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古代遼寧
天遼地寧,地處中國東北的遼寧是一片寫滿傳奇的土地。這里既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匯地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在中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距今28萬年前,人類開始在遼寧大地繁衍生息,逐漸從蒙昧邁入文明。距今五千年前,紅山先民創(chuàng)造的文化預示著遼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銅時代的方國文明,奠定了華夏民族統(tǒng)一的基礎。秦漢以來,匈奴、鮮卑、高句麗、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長,先后建國,在與漢文化的碰撞交匯中走向融合,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歷史與多彩的文化。遼寧地區(qū)歷年文物普查積累的各個時代遺存以青銅時代遺址數量多,說明青銅時代是古代遼寧甚為繁榮的一個時代。除遼西山區(qū)和遼東半島南部有較為豐富且發(fā)展連續(xù)的青銅文化遺存以外,遼河下游也有分布較為集中的高臺山文化、新樂上層文化和以鄭家洼子第6501號大墓為代表的曲刃青銅短劍文化,就是較為偏僻的遼東山區(qū)也確立了區(qū)域特色更為濃厚又同周邊廣泛聯系的馬城子文化。遼東半島南端繼與山東半島古文化有密切關系的早期青銅時代的雙坨子下、中層文化之后的雙坨子上層文化,無論遺址分布的密集度、臨海坡地石砌房址群組成的大型聚落、濃厚的漁撈經濟和由工具演變而來的戈、劍、矛、鉞、鏃等成組合的石兵器或石禮器,延續(xù)小珠山上層文化墓葬形制的多種類型的積石墓,如旅順羊頭洼于家坨頭積石冢和金州廟山土龍積石墓,都是半島地區(qū)具島嶼區(qū)域性標志的古文化特征。這種原生型特征一直傳承當地曲刃青銅短劍的出現和以大石棚、石柱為主體的巨石文化。至于夏家店下層文化,對該文化遺址數量、分布密度和規(guī)律的研究表明,如以調查程度較為翔實的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登記的近3000處遺址點為標準統(tǒng)計,分布密度相近的赤峰南部各旗縣和朝陽、阜新地區(qū)各縣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點總數量當超過上萬處。圍繞中心聚落普遍出現的由臺地、山坡到山頂呈立體式分布又連續(xù)性極強的聚落群,特別是近年在北票康家屯和鄰近赤峰三座店、二道井子城堡式村砦遺址分別揭露出帶城門、馬面的城墻和房址外有院落和以道路、擼水渠相維系、由數個院落組成的院區(qū),還有敖漢旗大甸子墓地從墓葬規(guī)模到以獸面紋為代表的彩繪陶器等隨葬品的嚴格的等級分化,都表現出當時層次分明的社會組織結構和文化演變的穩(wěn)定性,已具備形成超中心聚落的條件,作為雄踞燕山南北、渤海灣北岸與夏為伍的強大方國,與文獻記載商遠祖的活動軌跡有不少吻合之處,或即先商文化的一支。而尋找該文化都邑級大遺址,是今后在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區(qū)做田野考古調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