜甫草堂;杭州,岳飛廟;濟南,稼軒祠。不過說實話,與其說為了向他們表達敬意,莫如說是為了給自己打氣,嵥榈娜粘I,平凡的校園晨昏,細膩的日本文學——生息其間,每每覺得自己身上少了男人氣,少了英雄氣,少了浩然之氣,而正在淪為一個蠅營狗茍嘰嘰歪歪恓恓惶惶的小男人。故而亟須去古賢面前接受熏陶,打打氣,提提神,充充電。
濟南的稼軒祠(辛棄疾紀念祠)是前不久去的。第一天晚上在山東大學發(fā)表了一場演講。翌日應《齊魯晚報》和上海譯文出版社之邀,預定在品聚書吧講村上文學,重點講我參與翻譯的村上最新短篇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活動主題為“《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新書分享會”。下午兩點活動開始,上午難得地空了出來。機不可失,一大早我就跑去大明湖找稼軒祠。初夏清晨的大明湖到底讓人心曠神怡;t柳綠,云淡風清,湖光瀲滟,鳥鳴啁啾。昨天演講夜歸的困倦,連日奔波的疲勞,就像陽光下的冰淇淋一樣悄悄融入花叢,融入湖中。如此徜徉多時,稼軒祠果然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
看完實物和圖片展覽,我靜靜地站在辛棄疾立身雕像前。一度任我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的當代畫家范曾特別推崇辛棄疾,認為古往今來能與之比列的英雄僅三五個而已!坝刑K秦、徐尚之智,有樂毅、齊明之謀,有廉頗、趙奢之威。他身上集中了智略、識見和勇氣,凜凜然大丈夫也。”并稱稼軒詞為“大丈夫之詞”。是啊,“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是何等昂揚激越的大丈夫胸懷!即使孤獨,也寫得高遠恣縱蕩氣回腸:“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喏,孤獨也是大丈夫的孤獨,國士的孤獨,悲壯的孤獨!相比之下,八百五十年后的我們卻在辛棄疾的故鄉(xiāng)“分享”一個外國作家筆下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
而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很正常的。畢竟,我們所處的不是烽火連天山河蒙塵的征戰(zhàn)年代,而是輕歌曼舞花好月圓的和平歲月。較之挑燈看劍,較之吳鉤看了,我們注定更要看男女之間瑣碎的情感漣漪。較之落日樓頭斷鴻聲里的大孤獨,更要品嘗“失去女人的男人們”的小孤獨。一句話,較之辛棄疾,讀得更多的是村上春樹。幸也罷不幸也罷,反正這大約是我們的宿命,誰都奈何不得,全然奈何不得。
但不管怎樣,稼軒祠給了我一個不大不小的心理沖擊。這么著,走進品聚書吧的我實在無法讓自己心安理得地進入男人女人這個預定話題,轉(zhuǎn)而談起翻譯。翻譯與男女情事無關。也許果真從辛棄疾身上獲得了些許男人氣,不覺之間,我竟以前所未有的激昂語氣對要我譯出百分之百原汁原味村上作品的批評者反唇相譏,大聲告訴并不在場的批評者:在譯本中追求百分之百原汁原味,不僅客觀上不可能,而且主觀上或潛意識里還可能有仰視外語文本、視對象語為優(yōu)勢語言的自卑心理甚至“自我殖民”心理。不妨這樣設想一下,假如對象語是柬埔寨語老撾語,那么會有幾個批評者像對待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文本那樣要求譯者追求所謂百分之百呢?不僅如此,從學術角度看,如果過于執(zhí)拗地追求“百分之百”,譯文本身的價值就被屏蔽了,翻譯家的作用和價值就被抹殺了。聽聽莫言怎么說的好了:“我不知道英語的?思{或西班牙語的馬爾克斯是什么感覺,我只知道翻譯成漢語的福克納和馬爾克斯是什么感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受到的其實是翻譯家的影響!绷簳月曀餍詳嘌裕悍g家筆下的翻譯文體“乃是一種文學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必自成美學品格”。具體到我這個翻譯匠,知名學者、北師大王向遠教授早在十五年就果斷地給予正面評價:“可以說,村上春樹在我國的影響,很大程度依賴于林少華譯文的精彩!
如此這般,我這只一向忍氣吞聲的“弱股”終于“!绷艘换兀K于氣壯如牛地從“原著”這個緊箍咒中沖殺出來。假如沒有事先參觀稼軒祠,我肯定不至于如此氣壯如牛氣沖牛斗。感謝辛棄疾!同時感謝濟南那么多熱情的讀者——即便我如此“!,他們也一動不動地聽得那么專注,并時而報以自發(fā)的掌聲。要求簽名的隊伍甚至排出門外排了很長很長——到底是辛棄疾故鄉(xiāng)的讀者!會后有人告訴我濟南美女真多啊,我這才陡然意識到這次讀書會的主題……
《挪威的森林》:你選誰
去年快結(jié)束的時候,我通過微博做了一項“微調(diào)查”:作為理想的婚戀對象,《挪威的森林》中你選誰?選項有直子、綠子、玲子、初美和渡邊、木月、永澤、“敢死隊”。
“評論”很快達148人次,其中明確表態(tài)者122人。122人中,男性組選綠子70人,選初美11人,選直子8人,選玲子6人。女性組,選永澤12人,選渡邊8人,選木月4人,選“敢死隊”3人。顯而易見,綠子遙遙領先。作為譯者也好作為男性也好,對此我不感到意外。頗為意外的是女孩們的選擇:永澤票數(shù)居然超過渡邊。須知,永澤可是有人格和道德污點的人。∧敲磁兿矚g他什么呢?概括起來,A喜歡“他對自己事業(yè)的態(tài)度”;B喜歡他“活得明白”;C喜歡他那句名言:“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懦夫干的勾當”。甚至有人說曾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度過人生艱難階段。
相比之下,喜歡綠子的理由豐富得多也有趣得多。例如率真自然、熱情奔放、生機勃勃,“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跳到世界上的一頭小鹿”。再如,“活潑可愛能干,關鍵是還很漂亮”/“身上匯集著一個少女所有的樂觀、好奇、調(diào)皮的生命力”/“這個活潑可愛的妹子在無聊的生活中點亮了我”。還有的說得那么感性,簡直讓人看得見他的笑臉:“選綠子啊,那么暖洋洋的姑娘!”不過也有男孩相對理性:“綠子那個狀態(tài),如果放在三十過后的人身上,就不合適了,有點兒二百五。二十多歲的殘酷,就在于不得不去直面人生黑暗的現(xiàn)實,無人能免。綠子的灑脫有賴于旺盛的性欲、充沛的體力和不怕死的闖勁兒。渡邊是早熟的,他早看清了青春遲早要揮霍一空,因而提前進入中年人的靜觀靜思狀態(tài)”。喏,這個男孩是不是快成渡邊君了?作為老師,我覺得這樣的男孩似乎就在自己身邊——說來也怪,每級學生中必有兩三個這樣的男孩。他們穩(wěn)重、沉思,喜歡獨處,傾向于看歷史、哲學、文學等“閑書”,平時沉默寡言,問到時侃侃而談。我見了,每每為之心動,甚至不無感傷,暗暗祝福有一個喜歡他的女孩跟他一起走向遠方。祝福之余,偶爾也會不期然想起自己遠逝的青春歲月。
是的,我也曾有過青春歲月。但在那至關重要的若干年時間里,沒有人——全然沒有——問我喜歡哪個女孩,沒人問我喜歡綠子還是直子,F(xiàn)在卻有人問了。這不,在上面這則微博“評論”中,有一位反問我:“其實我更想知道您會選誰?”我選誰?說起來,翻譯《挪威的森林》時還多少拖著一小截青春的尾巴?墒羌词鼓菚r候我也沒考慮過選誰的問題,畢竟有遠為現(xiàn)實而嚴峻的問題要我考慮。至少要考慮怎樣把這本書盡快譯出來好多少填充不到月底就見底了的錢包。
不過這一問,倒是勾起一段往事。四五十年前的事了。一九六八年,“文革”進入第三年,我名義上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務農(nóng)。由于年小體弱,不能和男勞動力一起出工,便被派到婦女堆里,和她們一起蹲在壟間薅地,薅谷苗中的雜草。婦女中有七八個女孩。其中有一個是我上小學時操場旁邊一家農(nóng)戶的女兒,小我兩歲,足夠漂亮。紅撲撲的臉蛋,水汪汪的眼睛,清亮亮的聲音。唱歌尤其唱得好,“六一”演節(jié)目的時候聽過她的獨唱,歌聲像上下課搖響的一串串銅鈴聲似的在山谷間的沙土操場上回蕩。干活也手腳麻利,薅草總是薅在前頭。好幾次薅到壟頭后回頭幫我——四五十人里邊只我一個男孩,也只我遠遠落在后邊——我往前薅,她往后薅,四只薅草的手快碰上的時候,她看我一眼,我看她一眼:紅撲撲的臉蛋在草帽下更紅了,掛滿晶瑩的汗珠。我們都還十幾歲,都沒說話,默默對視一下,抹一把汗,直腰站起,一起走去壟頭大家說說笑笑歇息的樹陰下。
有這樣一個場景我記得分外真切。夏天一次雨下得很大,村頭平時踩石頭可過的小河漲水了,漲得厲害。中午我從村外要進村干活的時候,見她正和兩個同伴蹚水過河。褲腿挽得高高的,一直挽到大腿根那里。水深了,一下子漫過大腿根;水淺了,陡然露出兩條白花花豐腴而苗條的大腿,在夏日陽光和河水波光的輝映之間,一閃一閃跳動著耀眼的光。而她全然沒有在意,只管和同伴嘻笑著過河。實不相瞞,那是我生來第一次目睹年輕女性的裸腿。我好像有些眩暈,倒吸一口氣,呆呆站在河一邊一動不動——是的,一個全新的水晶般的世界忽然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這一場景在我翻譯《挪威的森林》譯到綠子時似乎晃了晃,但未能整個閃出。后來翻譯川端康成《伊豆舞女》時譯到小舞女洗澡的場面:“連毛巾也沒帶,一絲不掛。小舞女!望著她那雙腿如小桐樹一般筆直的白皙裸體,我覺得仿佛有一股清泉從心頭流過”——就在這一瞬間,心間倏然閃出當年裸腿過河的那個女孩、那個夏日場景。不錯,正是這種感覺。
幾年后我悄悄離開那座山村,獨自進省城上了大學。第一年暑假回鄉(xiāng),聽說她和我家鄰院一個男孩好了。我分明覺出一絲妒意。但我能說什么呢?自始至終我們之間連一句話都沒說過的!幾十年后我回鄉(xiāng)度假時還打聽過她:她實際嫁去了二三十里外的一個小鎮(zhèn)。
說不定,我曾經(jīng)喜歡以至憧憬的,既不是綠子又不是小舞女,而是介于兩人之間那樣的女孩……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