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文白對照)(套裝上中下冊)》旨在幫助讀者讀懂《三國志》原文,排版采用左、右兩欄排列:左欄為原文,右欄為譯文,左右對照,閱讀方便,也便于檢驗譯文是否正確和落到實處!度龂荆ㄎ陌讓φ 套裝上中下冊)》原文依照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對其?保瑥街备恼,即刪去圓括()及某和方括弧〔〕,保留?弊。對標(biāo)點本點校疑義處,我們再三酌情,定于一是,在譯文中改正。為方便讀者,本書將原文中的古字、繁體字均改為簡體字,異體字采用常用字,通假字則不改。本書譯文是在今注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的,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力求準(zhǔn)確、明達(dá)。對于抽象的論說和疏、詔以及總結(jié)性特強、行文跳躍、又用典故、極難譯的評和贊,則適當(dāng)采取意譯的辦法!度龂尽吠ㄐ斜驹小材铣·宋〕裴松之的注,它增補了大量的史料,彌足珍貴,具有重要價值。今將裴松之的注附在各卷之末。
《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jì)傳體國別史,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三國時期的英雄情態(tài)、謀士方略、名士風(fēng)雅、武將生猛。其取材謹(jǐn)嚴(yán),敘事有法,是研究三國史的一部重要史籍。三國時代,群雄逐鹿,人才輩出,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風(fēng)云變幻,高潮迭起。陳壽以其優(yōu)異的修史才能,善于掌握材料,剪裁有序,編次得體,敘事出色,文筆簡鍊,精彩記錄此一風(fēng)云時代的真實面貌,被譽為是繼左丘明、司馬遷、班固之后的史學(xué)大家!度龂尽芬渤蔀橹袊穼W(xué)發(fā)展史上的一部杰作,超越早出的魏、蜀、吳專史,更淘汰晚出的有關(guān)三國的史著,而流傳千古。
《尚書》詰屈苦難讀,馬遷換字易今言。
厥后西南夷列傳,采風(fēng)重譯語連綿。
推潭仆遠(yuǎn)果何物,甘美酒食口流涎。
乃知古文翻白話,史有前例莫不研。
堂堂四史首馬班,《三國志》推陳壽賢。
張杜嘗嘆良史才,裴松之注美蟬聯(lián)。
三國人文故鼎盛,《曹瞞傳》好語新鮮。
《諸葛亮集》令表奏,人膺著作郎翩翩。
師事譙周信天命,魏晉禪讓筆稍偏。
時代局限立場異,紀(jì)傳國別卓鴻篇。
《益部耆舊傳》間出,《魏略》《吳書》并蒼堅。
《漢晉春秋》嚴(yán)筆削,后生回護(hù)理或然。
下筆不茍有如此,簡潔足并《轂梁》肩。
官渡赤壁夷陵戰(zhàn),繪聲繪色情節(jié)全。
論評人物追司馬,要言不煩誠無愆。
喜有定本連類出,上窺《史》《漢》光燭天。
章生卓犖耽文史,蕓窗兀兀以窮年。
今注今譯雙璧合,一編在手快丹鉛。
遠(yuǎn)道乞言為弁首,爰綴廿韻代序焉。
世人不信試把讀,春風(fēng)浩蕩來無邊。
章惠康,1932年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50年2月起在世界知識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工作,曾監(jiān)印《毛澤東選集》并負(fù)責(zé)影印十九種革命期刊。1959年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學(xué)院語言文學(xué)系。曾任長沙水電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副主編、教授。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和大學(xué)古典文學(xué)教學(xué)工作。1970年代參加《辭源》修訂工作,為主要修訂人員。1980年代參加《史記》、《漢書》的注譯工作。1990年代主持注譯《三國志》、《后漢書》!<三國志>今注今譯》一書,獲湖南省第二屆優(yōu)秀圖書獎,該書1996年由臺灣建安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又參與《中外散文辭典》的編撰工作,任副主編兼古代散文的主編。1990年獲全國高校文科學(xué)報研究會榮譽證書。
魏書
卷一
武帝紀(jì)第一
卷二
文帝紀(jì)第二
卷三
明帝紀(jì)第三
卷四
三少帝紀(jì)第四
卷五
后妃傳第五
卷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卷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卷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卷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
卷十
荀或荀攸賈詡傳第十
卷十一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
卷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
卷十三
鐘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卷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卷十五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第十五
卷十六
任蘇杜鄭倉傳第十六
卷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
卷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卷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卷二十
武文世王公傳第二十
卷二十一
王衛(wèi)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卷二十二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第二十二
卷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卷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卷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卷二十六
滿田牽郭傳第二十六
卷二十七
徐胡二王傳第二十七
卷二十八
王毋丘諸葛鄧鐘傳第二十八
卷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卷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蜀書
卷三十一
劉二牧傳第一
卷三十二
先主傳第二
卷三十三
后主傳第三
卷三十四
二主妃子傳第四
卷三十五
諸葛亮傳第五
卷三十六
關(guān)張馬黃趙傳第六
卷三十七
龐統(tǒng)法正傳第七
卷三十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卷三十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卷四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卷四十一
霍王向張楊費傳第十一
卷四十二
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卻傳第十二
卷四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卷四十四
蔣琬費祎姜維傳第十四
卷四十五
鄧張宗楊傳第十五
吳書
卷四十六
孫破虜討逆?zhèn)鞯谝?br />
卷四十七
吳主傳第二
卷四十八
三嗣主傳第三
卷四十九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卷五十
妃嬪傳第五
卷五十一
宗室傳第六
卷五十二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
卷五十三
張嚴(yán)程闞薛傳第八
卷五十四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卷五十五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
卷五十六
朱治朱然呂范朱桓傳第十一
卷五十七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卷五十八
陸遜傳第十三
卷五十九
吳主五子傳第十四
卷六十
賀全呂周鐘離傳第十五
卷六十一
潘溶陸凱傳第十六
卷六十二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卷六十三
吳范劉悖趙達(dá)傳第十八
卷六十四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
卷六十五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附錄
上三國志注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華陽國志陳壽傳
晉書陳壽傳
宋書裴松之傳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