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論問題,有助于對三個“永遠銘記”的理解。在《探索的軌跡》出版前言中,筆者曾做這樣的表白:“這些文章多偏重于史實的梳理,即對新民主主義理論體系及所涉及的思想理論觀點形成發(fā)展過程,其來龍去脈,進行考察,同時也力求對這一理論體系和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論觀點,做出合乎實際的歷史評價!北局@樣的宗旨和研究方法,《史事追尋》一書仍重在史事的追尋和梳理。
魯振祥,男,1938年生,漢族。河北薊縣(現(xiàn)屬天津)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1960年畢業(yè)于河北北京師院歷史系,后在科學院近代史所學習兩年。長期在高校歷史系任教,1993年從北京師范大學調(diào)至中央文獻研究室.先后任該室第一編研部副主任、第二編研部主任、《黨的文獻》主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退休。專著有《探索的軌跡一新民主主義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思想研究》;合著有《中國現(xiàn)代史》、《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史》,《二十世紀中國史綱》、《內(nèi)爭外患的交錯》、《中國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中國通史》第12卷、《中國二十世紀通鑒》第13卷等;參加《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一書“談話錄”的整理和“初擬稿”撰寫;主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1-4冊,參加編輯《毛澤東外交文選》、《毛澤東文集》第5卷.發(fā)表學術論文近百篇。近年參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jīng)驗》。
中共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事求是問題
毛澤東半個世紀關于孫中山及其主義和事業(yè)論說述要
近代愛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選擇
青年周恩來的探索求新和信仰選擇
中共革命階段思想的歷史發(fā)展
瞿秋白犯“左”傾錯誤時期探索貢獻的一面
中共早期“割據(jù)”思想和“鄉(xiāng)村包圍城市”提法史事鉤沉
瞿秋白與“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理論
周恩來與中共早期“農(nóng)村割據(jù)”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讀史中若干問題考察
毛澤東對國情的把握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歷史性飛躍
毛澤東使用和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的歷史情況的進一步考察
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論
《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對黨的建設的永恒性意義
《論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貢獻——兼述歷史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的使用
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問題文獻發(fā)表情況簡述
毛澤東與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幾個重要關節(jié)點的再考察
過渡時期總路線研究中“外部壓力”說評議
共和國史上“大躍進”一詞的應用與演變
略論六十年代初的“調(diào)查研究年
七千人大會與黨內(nèi)民主精神的發(fā)揚
社會主義探索史上有價值的一頁——中共領導人60年代前期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推進
試論毛澤東在20世紀60年代國民經(jīng)濟調(diào)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鄧小平科學評價毛澤東
試談鄧小平經(jīng)濟建設“死扭住不放”思想
略談“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論斷的提出——鄧小平南方談話與社會主義長期性觀點的最終確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領袖人物研究的開展
革命實踐與革命理論的結合——《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一卷學術座談會發(fā)言
《中共黨史研究》雜志與中共黨史研究——寫在《中共黨史研究》創(chuàng)刊一百期之際
龔育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