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王干對話錄90年代文學對話錄/王干文集》記錄了王干與王蒙之間的對話,還收錄了王干與蘇童、韓東、毛焰、朱文等作家、藝術家的對話多篇。內容涉及文學起點與形態(tài)、走向,以及現(xiàn)狀和展望,還包括對長篇小說的討論、女性文學和個人化寫作,等等,觀點犀利真實,字字珠璣,是一本涵蓋范圍極廣、文體新鮮活潑的佳作。
一九八八年冬至一九八九年初,我們兩人先后進行了十次對話,涉及的內容較為斑雜,兩人的想法也不盡一致。也可能是這種文體比較新鮮活潑的緣故,對話單篇分別在各地報刊發(fā)表以后。引起了各種各樣的反應,F(xiàn)將單獨發(fā)表過的文章匯集成書,以便讀者、研究者和文學界的朋友了解對話的整體風貌,從而進行真誠的、友善的而不是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對話”。
王蒙王干對話錄
引言
文學這個魔方
文學與宗教
文學的逆向性:反文化、反崇高、反文明
感覺與境界
說不盡的現(xiàn)實主義
何必“走”向世界
今日文壇:疲軟?滑坡?
自由與限制:當代作家面面觀
且說“第三代小說家”
十年來的文學批評
《活動變人形》與長篇小說
王蒙小說的障反現(xiàn)象
聊以備考
致讀者
90年代文學對話錄
·走出90年代·
文學的步點
“東方”的沒落
——與哈斯頓教授一席談
女性文學與個人化寫作
“新狀態(tài)文學”三人談
第三次浪潮:解構與拯救
——關于世紀末中國當代文學的談話錄
關于批評和批評者的對話
90年代文學的現(xiàn)狀與展望
——《長江文藝》’95三峽筆會上的對話
·與作家共舞·
沒有預設的三人談
小說問題
小說家的道與德
美麗癡迷與欲的消解
——關于《校園情結》的對話
離我們身體最近的
——關于“城市與城市文學”的對話
女性美-女性的困惑·陰柔·南方
作家眼中的甲A甲B存目
附錄:80年代對話兩篇
1987:詩歌的四種狀態(tài)
漫話《懶得離婚》
后記
《王蒙王干對話錄90年代文學對話錄/王干文集》:
王蒙:感覺這一詞在藝術里用得相當普遍。比如一個跳舞的人,同樣接受舞蹈理論的教育和基本功的訓練,他的各種姿勢完全符合要求,但當我們說他缺少感覺時,他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最細致的地方到什么程度最合適。
王干:也就是分寸感。
王蒙:這些細致的分寸只能用感覺來表達。在藝術當中,舞蹈可以說是最有科學性的,你可以錄下像來分析,甚至可以搞出數(shù)據(jù)來,比如手指到什么角度,但也不行,只能靠感覺。音樂也是這樣。音樂是富有技巧性的,但只有技巧沒有對聲音的感覺以及對聲音最細膩地方的分辨就永遠成不了音樂家。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左”的東西比較厲害的時候,完全不懂得感覺,完全排斥感覺,也不敢忠于自己的感覺,也不敢細膩入微地把自己感覺的財富充分地調動起來使用起來。我說莫言的感覺好,就是看了他的《爆炸》,印象特別深。
王干:我特別喜歡《爆炸》這部小說,它完全是感覺的大爆炸。
王蒙:這個小說里寫他父親打他一個嘴巴,他連著寫了幾百字。我?guī)啄昵翱吹模恢∠髮Σ粚。就是這一個嘴巴,整個世界在他的感覺當中寫得相當好。類似的例子在作品中多極了。我覺得感覺有這樣幾個層面,一是對生活的感覺,一個作家可以寫到風霜雨露,寫到春夏秋冬,寫到聲音、形象、色彩等等,都是對生活、對外部世界的感覺。第二是內省力,就是對人的內心世界、對自我的靈魂深處的最細微變化的感覺。托爾斯泰作品里的感覺簡直細致到像工藝品一樣。第三,就是對藝術本身的感覺,一個作家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靠自己的感覺,這是事實,有時候似乎是很普通的概念,比如說你的作品不夠精練,說簡潔是天才的姐妹,但有時候一瀉千里、揮灑自如、汪洋恣肆也是可貴的,那么界限在什么地方?只能靠感覺,沒法靠字數(shù)。比如一個短篇寫到萬字以上是不是就過多了呢?兩千字以下是不是就過少呢?絕對不可以這樣說的。甚至在結構上也有一種感覺,有時候你覺得他太單純,需要有一點閑筆,比如很短的小說要憑空說幾句題外的話才能有空間,這些都要有感覺。感覺還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我也完全贊同你的意見。我覺得有沒有感覺是藝術和非藝術起碼的界限,如果沒有最普通的藝術感覺,盡管你可以寫很好的文章,有它的新聞價值、歷史價值、社會效益,還有各方面的價值,但它不是藝術。藝術的高下不單純是一個感覺的問題。這就回到了我們講過的“文學是魔方”的說法,文學是整體的東西,是全局的東西。僅僅有了感覺的這一面,缺少另一方面的東西,比如經驗、人格,包括哲理思辨,沒有充足的人生經驗與閱歷,只有零零星星各種微妙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會像迷宮一樣,作家就很可能迷失在感覺中。這里我愿意談談莫言。你的文章談到了莫言的好多作品,但這些作品像《紅蝗》我都沒有看。莫言有非常出色的感覺,也有相當可觀的藝術勇氣,但他畢竟還沒有成熟到把這一切感覺、勇氣以及中國人常說的才、學、識和經驗、經歷并駕齊驅融會貫通的程度,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傾斜。他在感覺上非常滿足,但那些談創(chuàng)作的文章就非常孩子氣,實在不像一個大作家,他還不能夠將這些東西融會貫通。又加上我們國家處在這樣一種狀況,刊物非常多,文學作品發(fā)表得異常容易,一個人有了名氣之后,刊物紛紛要他的稿,他完全可能使自己包括感覺在內處于超負荷的支付狀態(tài),求大于供,就會造成“通貨膨脹”、感覺膨脹,而其他方面跟不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