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理論思潮》在總體結(jié)構(gòu)上按照世界電影的演進時序,分為十一章。前六章為經(jīng)典電影理論時期,包括經(jīng)典好萊塢、“蒙太奇”、實驗電影、紀實電影、“長鏡頭”和藝術電影等理論思潮;后五章為現(xiàn)代電影理論時期,包括“新好萊塢”電影、電影結(jié)構(gòu)主義和電影符號、“獨立電影”、邊緣電影理論和“后電影”思潮等。本書不但討論了世界電影史的各個主要時期,而且還涉及到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不同類型、風格和流派,有利于啟發(fā)和引導讀者獲取更豐富的電影文化素養(yǎng)。
游飛,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學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和美國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電影系(MFA,藝術碩士)。曾任峨眉電影制片廠藝術室導演,現(xiàn)任教于北京廣播學院電影電視藝術技術系。
蔡衛(wèi),畢業(yè)于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CCNY)影視傳播系(MFA,藝術碩士),其畢業(yè)作品《公園》榮獲美國1998年度“約瑟夫·維斯奎茲獎(Joseth Vasques Award)”,F(xiàn)任教于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系。
序論 電影理論思潮作為電影創(chuàng)作的總體指導
第一章:格里菲斯和經(jīng)典好萊塢理論(20世紀10-50年代)
第一節(jié) 大衛(wèi)·格里非斯(1875-1948)
第二節(jié) 好萊塢制片廠制度和明星魅力
第三節(jié) “夢幻工廠”類型化的制作模式
第四節(jié) 經(jīng)典好萊塢的敘事系統(tǒng)
第二章 愛森斯坦和蒙太奇理論(20世紀20-30年代)
第一節(jié) 愛森斯坦:“從雜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第二節(jié) 蘇俄蒙太奇:聲畫對位和機械造型觀念
第三節(jié) 激情、概念和教化:《戰(zhàn)艦波將金》和《意志的勝利》
第三章 災驗(先鋒)電影理論(20世紀20-70年代)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主義和先名符其實在派電影美學
第二節(jié) 法國先鋒派:《一條安達魯狗》和《機械舞蹈》
第三節(jié)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
第四節(jié) 維爾托夫的《帶攝影機的人》及蘇俄實驗電影
第五節(jié) 美國實驗電影:從瑪雅·德倫到肯納斯·安格爾
第四章 弗拉哈迪和紀實電影理論(20世紀20-70年代)
第一節(jié) 紀錄電影的本性:物質(zhì)世界的復原
第二節(jié) 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納努克》
第三節(jié) 格里爾遜和英國紀錄電影學派
第四節(jié) 法國紀錄片傳統(tǒng)和”真實電影”派
第五節(jié) 電視、“直接電影”和新紀錄電影的理論與實踐
第五章 巴贊和長鏡頭理論
第一節(jié) 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和理論
第二節(jié) 巴贊和《電影是什么》及其克拉考爾
第三節(jié) “作者論”和法國新浪潮
第六章 歐洲藝術電影理論
第七章 美國“作者電影”理論與“新好萊塢”
第八章 電影結(jié)構(gòu)主義和電影符號學(20世紀60-80年代)
第九章 邊緣電影理論(20世紀60-90年代)
第十章 “獨立電影”理論與實踐(20世紀90年代)
第十一章 后電影時代:數(shù)字化多媒體新技術及其影響(20世紀90年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