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深陷于結構能動、整體個體的二元對立之中,對充溢于張力之中的關系卻熟視無睹。即便有學者意識到了關系的存在,也不過是將其視作存在物的來源,或其他事物的副產(chǎn)品。但在皮耶爾保羅·多納蒂看來,太初即關系。他甚至將涂爾干的社會事實也等同于社會關系。因為在他看來,關系是從行動者的相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中涌現(xiàn)出來的,是不可分割、不可還原的涌現(xiàn)物。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分析單位就應該是這種涌現(xiàn)出來的關系,即成對(couple),而非個體。社會由人與人創(chuàng)造的關系構成,并在關系中涌現(xiàn)出社會的特征、權力、秩序等。關系社會學所關注的關系等現(xiàn)象具有涌現(xiàn)性。
皮耶爾保羅·多納蒂30年前就開始了關系社會學研究!蛾P系社會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新范式》首次系統(tǒng)地介紹了他的思想。在本書中,多納蒂將社會學理論各層次的關注點都轉(zhuǎn)向關系秩序。他論證道,社會是由人們相互創(chuàng)造的關系、它們的涌現(xiàn)的性質(zhì)和力量以及內(nèi)外因果效應構成的。本書自下而上地從社會學中發(fā)展出了一種實在論的元理論。多納蒂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實在論理論綱要,能夠有力解釋社會整合。本書將會引發(fā)實在論者內(nèi)部的討論,當然也會激起與反實在論者的爭辯。無論對社會理論的學習者還是踐行者,這部著作都是寶貴的思想之源。
序言 存在著一個由人類創(chuàng)建的無形世界,人類看不到或很少能看到它。它就是社會關系的世界。人類生活于其中,演繹著卻極少意識到它。人們就像對待所呼吸的空氣一樣視之為理所當然。只有當人們感覺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缺乏關系,或當關系變得如此扭曲,以至于人們自己感到非常糟糕時,才會意識到關系世界的存在。 不同學科的學者經(jīng)常提及社會關系,但是都將社會關系看成是源于其他東西或者是其他東西的副產(chǎn)品。對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韋伯式的)學者來說,社會關系是個體的投射。多少令人深信不疑的是,他們假定只有個體才是他們所面對的唯一真實的實體[即個體是最實在之物(ens realissimum)]。對于其他(馬克思主義或涂爾干主義的)學者來說,社會關系是由社會結構和系統(tǒng)所限定的產(chǎn)物。像所有的社會理論一樣,每個人都可以談及關系。但事實是,與大多數(shù)社會理論家一樣,大多數(shù)人都將社會關系看成是自我(self)的產(chǎn)物,或看成是沖擊著自我的外部約束。什么因素真正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的社會關系性,這仍然是隱含的、潛藏的、未言明的,并且以一種受忽略或無效的偏見形式表達出來。 撰寫本書的目的就是重新闡明這個世界。為了認清它,我們需要一個充分的研究架構。我認為,直到現(xiàn)在,社會學仍然未能充分探究這個世界或發(fā)展出適合于探究這個世界的方式。在本書中,我提出一種新的方式來感知、概念化和對待這個世界。我針對社會學提出一種關系范式,它依賴于(被視為更一般進路的)批判實在主義的社會本體論。在這樣一種研究架構中,我提出的這種方法將任何社會關系的構型都解析成一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中存在的主、客觀因素的交互作用,從而可以描述、理解和解釋作為關系事實(而非涂爾干所聲稱的那些事物)的社會現(xiàn)象。在我看來,社會并不承載著關系,不是關系的發(fā)生所在的時空,社會就是關系。這種研究框架引導我闡發(fā)一些新的概念,如關系物品、關系分化、關系理性等。事實上,關系社會學將社會科學中通常提出并使用的全部概念都重新界定,并增加新的概念。關系社會學與阿徹從批判實在主義視角提出的形態(tài)發(fā)生學進路(morphogenetic approach)是趨同的,其運行也與形態(tài)發(fā)生學相一致?傊,我要努力表明的是,存在著自成一類的一種實在,我將稱之為關系秩序(the order of relations)。這種表達類似于社會學家所知的互動秩序(order of interaction),但又有別于它。前者先于并超越了后者。 我希望本書能夠有助于社會科學及常人學會將世界解讀為一種社會關系,并由此愈發(fā)意識到為什么作為一種自成一類的實在的社會關系能使社會變好或變壞、幸;虮А⒐虿还,原因有哪些? 關系社會學的目的在于揭示如下事實:任何人都是在關系意義上被建構成的一個人,任何社會制度也是在關系意義上被建構的。在這種范式看來,鑒于構成了某種社會形態(tài)(social formation)的社會關系是由主體產(chǎn)生的,這些主體基于一種超越了功能要求的意義而相互參照,因此,這種社會形態(tài)便具有了人的屬性。甚至當我們在獨處或隔離狀態(tài)下談到自我時,社會關系也是憂戚相關的。我們可以忘記、忽略、放棄關系,但是關系依舊存在,F(xiàn)代性曾經(jīng)嘗試使人類個體免受社會關系的影響,并且繼續(xù)這樣做。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如今現(xiàn)代性才走向了終結。我們就是我們所關注的對象,如果不與重要的他者聯(lián)系,我們就什么都不是,變成無關緊要之人。像個體和社會能動者/行動者一樣,我們就是我們的關系關切點(relational concerns),因為我們必然棲居于許多不同的社會圈子(如小至家庭、朋友網(wǎng)絡,或許公民協(xié)會,大到國家)情境之中,它們都暗含著各自的集體認同。 在個人認同(我關注的問題就是我是誰)與集體認同(我們關注的問題是我們是誰)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系。對于關系社會學來說,這種對應并不意味著(作為單獨個體的)我們要服從或臣服于不管何種整體性的實體。這種對應關系應歸于如下事實,即個人認同與社會認同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一種關系現(xiàn)象:我們之所以關注自己,不是因為(作為群體、網(wǎng)絡或任何集體性實體的)我們以同樣的方式思考,或者共享著外部承諾,或者有著相互的意向性,或者受到相同結構的制約,而是因為我們處于一種特殊的關系之中,并且這種關系使我們以一種社會而非個體的方式進行反身。個體關系是個體心靈的投射(表現(xiàn))。反之,當兩個或多個人、群體,甚至制度作為社會主體行動時,社會關系反映的就是在他們之間的涌現(xiàn)性實在的表現(xiàn)。 我們的關注點就是我們,這種說法不能還原到自我(ego)的關注點與他者(alter)的關注物之間的一種共鳴。在二者之間存在著另類之物,這就是社會關系。我們需要用關系反身性(relational reflexivity)來理解這一點。這種反身性存在于主體中,他們使自身適應那種源于他們的互動的實在,即考慮到這種實在如何能夠(有自己的能力)反饋到主體(能動者/行動者)身上,因為這種實在超越了個體及其集合憑借諸多個體力量帶來的貢獻。本書就探討這種實在。皮爾保羅·多納蒂2010年3月于博洛尼亞市
皮耶爾保羅·多納蒂(Pierpaolo Donati),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19951998年任意大利社會學會會長,關系社會學(或社會的關系理論)創(chuàng)始人。出版著述達800多種,近期出版的有《建構關系的社會理論:一種社會學歷程》《關系主體》等。劉軍,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關系社會學、社會學方法論。出版專著《法村社會支持網(wǎng)絡》(2006)、《整體網(wǎng)分析》(2014)、譯著《兩種傳承:社會科學中的定性與定量研究》(2016)、《社會網(wǎng)絡分析手冊》(2018)等著作10余部,學術論文近50篇。近期研究富含意義的關系存在。朱曉文,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和評價、定量研究方法。主持多項*和省部級課題,出版英文專著1部(Bayesian analysis of item response models using SAS,2017),發(fā)表SSCI論文5篇、國際會議論文和CSSCI論文20多篇。
導論 關系社會學展望
第一章 關系范式:對理解和組織社會的啟示
第二章 作為關系的社會
第三章 批判實在主義:關系社會學的視角
第四章 關系式的觀察與思考:社會的關系理論的前提
第五章 關系社會學視野中的社會變遷
第六章 現(xiàn)代性后的反身性:關系社會學的視角
第七章 全球化時代的社會學實踐參考文獻索引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