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儒藏:精華編(225)》為儒家經(jīng)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xiàn)儒家經(jīng)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編。收書時限自先秦至清代結(jié)束。
《儒藏》精華編為《儒藏》的一部分,選收《儒藏》中的精要書籍。
《儒藏》精華編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上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綜錄》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于個別處略作調(diào)整。凡翠書已收入人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并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本。韓國、日本、越南儒學(xué)者用漢文寫作的儒翠著作,編為海外文獻部類。
校點說明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
浪語集序
宋史儒林傳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一
賦上
靈芝賦
唐風(fēng)賦
懷騷賦
春霖賦
感沐賦
感除賦
本生賦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
賦中
昊墟賦
鄂墟賦
坊情賦
自釋賦
金龜賦
信烏賦
鳶賦
膃賦
哀白鵬賦
風(fēng)賦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
賦下
種竹賦
大榕賦
膺蕩山賦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四
詩甲
誠臺春色
春江夕泛二首
俞氏園林
石門漁舍
元夕
月夜郊行
讀書三首寄景望
游竹陵善權(quán)洞二首
都場正月盡,未見梅,思雪中石門之游作
梅花
昊江放船至楓橋灣
讀春秋有感
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觀天德圖像二首
傷淮帥
袁口回棹有感
白發(fā)
樊口晨泛送程端卿
寒溪堂有待
元夜齊居
讀列女傳
讀骨鰻集
縣民訴事有以禪僧見況者
士昭兄琴室
無眠
武昌射圃后山與江接,走植柳竹方茂,每為民家羊群所出,日有毆羊之事,昔贊皇公以祝雞翁自況,走亦可謂牧羊兒矣乳鹿或得之近山,既不可縱,畜之,更日而馴,走命之曰山友
乳貓
芍藥
殊亭
寒食雨
袁口舟行值雨
酴醵雨后
梧花,唐玉蕊花,介甫謂之場花,魯直謂之山礬,武昌山中多有之,其葉可供染事,土人用之釀酒 春霖未霽,澍雨大作
……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五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六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七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八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九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一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二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三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四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五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六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七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八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十九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一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二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三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四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五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六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七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八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二十九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一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二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三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四
艮齋先生薛常州浪語集卷第三十五
浪語集跋
臣伏見陛下臨御以來,留神邊備,下臣奉承,未盡條理,蚩蚩無識,頗多竊議。比謀久任守臣固善,然猶廟論未一,用人未重,且寄任未專,列郡散如連雞,非有輔車之勢,終恐無益。臣伏覩中朝之制,河北分高陽關(guān)、真定、中山府三路而統(tǒng)于大名府;河?xùn)|分麟府路、代州,沿邊而統(tǒng)于太原府;陜西分墉延、環(huán)慶、涇原、秦鳳、熙河五路而統(tǒng)于永興軍。有塘灤、方田、稻田、榆塞為之險,城堡、寨鋪為之防。河朔則弓箭社,河?xùn)|、陜西則弓箭手,及蕃落、熟戶以爪牙羅落。然猶本軍不足,歲調(diào)京畿東西路禁旅戍之,屯泊之軍并聽節(jié)制,幕府州縣得以辟差,其帥臣除折氏、種氏皆世守外,他帥則以三衙。若三司使及都轉(zhuǎn)運使為之,有治行邊功,則入備政府。
蓋地分則人自為守,勢連則氣脈相通,權(quán)重則功效易成,賞明則人知盡力。視古經(jīng)制方面最為有法,承平二百年,享扦城之利而無前世方鎮(zhèn)之患者以此。光堯中興,裂沿邊以為分鎮(zhèn),止存茶鹽一司外,其余一切付之。紹興之初,邊陲所以能自定者,亦惟鎮(zhèn)撫專任之效。臣愚竊謂淮甸、荊襄,西極興梁岷宕,形勢之壯,不減關(guān)河。所以守之之略,未能如祖宗之法,惴惴焉惟敵是懼,非久安之道也。伏愿陛下上師祖宗之意,近法紹興之規(guī),奮然獨斷,無牽于俗,與宰輔重臣,詳按輿地,分置鎮(zhèn)守,統(tǒng)帥偏帥,不限文武;惟忠智有謀之士是使,悉如祖宗之法,專任責(zé)成,資其事力于經(jīng)理之初,責(zé)其事功于歲月之后,無拘微文,無急小,利,數(shù)年之后,豈惟邊陲之勢固若金湯,待時而動,進取之計在其中矣。惟陛下沈幾逮鑒,論宗社無疆之休,天下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