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共分為四個專題:華僑華人與中國形象、華僑華人與文明交流、華僑華人與生存發(fā)展 、專題篇。華僑華人與中國形象主要調(diào)查美國與東南亞華人對中華文化的看法。由總報告以及其他兩篇所組成。東南亞是20世紀之前華人主要移民地,美國是20世紀以來華人選擇移民*多的地方。這個專題的目的是了解華人移居海外后,其后代子孫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情況,包括對中國形象的看法、中華價值觀的態(tài)度、中華思維方式的態(tài)度、華人的信仰與宗教等。華僑華人與文明交流主要調(diào)查華僑華人在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這一個專題共有五篇文章,涉及了東亞與東南亞地區(qū):韓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華僑華人,在精神層面的文化,如宗教信仰、價值觀;制度層面的文化,如社會制度;物質層面的文化,如藝術、經(jīng)濟作物等方面作用。華僑華人與生存發(fā)展主要調(diào)查華僑華人的在海外的生存情況,涉及路上絲綢之路的蒙古,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的東南亞國家等。探討華僑華人如何在當?shù)亓⒆,生存,與當?shù)厝说臎_突與融合等問題。專題篇由兩篇文章組成,一篇是利用臺灣僑委會公布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的臺灣僑務現(xiàn)狀。一篇是分析對華僑權益進行保護的問題。《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8》通過以上四個專題全面把握目前華僑華人在海外的*生存現(xiàn)狀,并提出有價值的政策建議。
(1)主編 賈益民,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原華僑大學校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華文教育與漢語國際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美學、比較文學與文藝學、華僑華人與一帶一路、僑務公共外交等。
(2)副主編:張禹東,男、籍貫福建惠安,畢業(yè)于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為華僑大學海外華人宗教與閩臺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僑辦僑務理論研究福建基地副主任、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福建華僑史》副主編等。研究方向為:華僑華人宗教與文化、華商管理、宗教學理論和文化哲學。
莊國土,男,籍貫福建晉江,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為華僑大學講座教授,廈門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社科司綜合研究學部召集人,國家985東南亞創(chuàng)新平臺首席專家,知名海外華人研究和東南亞研究專家,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專家咨詢委員。研究方向為:華僑華人、國際關系理論、中外關系史、東南亞地區(qū)問題與國別政治。
游國龍、男、籍貫臺灣臺北,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學專業(yè),法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后出站,現(xiàn)為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教授,心理文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為:文化與國家行為、國際政治理論、心理文化學理論、華僑華人問題研究。
Ⅰ總報告
1 美籍華人心中的中華文化內(nèi)核 關世杰/001
Ⅱ 華僑華人與中國形象
2 東南亞華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認知現(xiàn)狀調(diào)查報告 郝瑜鑫/066
3 東南亞華人的中國形象認知調(diào)查報告 李培毓/096
Ⅲ 華僑華人與文明交流
4 宗教信仰與價值觀擴散:以新加坡華人和其他族群為例 王嘉順/129
5 華僑華人與中菲文化交流 朱東芹/154
6 華僑華人與中國書法在馬來西亞的傳播 趙思洋/189
7 一帶一路貿(mào)易暢通及華僑華人文化融合作用研究報告 趙凱 葉俊梅/207
Ⅳ 華僑華人及其生存發(fā)展
8 東南亞華人家族企業(yè)的傳承、轉變、發(fā)展:挑戰(zhàn)與契機 宋鎮(zhèn)照 洪鼎倫 蔡博文/236
9 蒙古華僑華人的形成及生存方式發(fā)展演變 王亞峰/256
10 馬來西亞華人人口變動歷程、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 邵岑/276
Ⅴ 華僑華人及法規(guī)政策
11 臺灣僑情現(xiàn)狀與大陸僑務對臺政策分析 鄭文標 徐佳友 何高平/318
12 華僑海外權益的國際法保護 白鴿/338
Abstract/352
Contents/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