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成尚榮基于自身幾十年的教育經歷和切身體會,以專業(yè)視角深刻剖析了斯霞、李吉林、竇桂梅、王崧舟、閆學、孫雙金、薛法根等29位語文名師的成長秘訣、教學主張,繪制了語文老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長地圖。在這張地圖里,一線語文老師既能找到追隨的榜樣,也能找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路徑。
成尚榮,1941年12月生,南通人。江蘇省教科院研究員。做過小學語文教師,擔任過小學校長,省教育廳處長、主任,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江蘇教育研究》主編、《基礎教育課程》執(zhí)行主編。第七屆國家督學,F(xiàn)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研究方向:課程教學、兒童文化、教師發(fā)展。
自序 在更大的坐標上講述自己的故事 /5
寫在前面 語文名師評論的尺度——語文名師斷想 /15
核心觀點 專業(yè)身份與名師成長 /19
輯一 精彩的命名
003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
009 中國情境教育的原創(chuàng)性
020 袁浩:將育人貫穿在作文教學中
023 竇桂梅:超越理念下的深度建構與智慧表達
035 主題教學:一種理論主張與實踐模式
040 王崧舟:哲學的尺度與實踐的智慧
053 閆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生命節(jié)律
056 孫雙金:情智語文的核心價值與現(xiàn)實突破
064 情智教育的核心元素
069 名師的語文世界
076 語文的精彩命名
輯二 文化的回歸
083 薛法根:讓言語智慧在語言的屏障上爆發(fā)、生長
086 組塊教學: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變革
088 美學精神引領下的組塊教學
095 周益民:美好的“驚動”
099 月亮的隱喻和童年的想象
104 詩化語文與語文教學的審美化
111 祝禧:文化語文,還是語文,是兒童文化語文
115 語文的文化回歸
120 管建剛:鮮明主張引領下的作文教學革命
126 “指向寫作的閱讀課”:我的理解與建議
第三輯 內在的尺度
135 王笑梅:生命語文“我”課堂
139 嬉樂作文的母題、主題與基本方式
143 周婷:魅力語文的意義追尋
147 語文教學的內在尺度
152 主張?風格?人生情懷
156 姜樹華:“重撰”中的“深加工”
163 重要的一步
166 戚韻東 :快樂的兒童教育
175 李勤:永遠朝著那“最初的方向”
184 潘文彬:平衡中的突破,扎實中的靈動
193 李建成:語文成長觀
197 李琳:讓兒童的語文學習美麗起來
輯四 語文的詩學
203 王愛華:“三味課堂”的價值意蘊與建構
207 張學青:與兒童情感脈搏一起跳動
211 孫春福:心永遠在“場”
217 劉昕:回到根據地
220 朱愛華:孩子們的大語文
223 陸紅兵:散步中路標的尋找與創(chuàng)造
226 樊裔華:回眸,前行的開始
229 唐穎穎:一位特級教師的躍升
232 徐芳:在關聯(lián)中誕生意義
235 陳林靜:創(chuàng)造真正屬于自己的語文生活
附錄 成尚榮:做一個發(fā)聲者(李旭 何書勉) /237
我的精神導師(孫雙金) /245
致謝 /253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這一主題有它的品格,就像斯霞老師,非常簡潔,但非常豐富,它就像一句白話,那么質樸,又像斯霞老師那樣燦爛。這一主題具有昨天性,又具有今天性和明天性。主題具有昨天性,是因為斯老師離我們遠去十多年了,我們回憶她的往事,學習她的思想與經驗,分享她人生的幸福。主題具有今天性,是因為我們今天都在懷念她、學習她,做斯霞一樣的老師。主題具有明天性,明天性就是未來性,明天,我們會有更多斯霞一樣的老師,以及像斯霞一樣的教育家,明天更加美好。這個主題把昨天性、今天性和明天性結合在一起。這個主題還具有召喚性,召喚大家像斯霞那樣教語文,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性,因為當前語文教學改革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解決;這個主題具有鼓舞性,又具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斯老師的語文教學有許多具體的策略、途徑、方式方法,都是可以操作的。這一主題具有校本性,因為它誕生在南師大附小。南師大附小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一直在研究弘揚斯霞老師的教育思想,一直在研究學習斯霞老師的語文教育思想和語文教學經驗。這一主題還具有普遍性,具有中國性,代表著中國品格、中國風格,當然會走向世界。斯霞老師的語文教育教學經驗,讓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站在很高的平臺上,和世界進行對話,和世界語文教育進行對話。
怎樣才能真正做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說到這個話題當然會想到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似乎是一個新概念,但是核心素養(yǎng)完全是一個新的東西嗎?不是。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其實讓我們破除了核心素養(yǎng)的神秘感。因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早就在斯霞的語文教育中,非常具體、非常生動了,她活化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今天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其實讓我們去親近核心素養(yǎng),從斯霞老師的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怎么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又在提醒我們,當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包括課程改革,有許多許多問題要研究,可以說,風生水起眼花繚亂,我們該怎么辦?斯霞老師以她非常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回到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去,那就簡單了,那就簡潔了,那就真正偉大起來了。教學的基本問題來自哪里?來自教育中的基本關系,基本關系概括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定性,基本規(guī)定性折射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斯老師的小學語文教學抓住了語文教學的幾個基本問題,折射了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定性和基本規(guī)律。
第一,“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首先要像斯霞老師那樣做人,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精神燦爛的人,這是最最重要的。詩人臧克家,為斯霞老師的著作《我的教學生涯》寫的題詞,其實是一首詩:“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一個人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的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人用心溫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狈浅G珊,臧克家這位詩人在魯迅逝世13周年的時候寫了一首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眱墒自姸际峭粋作者臧克家,兩首詩同一個主題:一個人。是兩個不同的人,但又是相同的一個人。這是巧合?當然是巧合,但又不完全是巧合。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對生命的意義,站在一個非常高度的時候,一定會契合的。于是,臧克家冥冥之中有一種呼喚:一個人,是一個普通人,但又是一個偉大的人。楊絳先生說:我是一滴水,但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水非常微小,但是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陽光;肥皂水那么龐大,那么五彩斑斕,但是肥皂水一剎那之間破碎了,肥皂水的五彩斑斕是一種浮夸和浮華。斯霞老師就是一滴水,走在人生邊上,從容地坐在人生邊上。楊絳先生說“我和誰都不爭”,斯霞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聽聽她徒弟的故事,一個家訪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幾個數字:第一個數字是整整兩個星期,第二個數字是每天下午四點鐘,第三個數字是每天晚上九點鐘,第四個數字是斯霞老師70歲。斯霞老師在70歲的時候收了一個徒弟,徒弟剛開始工作時無從下手。斯老師告訴她:做語文老師首先要了解你的兒童,我?guī)闳ゼ以L。每天下午四點鐘,那是夏天,斯霞老師帶著新老師到班上所有孩子的家里家訪。走進去以后和家長、孩子聊生活、游戲、玩具。斯老師離開這個家的時候,孩子總是從開始的拘束變得親切,總是喊著“斯奶奶你好”。整整兩個星期。晚上九點的時候,新教師送斯老師回家,斯老師上樓梯的時候,沉重的步伐里有著辛苦。這位青年教師非常感慨,說:斯老師明天你別去了,我自己去。但是斯老師仍然說:我陪你去。每次去家訪的時候,斯老師總是對家長說:這位是南師附小的新老師,你們要支持她的工作。她是在教語文嗎?好像不是,她是在教人,她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第二個片段:一部錄音機。這位老師上課不拘小節(jié),下課的時候,斯老師指著她的衣服袖管說:你看,五顏六色的粉筆灰;還有,說話太快。斯老師拿著錄音機放在她的講堂上,下課后對她說“跟我走”,錄音機放的就是這位老師的教課實錄。斯老師說:你說話像機關槍,噠噠噠噠的,我都聽不懂,聽不明白,一年級的孩子能聽得懂?你心中有孩子嗎?我們怎么把話說好?是的,說好話才能講好中國故事。這臺錄音機整整三個月,一直陪伴著她。她后來說,人家評價她:教學語言不錯,清新簡潔。她說:這是我的恩師斯霞老師培養(yǎng)的。有人請這位老師到武漢去上課教學,其中有一個詞“找茬”。怎么教?打電話問斯老師。斯老師說:這是難題嗎?不是,從生活中找答案。于是,這位老師找到了答案:武漢人是怎么用武漢話說找茬兒的。在課堂上用武漢話說出來的時候,課堂上一片笑聲,孩子全部聽懂了。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最重要的是像斯霞老師那樣做一個人。馬克思講人是人的最高本質;康德講的人永遠是目的,不是技術,不是手段。我們怎么像斯霞老師那樣做一個人?
第二,“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其實更深刻的意義是教人學語文,教兒童學語文。先說蘇霍姆林斯基。他對物理老師說:“你不是教物理的,你是教人學物理的!碧K霍姆林斯基的意思是不能只看到物理教材,不能只有物理課程。同樣,在語文課程深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看到人。像斯老師那樣教語文,像斯霞老師那樣教兒童學語文。語文教學里有真正的人存在,才有兒童的存在;沒有兒童的存在,哪有真正的語文存在?還有兩個片段,也是非常感人的。一個是斯老師教《劉胡蘭》的片段!秳⒑m》這篇課文里有幾句話:“我是劉胡蘭!薄拔沂枪伯a黨員!”“死就死,我什么都不知道!”這幾句話,斯老師讀了很多次,就是讀不好,她分析為什么讀不好,發(fā)現(xiàn)是因為沒有參加過革命斗爭。她說了一句非常樸實深刻的話:我在思想感情上沒有和劉胡蘭凝結在一起,所以讀起來沒有力量。斯老師說:我是共產黨員,小小的劉胡蘭鼓勵了我,我要像劉胡蘭那樣。我設想如果我在戰(zhàn)場上,在監(jiān)獄里,面對敵人的拷打,我怎么辦?她這樣想了以后,感情升華了,所以在讀“我是劉胡蘭。”“我是共產黨員!”“死就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時鏗鏘有力。同學們激動地睜大眼睛,咬緊嘴唇,真想沖上去搶救她。有一次,斯老師講到雷鋒的故事,她不經意地講到“可惜雷鋒死得太早”。馬上有同學站起來說:你不能說“死”,應該說“犧牲”了,他犧牲得太早了。斯老師反問道:為什么應該用“犧牲”而不是用“死”?那位學生說,雷鋒叔叔是為我們人民利益而死的,應該用犧牲。斯老師表揚了這位學生,鼓勵大家向他學習。斯老師說:我認為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就是從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的。教兒童學語文,固然要學習語言文字,但是語言文字里所透出的道德意義、價值觀、崇高感更重要。
第三,“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就是像斯霞老師那樣有童心母愛,用童心母愛教語文。沒有童心母愛就沒有兒童,沒有兒童就沒有真正的語文。語文是客觀存在的,一門課程就叫語文,那本教科書就叫語文書,但是沒有童心母愛的話,你能夠發(fā)現(xiàn)兒童嗎?不發(fā)現(xiàn)兒童,沒有真正的兒童,有什么真正的語文?還有兩個片段,雖然很微小,但是那么深刻。第一個片段:斯老師常常講這樣的話——如果我不照鏡子,已經忘記自己的年紀了。她說:我的養(yǎng)生之道,是做小學老師,所以我永遠保持年輕。又說熱愛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人民教師熱愛祖國的具體表現(xiàn),熱愛兒童就是熱愛祖國。七八歲的小孩乳牙活了,小孩不舒服,常常用手摸。斯老師用棉花沾著碘酒在牙齒上一抹,把松動的乳牙拔下來了,她說自己也成了牙科醫(yī)生了。第二個片段:教孩子要有禮貌。斯老師每天早上主動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早!”這時候小朋友也非常真誠地立即回答:“老師早!”斯老師說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自己要做到。語文就是一種生活,把語文和生活隔離開,還有什么真正的語文教育?后來好多斯老師的畢業(yè)生都這么說:“斯老師,你的床我睡過!薄澳愕拿挛掖┻^,到現(xiàn)在都沒有忘記。”這一切都說明她和兒童的關系。有一次斯老師講激動了,講熱了,卷起袖子,拿起書扇。孩子看到后就說,不能用書扇風。斯老師馬上意識到了,立即承認了錯誤。這個命題可以反過來說:有真正的語文,才能培養(yǎng)真正的兒童,才具有真正的“童心母愛”。這是雙向建構的關系。
第四,“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語文教學要有大視野,要有大格局。小學語文教師教小學語文,確實是“小”,如果沒有大背景、大視野、大格局,就是小的,但是斯老師教的是“大語文”,因為她有大胸懷。斯老師進行“六改五”的實驗,“六改五”讓她走到更高的平臺上,獲得很寬闊的視野。對斯霞老師的語文教改實驗進行質量測查,以她在二(5)班上六年制第七冊里的一篇課文——《一個傷員的愿望》為例。這篇課文有484個字,比這個階段平時閱讀的在200字上下的課文,多了一倍,詞語含義也深了。本來這篇課文在四年級上用三課時,但是斯老師用了兩課時。最后進行測查,抽查了9名學生,8名學生所有字詞都會讀、都會寫、都會默,所有課文都能讀,只有一個學生讀錯了,“目不轉睛”讀成了“目不轉眼”。她的實驗實事求是。后來又對實驗班進行五項實驗,《江蘇教育》寫了一篇文章總結斯霞老師教學的五條經驗,這是她留下的寶貴財富!傲奈濉,是學制改革,斯老師經歷了。這一經歷讓她從大格局上更深入理解和把握了語文體系及改革的關鍵。更為重要的是,斯老師帶兒童走進世界,走進歷史,走向未來,在生活中學語文,視野是大的,格局是大的,氣象是萬千的。小學語文真的不小。
有段時間,在南師大附小開會,余校長說了一句話:我們向斯老師學習,首先要讀好斯霞老師的故事,不了解斯霞老師的故事,怎么像斯霞老師學習?看完五卷本《斯霞文集》,我較為全面地了解了斯霞老師。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要具有斯霞老師的品格。我們要追求教學風格,風格是特殊的人格,追求風格首先要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質。斯老師的品格是非常的安靜、質樸,她的品質是沒有裝飾性。斯老師說:只有熱愛孩子,才能從內心迸發(fā)出偉大的力量。外國一位教育家曾經背學生過河,斯老師說:我也有這樣做過。她也說盡管“童心母愛”受批評,但她覺得愛得還很不夠,愛得還不充分,班上四五十個學生,都沒有愛過來。她又說,她當時搞不清楚什么是母愛,什么是童心,她不懂得什么理論,只懂得工人愛機器,農民愛土地,解放軍愛武器,教師自然要愛學生。這是風格,是品格,是人格。
像斯霞老師那樣教語文,寫在我們的旗幟上,寫在我們的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