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蘭亭序》,大凡略知中國文化史常識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有的甚至會說上幾句。然而,熟知并非真知(黑格爾語),至少,筆者見到的一些情況如此。
六七年前,有人在《美術報》上發(fā)表文章,公開宣稱《蘭亭序》不足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祭侄稿》才堪稱天下第一行書,充其量,《蘭亭序》可算得上天下第二行書。細讀該文,列舉的理由僅僅是《祭侄稿》古樸、天真、自然,《蘭亭序》嫵媚、規(guī)整、造作。這是真知嗎?非也!姑不論該文發(fā)表后,立即招致四五篇文章的反駁,單提出兩個基本事實,就可看出該文一點兒也夠不上真知。事實之一是,今天看到的《祭侄稿》圖像保留著原跡的風采,而《蘭亭序》真跡如何,今天誰也見不著,今人所能看到的《蘭亭序》圖像無一不是復制品,拿真跡與復制品作比較,又怎能得出不錯位的結論呢?第二個基本事實在于,趣味無爭辯,審美無高下,一個喜歡秀美的人怎么也不會對壯美的東西感興趣;同樣,一個以原始粗樸為美的人也不會認為人工雕琢的東西是美的……既如此,以一己審美趣味為依據,向傳統(tǒng)發(fā)難,為三大行書重排座次,力主《蘭亭序》當屈居天下第二行書又怎能令人信服呢?
還有,是筆者私下里遇到的談論《蘭亭序》真?zhèn)蔚那闆r。其中一位朋友說,《蘭亭序》是真的,由王羲之書寫百分之一百沒錯;而另一位朋友則相反,他認為,清末李文田說得對,《蘭亭序》是地地道道的假貨,與王羲之無關,今傳王羲之作品,最不喜歡的就是《蘭亭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歷史上都曾出現,但今天重提,卻恰恰表明他們誰都算不上真知。原來,說王羲之于蘭亭雅集中寫下《蘭亭序》,有歷史記載為證,并非某位后人的隨口道及,唯因年代久遠,到清代早中期之交,許多資料散失,證據鏈缺環(huán),而導致某些人對《蘭亭序》的真實性產生疑問。至于1965年,有人重申清末李文田所謂文尚難信,何有于字的觀點,認為《蘭亭序》從文到帖皆非王羲之所作,盡管不乏較多附和者,但反對者的文章亦有六篇問世(大陸三篇,香港三篇),因此,《蘭亭序》依托說仍不能作為定論。而今,專門研究魏晉書法史的人也好,專門研究王羲之、《蘭亭序》的人也好,已達成一種默契,就是將《蘭亭序》真?zhèn)螁栴}暫時擱置。原因在于,目前情況下,主真派有很多疑點無法解釋,主偽派也有很多疑點無法解釋。但相對來說,主真派理由更充分一些,今人絕大多數都相信《蘭亭序》一定出于王羲之之手,筆者亦如此。誠然,傳統(tǒng)的說法不一定都正確,但獻疑者一定要拿出證據來,而且這個證據必須是直接證據,僅憑一些似是而非的間接證據在那里想象、推測,把或然性的結論視為必然性的結論,那是無法動搖傳統(tǒng)說法的。正因為如此,今天那些依然糾結于《蘭亭序》或真或假的人,都未做到對《蘭亭序》問題的真知。
為了讓我們由熟知進入真知,本書將用如下五章篇幅,雖簡略但盡可能系統(tǒng)、完整地介紹一下《蘭亭序》的創(chuàng)作情況、傳藏情況、版本情況、學術情況與價值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