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命》講述的是如何生活的科學,它按照個體發(fā)展的時間順序,結合大量臨床案例和治療經(jīng)驗,通過對問題兒童身體與精神、意識記憶與無意識記憶、生活風格與社會興趣的深入分析,探索個人缺陷所引發(fā)的社會適應不良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卑情結,引領我們認識生命不同階段問題的形式、本質和根源,從容應對社交、職業(yè)和婚戀三大人生難題。
個體心理學家相信,雖然人生苦難重重,但人人皆能有所成就。在本書中,阿德勒告訴我們,導致不良后果的往往不是缺陷,而是患者對缺陷的態(tài)度。只要我們勇于直面缺陷,就能克服并超越缺陷,獲得心智的成長與人格的完善,享受更大更持久的快樂和幸福。
人天生就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意愿,但并非總能如愿以償。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阿德勒認為,如果喪失了具有社會價值的人生目標,自卑情結就會出現(xiàn),進而催生逃避欲望,使人沉浸在生活的無益面,成為代償性與虛幻性滿足的犧牲品。
譯 者 序
在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史上,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無疑占有重要的位置。他既是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和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泛性論的心理學家,對后世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郊區(qū)。盡管家境富裕,從小生活舒適安逸,但由于體弱多病,并且自認為長相丑陋,因此阿德勒認為自己的童年是很不幸福的。5歲時的一場大病,加上一個弟弟的死亡,使得他從小就萌生了要當一名醫(yī)生的愿望。中學畢業(yè)后,阿德勒進入維也納醫(yī)學院,系統(tǒng)地學習了心理學和哲學方面的知識,并且接受了良好的醫(yī)學培訓。在后來的實習與行醫(yī)期間,阿德勒讀到了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一書,便寫了一篇捍衛(wèi)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反響。于是,弗洛伊德便在1902年邀請他加入了維也納的精神分析小組,并讓他擔任這一組織的主席。但不久之后,阿德勒與弗洛伊德兩人之間的分歧便日漸顯露出來,因此到了1911年,阿德勒便辭去了精神分析小組主席一職,隨后又退出該小組,另起爐灶,創(chuàng)立了個體心理學協(xié)會。
盡管阿德勒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破繭而出,并且開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學說,但探討個體心理學與精神分析學這兩種理論之間的差異,卻屬于非常專業(yè)的心理學范疇,顯然并不是普通讀者追求的方向。但在目前競爭壓力巨大、社會發(fā)展變化迅速、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普通讀者了解個體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將它們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并且據(jù)此而調整好自身的狀態(tài),讓每個人的努力始終都保持在有益于人生(也包括有益于社會)的層面上,無疑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輕松,也會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幼兒時期就已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并且會據(jù)此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過,由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相同,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也不相同,所以,研究心理過程應當以每個人的特殊心理經(jīng)歷為對象。這一點,也正是阿德勒將其心理學稱為個體心理學的原因所在。
阿德勒強調人格的統(tǒng)一,強調人們的行為各有其目的,認為未來比過去重要得多。他認為,我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與創(chuàng)造者,會用獨特的生活方式來表達我們的人生目標。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長大之后都必然會面對所謂的人生三大問題,即社會問題、職業(yè)問題、愛情和婚姻問題。盡管許多的專家、學者對他的這種分類都存有異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這一理論所重視的社會因素和個人經(jīng)驗正是其他心理學流派所欠缺的方面。比如,阿德勒認為,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動物,人的行為會受社會驅力所推動,因而他更重視社會興趣,相信社會可促進人格的發(fā)展。再如,阿德勒認為,一個人滿足性本能的方式?jīng)Q定于他的生活方式,而并非是與此相反,即并非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jīng)Q定于他滿足性本能的方式。我們認為,這些方面都有別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也更接近于現(xiàn)實情況。
此外,在教育領域,阿德勒強調教師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個兒童,或者將兒童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歸咎于遺傳;在心理治療領域,阿德勒主張醫(yī)生應當與患者面對面,友好而坦誠地進行交流;在愛情和婚姻領域,阿德勒提倡人們積極改善婚姻生活的質量,而不是建議人們去結束一段姻緣。這些主張,非但符合阿德勒所處時代的社會主流思想,也很契合如今我們提倡的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從而證明了這一心理學流派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推出阿德勒這幾本心理學著作并系統(tǒng)地介紹個體心理學的原因所在。
自然,阿德勒及其個體心理學對西方心理學發(fā)展的貢獻,遠不止于我們所提到的這些。他提出的許多概念和方法都已逐漸滲透到心理學主流體系中。比如,自卑感和自卑情結的概念已經(jīng)被整個心理學體系所吸納,而他提倡的社區(qū)治療、家庭治療和合作治療等心理療法,也已經(jīng)被全社會普遍接受。
我們相信,結合自身現(xiàn)實與社會現(xiàn)實系統(tǒng)地了解這些方面,對如今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會有所裨益。因此,我們精心選取了阿德勒的一部分作品翻譯出來,以便普通讀者也能夠一覽這位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大師的作品。本書從人類生存的科學入手,闡述了個體心理學當中諸如自大情結自卑情結生活方式及社會適應性等核心概念與觀點,然后結合臨床案例和治療經(jīng)驗,指出了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人面臨的各種問題,對自卑、憂郁、嫉妒、懦弱等負面心理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并且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治療方法,是我們適應社會、完善自我和理解生活藝術的經(jīng)典指南。當然,由于譯者并非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謬誤也是在所難免的,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定居美國4年之后,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在講學途中因心臟病發(fā)作,病逝于英國蘇格蘭的阿伯丁!都~約先驅論壇》為他發(fā)了一則訃告,如此評價道:阿德勒,自卑情結之父,拒絕成為精神分析的某個零件。他既有點像科學家弗洛伊德,又和預言家榮格相似。他就是他,一個傳播福音的人。在我們看來,阿德勒開創(chuàng)的個體心理學,他提出并踐行的諸多理論與療法,就是他傳播給整個人類的福音。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他是與弗洛伊德并駕齊驅的心理學大師,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對后來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一章生存科學............................................................................................... 1
第二章自卑情結............................................................................................. 15
第三章自大情結............................................................................................. 27
第四章生活方式............................................................................................. 39
第五章往事回憶............................................................................................. 50
第六章態(tài)度和行為........................................................................................ 60
第七章夢和夢的解析................................................................................... 71
第八章問題兒童及其教育......................................................................... 82
第九章社會問題與社會適應性............................................................... 97
第十章社會感、常識與自卑情結....................................................... 106
第十一章愛情與婚姻................................................................................ 115
第十二章性欲和性問題........................................................................... 125
第十三章結語...............................................................................................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