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修史,歷來有重視為人物立傳的傳統(tǒng)。太史公司馬遷撰《史記》,首創(chuàng)「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其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特別是七十「列傳」,基本都是列敘人物的傳記。其后,從班固的《漢書》、南朝劉宋范曄的《后漢書》,直到明宋濂的《元史》、清張廷玉的《明史》,以至近人柯劭忘的《新元史》,都大體沿襲了《史記》的傳統(tǒng),并屬紀傳體史書。清乾隆年問纂修《四庫全書》,統(tǒng)以此前紀傳體史書為正史。
文明社會發(fā)展史的基本內(nèi)容,是由歷代人們實踐活動的本身構(gòu)成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就是人們的活動史。我們學(xué)習(xí)和研究歷史,不能不注意到對于歷史人物的具體認識,尤其不能忽視對于那些在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的考察和了解。
我國古代修史,歷來有重視為人物立傳的傳統(tǒng)。太史公司馬遷撰《史記》,首創(chuàng)「寫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其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特別是七十「列傳」,基本都是列敘人物的傳記。其后,從班固的《漢書》、南朝劉宋范曄的《后漢書》,直到明宋濂的《元史》、清張廷玉的《明史》,以至近人柯劭忘的《新元史》,都大體沿襲了《史記》的傳統(tǒng),并屬紀傳體史書。清乾隆年問纂修《四庫全書》,統(tǒng)以此前紀傳體史書為正史。
應(yīng)該承認,被枧焉正史的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或《清史稿》則為二十五史),為讀者考察和了解古代人物,提供了大量極為豐富和相當(dāng)系統(tǒng)的重要史料。而且由于這部分史書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事實上人們依然易于從中接觸歷史資料,認識歷史人物。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新編二十四史點校本的陸續(xù)問世,中華書局相繼推出了《二十四史紀傳人名索引》和一批專書人名索引,如《史記人名素引》、《漢書人名索引》等。此類索引的出版,對于讀者從正史中檢索人物、搜取史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然而正史畢竟絕大部分出自官修,所列歷史人物多以君主活動為中心、以仕宦傳記為重點,往往難于涉及社會人羣之更廣的方面,其于人物的評價、史料的棄取亦時有可商之處。于是,作為此類史書之必要的參考和補充,一批帶有「私史」性質(zhì)的人物總傳也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收起全部↑
前古目
第一冊
儒林宗派十六卷清萬斯同撰 清王梓材增注 四明叢書本
歷代名儒傳八卷清朱軾、蔡世遠輯 朱文端公藏書本
國朝漢學(xué)師承記八卷清江藩撰粵雅堂叢書本
國朝宋學(xué)淵源記二卷附記一卷清江藩撰 粵雅堂叢書李
唐才子傳十卷元辛文房撰 指海李
春秋列國諸臣傳三十卷宋王當(dāng)撰 四庫全書本
廉吏傳二卷宋費樞撰 四庫全書本
歷代循吏傳八卷清朱軾、蔡世遠輯 朱文端公藏書本
元佑黨人傳十卷清陸心源撰 清光緒刻本
慶元黨禁一卷宋樵川樵叟撰 四庫全書本
東林列傳二十四卷清陳鼎撰 四庫全書本
第二冊
書史會要九卷補遣一卷元陶宗儀撰續(xù)書史會要一卷明朱謀堊撰 四庫全書本
皇清書史三十二卷民國李放撰 遼海叢書夸
繪事備考八卷清王毓賢撰 四庫全書卒
印人傳三卷清周亮工撰 翠瑯野館叢書本
飛鴻堂印人傳(續(xù)印人傳)八卷清汪啟淑撰 翠瑯野館叢書夸
金石學(xué)錄四卷清李遇孫撰 古學(xué)匯刊本
疇人傳四十六卷清阮元撰 揚州阮氏瑯?gòu)窒绅^刻本
第三冊
疇人傳續(xù)六卷清羅士琳撰 蛟川花雨樓張氏校正重刻本
疇人傳三編七卷清諸可竇撰 南菁書院叢書本
列女傳七卷漢劉向撰續(xù)列女傳一卷佚名撰 文選樓叢書李
古今列女傳三卷明解縉等撰 四庫全書本
女英傳四卷清錢保塘輯 清風(fēng)室叢刊本
高士傳三卷晉皇甫謐撰 古今逸史本
續(xù)高士傳五卷清高兆撰觀 自得齋叢書本
逸民傳二卷明皇甫涍撰 明劉鳳補遺 夷門廣牘本
宋遺民錄十五卷明程敏政輯 知不足齋叢書本
皇明遺民傳一九三六年北京大學(xué)影印魏氏藏朝鮮人著抄本
高僧傳十三卷梁釋慧皎撰 海山仙館叢書本
列仙傳二卷題漢劉向撰 古今逸史本
續(xù)仙傳三卷南唐沈汾撰 道藏本
神仙傳十卷晉葛洪撰 增訂漢魏叢書本
二十五史外人物總傳要籍集成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