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后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奧勒留所作的一本寫給自己的思想散文集。本書是以為羅馬帝王親筆所著的人生哲思,利用四方征戰(zhàn)與政事辛勞之間的片暇,記錄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開啟了別樣的風景。《沉思錄》是斯多葛派哲學發(fā)展的里程碑式著作。它的每一頁都充滿了智慧,正是通過《沉思錄》等少數(shù)傳世之作,斯多葛派哲學精神才得以流傳至今,并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一、版本,忠于原著!
此版本是沈陽出版社聯(lián)合翻譯名家胡元斌精心研譯兩年完成,譯者綜合考慮原著與國語的差別,并在盡量不進行改編改寫、不刪節(jié)削減、忠于原著的基礎(chǔ)上翻譯成書,力求打造迄今為止經(jīng)典的版本,將延續(xù)千年的智慧帶給讀者。
二、偉人推崇,書迷基礎(chǔ)深厚!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經(jīng)表示,《沉思錄》是除《圣經(jīng)》外對他影響很大的書,是他的枕邊書。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將《沉思錄》作為他的案頭書。
我國前總理溫家寶更表示自己讀《沉思錄》已不下100遍。
可見,《沉思錄》所蘊涵的偉大哲思與超前的理念,影響了眾多偉大的領(lǐng)導(dǎo)者和成功者,同時也被后人推崇至今,書迷萬千。
三、精心設(shè)計,唯美典藏價值!
此版本《沉思錄》采用特種紙和特殊工藝,品質(zhì)遠高于同類圖書,使封面擁有華貴高端、深沉大氣的美感,符合目標讀者的審美需求,并可以在眾多圖書中一躍而出,瞬間抓住讀者眼球,具有非常高的典藏價值。
馬可·奧勒留/(公元121—公元180),全名為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奧古斯都,畢業(yè)于薩利圣學院,于公元161年至180年擔任羅馬帝國皇帝。
馬可·奧勒留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還是一位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在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均受過良好教育。他利用政事辛勞當中的片暇記錄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沉思錄》。
在整個西方文明之中,奧勒留也算是一個少見的賢君。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向往和平,卻具有非凡的軍事領(lǐng)導(dǎo)才能。他為帝國之治夙興夜寐,為平定兵患而征戰(zhàn)四方,最后死于軍中。
目錄
第一卷 思想信仰的起源
品質(zhì)在磨礪中成熟
傳承父輩的智慧
第二卷 哲學是心靈的慰藉
每一天都是唯一的
走在路上,活在當下
第三卷 探尋人生至善至美
諦聽心靈的聲音
千古英名,終歸塵埃
第四卷 信奉智慧的力量
做人切勿心不在焉
萬物皆會煙消云散
第五卷 要學會勇往直前
師法自然,歸順造化
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第六卷 人生要豁達處世
要讓心靈清澈如水
坦然面對與接受天命
第七卷 培養(yǎng)寬容的胸懷
偉人最后也會被漠視
幻想誤事,實干立身
第八卷 宇宙的三種關(guān)系
幸福往往是一種感覺
行動就會無往而不勝
第九卷 保持謙遜的心態(tài)
要保持心靈的自由
要與成功人士交朋友
第十卷 真誠的無限魅力
因果關(guān)系無處不在
人生就是微塵棲弱草
第十一卷 從容鎮(zhèn)定駕馭逆境
人性互相鄙視而恭維
要向強者虛心學習
第十二卷 培養(yǎng)勇敢的精神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皈依天道就是完美人生
諦聽心靈的聲音
時空無涯、生命有限,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它天天流逝、時時磨損,生命的終點一天一天向我們靠近;生活的尾聲一點一點朝我們敲響,我們在體會生之趣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死之寂。況且,即使某人生在東土華夏,壽比彭祖、德配老莊、智如孔孟,這也很難說他那悟事識物的宿慧異能就可以維持很久,很難說他那獲取關(guān)于神靈和凡人的知識及加以思考的能力就能得以保留。
即便他晚年的生理、想象、思維等能力還沒有下降,但他還是已經(jīng)失去了許多能力,如自我運用的能力,盡責盡職的能力,對各種現(xiàn)象加以區(qū)別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生命應(yīng)否結(jié)束的思考能力等,這些俱是需要熟練地運用的理性能力。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時間抓緊,這不單單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在一天天地消失,還因為我們感知事物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會消失得更快。
還有一點,我們要認識到:最屢見不鮮的一些附帶現(xiàn)象,也是很奇妙、吸引人的。比如,剛從烘爐烤箱的面包,表面會裂開了一些痕跡奇異的細紋。其實面包師也不是刻意為之,可從某種角度看,這些細痕縱橫飄逸,煞是好看,很能激起人們浮想聯(lián)翩,又能激起人們饞涎欲滴。還有無花果,其成熟的果實也會果綻皮裂;還有橄欖果,它在即將爛掉時會顯出了一種異樣的美麗。在秋風中深深下垂、微微搖曳的稻穗,豬口中的泡沫,獅目上的眉毛,等等,它們本身并不令人覺得有什么美麗,可是因為它們能夠裝飾其他東西,所以令人賞心悅目。
因此,一個人的感知能力、洞察能力如果是敏銳的、敏捷的,就會為上蒼在凡世間的安排和它的附帶結(jié)果而感受到詩意、美感、哲理甚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意、佛趣、玄機、妙諦。
所以,即使面對張開血盆大嘴的猛獸,他也比看到藝術(shù)家們精雕細刻的作品更加歡喜。在垂暮之年的男人和女人身上,他也能看到安詳?shù)臍赓|(zhì)、成熟的韻致,而血氣方剛、嫵媚正艷的帥男靚妹,則能讓他看到活力四射的魅力。
造化將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玲瓏剔透、含蘊豐盈的萬事萬物顯現(xiàn)出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美妙、深 邃、完善、幽微,感到的愉快的只有那些對大自然和它的作品真正熟悉的人。
治愈過不少病人的杏苑圣手希波克拉底,自己最后歿于疾病。預(yù)測他人命運的占星師們最終也難逃一死。 曾經(jīng)叱咤風云、縱橫沙場、開疆拓土、所向披靡的亞歷山大、龐培、愷撒也一個個拋下他們創(chuàng)建的帝國、開拓的疆域,撒手人寰。
對于宇宙將毀于大火之事,克利特曠日持久、追根溯源地思考這件事,最后卻因水腫而病亡,對宇宙最后一章、最末一幕,雖然魂牽夢繞,卻終歸不了了之。他逝世的時候,渾身都沾滿了污泥。還有德謨克利特和蘇格拉底,生前智慧之光穿云破霧、光焰萬丈;死后卻蛆蟲噬體、螞蟻啃骨。
凡此種種,意味著什么呢?你匆匆登船,揚帆蕩槳、乘風破浪,經(jīng)過一番航行之后,在彼岸登陸了。倘若你抵達的是另一個生命,那里就不會缺少神。
可是倘若你登上的彼岸是一個無知無覺的地方,那么苦和樂、逸與勞都再不會為你所動、被你所感,你的軀體就再也不會牽制你、累贅你。軀體歸為塵土和腐草,它越卑賤,它所效勞的靈魂就越高貴。因為 后者是理性和神性的。
再不要去空想他人的事情了,免得虛度生命、空勞性靈。如果你不能將這些參悟用在共同的目標上,那就會讓你錯失做其他事情的機會。
倘若你一心想的是某人干某事,為何而干,圖謀什么,計劃什么,怎樣實施等,這樣就會令我們的注意力渙散,使自己的理性被忽略。所以,在思想中,我們對一切沒有目的、沒有價值的想法,以及被誘惑和不懷好意的心念都要加以制止、克制。
你要養(yǎng)成對某一件事專心致志的習慣,做到一有人問你在想什么,你都能自然地據(jù)實以告:“我在想這件事(或那件事)”,而且,你還要回答得讓別人明白,你想的是那樣純樸而充滿愛心,那么合乎你的社會一員的身份;要讓別人明白你完全不重視感官上的愉快,你對誰都不存在著任何敵視、妒忌心和猜疑,你心里沒有絲毫有愧于人的想法。
這種人特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具有非常強烈的上進心。他們好像神的祭司那樣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神性運用,這種神性使歡樂污染不了他,使悲痛傷害不了他,使侮辱不能將他打倒。
每時每刻,他就像一場最高尚、最激烈的賽事中的選手,不懷惡意、不陷激情、滿懷正義、充滿勇氣,坦然、欣然接受上蒼分配的一切幸運和厄運;非有必要或非關(guān)大眾,他不會去猜度他人的語言、行為和內(nèi)心想法。
他只會對與自己有關(guān)的東西付出行動,對自己從總體中分配到的那一部分,他總是殫精竭慮、深思熟慮。他人品高尚,相信自己所分配到的那部分不會是惡劣的,即使是惡劣的,他也會心安理得、心平氣和地坦然接受。因為他相信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天生的,而且是和他自己是非常一致的。
他知道同胞中尚有眾多理性動物,知道關(guān)懷蕓蕓眾生符合自然之道,他懂得不能被大眾挾持、盲從輿論,他知道真理有時候是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的,應(yīng)該只接受那些生活方式符合自然之道的人的意見。
而那些生活違背自然之道的人,他們在意的總是自己的行為方式;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實際利益,無論是居家在外、還是白天黑夜,他們獨處時居心不良,群居時行為不端。所以,他對這些人的恭維話從來不屑一顧,因為這些人甚至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做任何事都不能有違自己的初心,對公共利益要尊重,對待事情不能輕率,不能三心二意,不能表面高尚而內(nèi)心卑鄙,也不能為任何事情絮絮叨叨、啰啰唆唆,不能庸碌平凡。要讓自己心中的神來指引自己的人生。
你是一個青春鼎盛的羅馬人,是一個有男人氣概的政治家、統(tǒng)治者。你執(zhí)行自己的神圣職責,好像在等候一個召喚的信息,不需要什么誓言、承諾和任何見證人。
要永遠身心愉快,不必去尋找外在的幫助,也不必靠別人給自己安寧祥和。誰一生都不能依靠別人的攙扶行走,而是要自己筆直地站起。
在生活中,假如你能找到比正義、真理、節(jié)制、堅強更璀璨的東西,也就是比你的心靈更晶瑩剔透、更深邃博大的自足的東西——這種自足可以讓你的心靈在并不滿意的情況下以正確的理性做事。那么,你就將自己的整個身心投入其中盡情地享受它們吧!
但是,假如沒有比這些東西和比你內(nèi)心深處的神性更優(yōu)秀、偉大的東西——神性能對一切欲念和印象進行檢驗、考核,就像蘇格拉底說的那樣,它不受感官的引誘,相信神靈,而且關(guān)愛一切生命——那你就不會再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了。如果你不慎進入誤區(qū)而分心,那你就無法再專心地享有屬于你和真正適合你的優(yōu)秀的東西了。
讓那些聲望、權(quán)力或福氣等身外之物對抗那些無論理性、政治還是實踐上都屬于“善”之類的東西乃是錯誤之舉。就算那些身外之物有一點使人滿意,它們終究會肆意向我們發(fā)起進攻,把我們擊垮。因此,你 必須毫不猶豫地選擇那些“善”的東西,而且要永遠堅守它們。
或許有些人會這樣說:“對我們有用途的東西才是好的”,那好吧,倘若它對你的理性有用,那你就接受它 并堅守它吧,可是,倘若他只能對你作為一只有生命的動物有用,那你就不要接受它。不要自以為 你的判斷總是對的,要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探究、鉆研。
不論何事,如果它使你背棄承諾、失去自尊、讓你憎惡、猜疑、苛刻、偽善,或是誘惑、教唆你追逐那些見不得人的享受,那它就絕不可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