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宗臨文學作品集》分上、下兩編。上編收錄閻宗臨先生于20世紀20-30年代創(chuàng)作出版的中篇小說《大霧》,散文集《波動》、《夜煙》,文藝批評《文藝雜感》、《論偶然》、《查理·波得萊爾》,譯文《歌德與法國》等,以及50年代后所寫的回憶其與魯迅、羅曼·羅蘭交往的文章;下編收錄了關于閻宗臨及其文學作品的紹介與評論文章,以及出版序言與后記。另有附錄,收作者據(jù)《大霧》改寫的《樸圍村》。
閻宗臨,畢生只從事了一個職業(yè)——教師。他在國學與西學兩方面造詣深厚,不僅是久為士林推重的史學家,而且于文學上的探索也頗有耐人尋味之處!堕愖谂R文學作品集》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系閻宗臨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文學評論及文藝雜感,下編收錄閻宗臨的友人及當代學者對其作品的評述和相關回憶文字。
寫過些文章,浪得虛名,知道我上過大學,多以 為是學中文 的,實際我上的是歷史系,學校嘛,山西大學。當年 覺得還不 錯,以成立之早,可與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 洋大學堂 (天津大學)鼎足而三,現(xiàn)在嘛,只能說是個普通高 校了。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閻宗臨先生就是這所學 校的一位 教授。
想先生解放之初,從中山大學移師北上,固然有 桑梓情深的 一面,未必就沒有認為山西大學也不比中山大學差的 一面。就當 年的山大與中大來說,這是實情,難以違拗的是世事 。先生1950 年回到山大,到1978年去世,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自 然不會有 多少科研成果,寫過一些論文,商務印書館出過一本 書,有些文 章學界評價還是不錯,如斯而已。
進入世紀交替之際,時序變了,世事也變了。在 閻先生三公 子守誠學長的擘畫下,先是在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了 《閻宗臨史 學文集》(1998),又在河南大象出版社出了《傳教 士與法國早期 漢學》(2003),繼而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了一 套《閻宗臨作 品》(2007),包括《中西交通史》、《世界古代中 世紀史》、《歐 洲文化史論》三種。這些作品,大都是作者于20世紀 40年代在 抗戰(zhàn)大后方所寫,有的當年曾出過單行本,六七十年 后再次結集 出版,在常人看來,或許只有紀念的意義。
然而,正是這些近似出土文物一樣的著作,引起 了史學界的 震驚:我們在世界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競還有這 樣的先驅(qū)?! 這幾年,傳教士文化的研究,突然一下子熱了起 來。有人發(fā) 覺,原來這也是一個研究的領域,早點進入,說不定 還有開創(chuàng)之 功?墒,我要告訴你,1936年,閻先生于瑞士伏利 堡大學完成 的博士論文《杜赫德之研究》,就是這方面研究的一 個開端。杜 赫德先生雖說沒有來過中國,但他據(jù)之寫成他的巨著 的,多是來 華耶穌會傳教士寄回的書籍和信件。憑了這篇論文, 閻先生獲得 瑞士國家文學博士學位。
還是聽聽行家的話吧。北京大學歷史系高毅教授 ,在一篇名 為《邂逅閻宗臨》的文章里,開頭部分便說: 我感到了一種震撼:原來中國人也能寫出這樣的 世 界史!而且我敢相信,在通行了半個多世紀的現(xiàn) 行中國 學術話語里泡大的很多同行朋友,在讀這套書的 時候也 都能產(chǎn)生這樣的感慨和興奮。
如果我是高先生,對這一點的敘述,就會平和許 多。多年 前,守誠學長要給父親編一本紀念文集,我就曾獻丑 寫過文章。
看過閻先生早年寫的中篇小說《大霧》,也寫過評論 文章。最為 難忘,也最為懷念的,還是在山西大學見到閻先生的 那些日子。
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有多大的本事,有多高的 境界。
在山西大學,在歷史系,我認識的第一個教授, 就是閻宗臨 先生,至少從理論上說是這樣的。
新生入學,照例有個隆重的開學典禮,會上照例 有教授代表 發(fā)言。上一屆是誰不知道,我們那一屆是閻先生。開 學典禮,多 是在一切都步入正軌之后,不會是入學一報到,放下 行李就跑去 開會。以此之故,說是開學后認識的第一個教授,只 能是理論 上的。
作為教授代表發(fā)言,閻先生當然是夠格的。以我 的猜想,曾 與魯迅有過交往,《魯迅日記》里多次提及名諱,怕 也是個不容 忽視的原因。畢竟是在新中國,畢竟沒有幾個教授有 這樣的文化 淵源。有的大學,也有與魯迅相識的教授,多半是叫 魯迅罵過或 噓過的。閻先生不是這樣,是魯迅曾寄予厚望的年輕 作家之一。
本書中收有《回憶魯迅先生》、《回憶羅曼·羅蘭談 魯迅》,足以 證之。
是認識的第一個教授,卻不敢說,是曾受其親炙 的學生。
閻先生教的是世界史,要到三年級才開這門課。
我們上到一 年級的第二學期,就以一個神圣的名義,所謂的“半 農(nóng)半讀”, 到閻先生老家所在地區(qū)的一個縣里勞動去了。直到“ 文化大革 命”開始,直到畢業(yè),再沒有上過一天課,再沒有讀 過一本叫做 課本的書。
這樣的學生,只能說是列于門墻,而未人其堂奧 。
縱然這樣,也不能說就不了解閻先生,就不敬重 閻先生。
他的一位公子,守誠學長,就跟我一個系,就住 在一個宿舍 樓上。沒有什么交往,對他的家庭還是有所了解的。
也不是怎樣 的打聽,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他們兄弟幾個,是這 所大學的一 則佳話,幾乎無人不知。不說他的父親了,他的母親 ,聽說是歐 洲什么大學畢業(yè)的,在國內(nèi)大學做過講師,教家政學 。在我們這 些農(nóng)村孩子心目中,大學會教家政,聽起來跟神話似 的。然而, 見過他的母親,看那雍容的氣度、高雅的神態(tài),尤其 是知道了他 弟兄幾個都十分了得,還得承認,教過家政的跟沒有 教過家政 的,就是不一樣。而其時,他母親并不工作,只是個 家庭婦女 而已。
讓我對閻先生有進一步了解且越發(fā)敬重的,是在 “文化大革 命”中。
挨批挨斗,是免不了的。一次批斗會上,扭傷了 胳膊,此后 某日傍晚,我路過大操場,只見一對夫婦互相攙扶著 ,順著跑道 遛彎兒。雖說看不清面目,僅從姿態(tài)上、步履上,也 能想象出那 份親切,那份淡定,定然還有一種歷盡滄桑的豁達, 睥睨世事的 狷介。
那一刻,他那近似麻木的頭腦里,想些什么? 那一刻,他那孱弱的身軀里,翻騰著什么? 這都是我不敢想,也想不明白的。
再后來我就畢業(yè)了,沒過幾年,就聽說閻先生去 世了。
對閻先生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與實績有所了解,則是多 年后,與守 誠學長取得聯(lián)系,看過由他策劃,任茂棠、行龍、李 書吉三位師 友主編的《閻宗臨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文集》(20( )4)之后。
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魯迅周圍聚攏著兩伙文學 青年,一 伙是安徽籍的,一伙是山西籍的,安徽籍的以韋素園 為首,山西 籍的以高長虹為首。在結識魯迅以前,高長虹已組織 了一個名為 “狂飆社”的文學團體。閻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員。順 便說一下, 當年聚攏在魯迅周圍的文學青年,多是沒有正規(guī)學歷 的,這一點 向為魯迅研究者所忽略。這么說,一點也不妨礙他們 后來的聲名 與成就。
結識魯迅時,閻先生只有二十歲,第二年即赴法 留學,這期 間并沒有什么成熟的著作。但是,他的心里,一直向 往著文學, 一直有著創(chuàng)作的沖動,只是學業(yè)太重,無暇及此。然 而,只要一 有時間,便毫不遲疑地拿起筆來。當年歐洲到中土的 航程,來去 都在一個多月。于是便有了1933年回國途中完成的散 文集《波 動》,又有了1934年返回瑞士船上所寫的中篇小說《 大霧》。后 來都出了單行本。
高毅先生的文章里,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樣的一句 話:“特別 是閻宗臨的討論是中國世界史學界多年來罕見的一種 真學術…… 而且,雖然是真學術,閻著的文字卻一點也不枯燥, 相反,它十 分地靈動優(yōu)美,耐人尋味,能讓你一拿起來就放不下 ,能讓你領 略到什么是真正的史學大手筆!” 看了這樣的經(jīng)歷,也就該知道,閻先生的學術文 章,何以 “文字卻一點也不枯燥”,何以“十分地靈動優(yōu)美, 耐人尋味” 了。不必列舉書中的文字了,且看一下《大霧》的《 后記》: 寫完后,道遇洛桑,列芒湖為大霧籠罩,不辨咫 尺,我想生活也似大霧,他雖彌漫了我們,他的本身 卻 是可愛的,不允許任意玩弄的,正如霧中的列芒湖, 陽 光一照,仍然會透出他秀麗的姿態(tài)。在此,我們所能 努 力者,只有修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心,準備與環(huán)繞我們的大霧 來 搏斗。因此將這部沒有組織的記錄,題為《大霧》。
多么精練,多么蘊藉! 用這樣的文字寫史學著作,該是什么樣子,也就 不難想 象了。
有時我想,從那個時代到我們這個時代,不說別 的了,僅在 文字表述上,我們失去的,僅是一種風格嗎?極有可 能,我們失 去的是一種功能,一種無法修復的毀棄。
少年外出求學,遠渡重洋,讀到瑞士國家文學博 士,抗戰(zhàn)爆 發(fā)后毅然歸國,在那樣的艱難困苦中,仍留下近百十 萬字讓后世 驚異的學術著作,還有這樣質(zhì)樸無華,風格獨具的文 學作品。
閻先生此生有憾也無憾。真正該憾的,是像我這 樣忝列門墻 而老大無成的學生。當年沒學到什么,現(xiàn)在總該悟到 些什么吧?! 感謝守扶學弟、散木先生和若云女士他們的辛苦 ,編就了這 本《大霧——歷史學家閻宗臨與文學》,還要感謝守 誠學長邀約 作序,給了我這么一個為閻先生效力的機會。
2011年9月16日于潺諼室
閻宗臨(1904-1978),著名歷史學家。1925年赴法留學,1936年獲瑞士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抗戰(zhàn)爆發(fā)后毅然回國赴難,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學、廣西大學,1948年任中山大學歷史系主任兼歷史研究所所長。解放后,應張友漁、趙宗復之邀,回到故鄉(xiāng),任山西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主任。他通曉法文、拉丁文、英文等多種語言,研究和教學方向主要為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歐洲史、中西交通史、山西地方史。他在國學西學兩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堪稱中西會通的老一輩史學家。閻宗臨和魯迅、梁漱溟、錢穆、王重民、向達等先生交情深厚,互相切磋。他還翻譯了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羅曼·羅蘭親自為他撰寫了中文本的序言。惜抗戰(zhàn)爆發(fā)后,毀于戰(zhàn)火。
序 韓石山
上編
大霧
波動
夜煙
文藝雜感
論偶然
關于《獻給自然的女兒》
讀琴心女士《明知是……》之后
回憶魯迅先生
回憶羅曼·羅蘭談魯迅
查理·波得萊爾
歌德與法國
下編
《大霧》序 向培良
親如兄弟——高長虹與閻宗臨 廖久明
大霧里的人生——讀閻宗臨先生的《大霧》 韓石山
魯迅與閻宗臨 董大中 郭汾陽 毛俊峰
一位羅曼·羅蘭教導過的中國留學生——記父親1929年到1937年留學伏利堡天主教大學 閻守和
閻宗臨、作家魯迅和羅曼·羅蘭 [瑞士]梅蘭
羅曼·羅蘭——閻宗臨的導師和家長 [瑞士]柯萊特·吉荷爾德
訪問羅曼·羅蘭的故鄉(xiāng) 閻守誠
附錄
樸圍村
青年閻宗臨的文學創(chuàng)作生活及其他(代后記) 散木
編者絮語 宋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