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古典好萊塢時期經典影片的賞析,詳細敘述了影片的技術構成、反應的社會問題、電影語言等,能夠幫助讀者理清古典好萊塢電影的發(fā)展脈絡、掌握電影的類型、了解影片的特點。十分適合學習者學習及電影愛好者參考使用。
美國電影作為夢工廠,打造的翩翩光影幻化的世界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與關注。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自有它沿襲相循的脈絡和發(fā)展線索。其傳達出來的美國精神、情感、娛樂往往觀照以及思考和再現生活的方式,總是生動有趣、通俗抓人、耐人尋味。而古典好萊塢(一說20世紀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一說20世紀3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經歷了美國電影工業(yè)的完整強大的建立過程,技術上也完成了聲音、彩色、寬銀幕的完善與改進。大制片廠制度下的類型機制與明星機制相得益彰,成為推動美國電影所代表的流行文化、意義價值稱雄世界的積極力量,以至于沖擊了以電影誕生之地法國為代表的歐洲電影。讀者要想從基礎和源頭上弄清楚電影語言規(guī)則的建立與傳播,就要了解美國電影與觀眾溝通的有效性在哪兒,美國電影成功的秘訣和法寶在哪兒。
而古典好萊塢電影好比書法中的正楷,好比練字須從規(guī)范和建制之初開始一樣。本書內容選取美國通俗類型的西部片、強盜匪幫片、歌舞片、黑色電影、喜劇片、家庭倫理情節(jié)劇、青春片、浪漫愛情片、名著改編片、怪物片、視覺奇觀大片、美國夢想的塑造、美國社會及價值娛樂觀呈現等角度;同時涵蓋了一批重要電影作者,包括約翰·福特,弗里茨·朗,威廉·惠勒,劉別謙,希區(qū)柯克,比利·懷爾德等;眾多的明星風采集結包括貝蒂·戴維斯,亨利-方達,詹姆斯·迪恩,伊麗莎白·泰勒等。同時也避開了已經說得太多的名片,而特別選取了一些同樣可以完整呈現古典好萊塢面貌,相對在國內被關注較少的代表作品,精心獨到地挖掘發(fā)現了整體非常好看、故事扣人心弦、表演精彩、導演智慧、耐人尋味的電影。每部影片都是在電影歷史的坐標上,并且集結勾連一系列的話題,生動形象地涉及了美國階級、種族、性別、愛情、家庭、成長等問題。
本書共24部電影,涵蓋豐富、密度大,是特別適合學習影片分析用的啟蒙讀本和專業(yè)教材。每篇文章包括四個部分:影片簡介,涉及演職員表、上映時間、片長等基本情況;故事梗概,用精練的語言描述了影片的創(chuàng)意和特色;影片分析,是基于影片獨有的特點進行解讀;名詞小貼士,針對專有名詞的解釋以及重要背景知識點的介紹和提醒。
全書立足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多年的教學實踐,在布局選片整體上有一個通盤平衡的考慮。選取的故事具有原初母題意義,如《育嬰奇譚》是瘋癲喜。ㄉ窠浵矂。┑脑搭^作之一;《生活的模仿>融合了種族和家庭倫理的交織探討;明星表演與組合非常到位,奧黛麗·赫本在《龍鳳配》和《孩子們的時刻>中的表演,伊麗莎白-泰勒和蒙哥馬利·克利夫特成為古典和現代電影明星偶像的交會,影片類型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輻射和新意。喜劇片別開生面地介紹了馬克斯兄弟、劉別謙、普雷斯頓·斯特奇斯,而不是慣常的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勞萊與哈臺;即使對于每個重要的作者導演,也是選取了其往往被忽略,但是依然光彩奪目的影片。比如《龍鳳配>之于比利·懷爾德,《孩子們的時刻》之于威廉-惠勒,《火車怪客》之于希區(qū)柯克,《玉女奇男》之于文森特-明奈利等。最后一部《裸吻》也表明轉入大制片控制下的獨立制片追求新題材、新角度的某種趨勢。希望本書的編撰給讀者以較為完整且新鮮的角度來深入認識古典好萊塢在故事、人物、類型、明星方面的有效運作以及更多潛在的待發(fā)掘的魅力。
鴨羹
金剛
迪茲先生進城
育嬰奇譚
咆哮的二十年代
憤怒的葡萄
薩利文的旅行
你逃我也逃
揚帆
欲海情魔
血紅街道
郎心如鐵
火車怪客
玉女奇男
雨中曲
亂世忠魂
龍鳳配
玫瑰紋身
無因的反叛
搜索者
生活的模仿
孩子們的時刻
埃及艷后
裸吻
附錄
后記
《經典電影賞析:古典好萊塢讀本》:
三、解決沖突:狂歡一法庭
在電影結尾法庭這場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鄉(xiāng)村與城市、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對立。等待拯救的農民們聚集在聽證席,律師和富人們聚集在證人席。甚至只要是城市的代表,哪怕是警察、餐廳服務員都被擺在了迪茲的對立面上。這種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對立為電影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敘事沖突,也為電影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喜劇情境資源。例如,在瑞士精神病醫(yī)生用蹩腳的口音向法官敘述迪茲先生屬于躁郁癥患者的時候,幾次插入了聽證席上農民們的反應,農民們不知所以的反應讓醫(yī)生看似科學的敘述變成了笑話。
和其他神經喜劇一樣,這場法庭戲用戲劇性和情感掩蓋了影片敘事上的不合邏輯。在整部影片中,產生于迪茲先生身上的笑點者B來自于他對于城市現實處境的逃避,甚至對于感情的逃避。例如,迪茲把保鏢們鎖起來;迪茲把來到他家的音樂界人士趕出家門;迪茲在向露易絲表白后落荒而逃,等等。為什么說最后的法庭戲其實掩蓋了敘事上的邏輯?因為冷靜地考量這部電影的故事,就會發(fā)現其實是城市的社會體制無法容忍一個有善心的富人,迪茲先生散盡家財的做法是不被常態(tài)所允許的,所以迪茲才會被律師西達告上法庭。直到迪茲先生站起來為自己辯護之前,其實觀眾對迪茲保持的還是好玩的心態(tài),觀眾們想看看到底這個神經質的家伙還能干出什么來。通過迪茲最后為自己辯護的方式我們能夠看到,導演其實用迪茲的鄉(xiāng)村智慧屏蔽了對于社會現實問題的考量,迪茲先生僅僅用幾個溫和的打岔就破壞了律師西達對他的控告。而這個時候不能不提到法官的形象,這個法官就像一位父親裁定兩個打架的孩子誰輸誰贏一樣結束了整個辯論,為什么這場法庭戲看起來像兩個孩子打架?是因為導演在這場戲的處理中運用了很短的鏡頭和單個鏡頭內部的人物走位來加快了整個戲的節(jié)奏,并且加入了女主人公和農民們的反應鏡頭來加強這場法庭戲的戲劇性和情感力量。最后,迪茲把律師西達一拳打倒,更是-種毫不掩飾地對于情感的表現。
迪茲先生的勝利,把這種戲劇性和情感力量推到了頂峰——農民開始狂歡。最后跑進來擁抱露易絲的迪茲身上破爛的衣服,已經讓觀眾不介意到底事情是怎樣發(fā)展到這里的。影片進行到這里達到了一個情緒上的高潮,露易絲承認了她的過錯,而迪茲輕易地原諒了她,為什么在經歷了那么多的由露易絲一手操縱的輿論抨擊后迪茲能輕易地原諒她?觀眾已經不在乎了。
總之,由于神經喜劇和其他浪漫喜劇不同,它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線底層又鋪設了一條更為尖銳和深刻的社會價值沖突線索,所以在敘事上帶來的后果就是神經喜劇往往比其他浪漫喜劇面臨更為嚴重、更為難以解決的敘事邏輯上的問題。如果控制不當,就會使男女主人公在結尾時的結合顯得不切實際。就像之前討論過的,這種情況在本片中已經略露端倪。所以導演掌控一部神經喜劇的復雜程度要遠遠超過浪漫喜劇或是其他好萊塢電影類型。
迪茲先生和露易絲最后在法庭——一個文明社區(qū)的象征物中接吻,但是無論他們多么熱烈地相擁,現實問題總是像迪茲先生面無表情的臉一樣擺在了影片的最后,當然,導演卡普拉的目的是否是這樣誰都不知道。電影最后解決問題的方式看起來越荒誕,就越意味著美國城市和鄉(xiāng)村間社會等級差異的矛盾是永恒的、不可調節(ji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