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記
新一本詩集完成,即將出版,這值得慶祝,在最后我想寫點東西,主要是對詩的一點看法。
大概2016年左右,我看了一些書,突然醒悟,找到自己,生命的引擎得以點燃。那個時候距正式開始寫詩有10年以上,舊體詩、現(xiàn)代詩、類歌詞等加起來有300首,平均每月2首,這需要冥思苦想、無中生有、顧影自憐。生命逐漸萎縮,感覺詩神總伴隨痛苦,懸在半空若隱若現(xiàn),總不明確,這可能就是文化的高妙。2017年,我把從前的詩扔掉了絕大多數(shù),紙質(zhì)的撕碎,電腦存的刪除,保留其中80首出成《昨日集》,對以前算是紀念?谡Z詩讓我打開窗戶,找到詩神。這本《你是貓》就是我對口語詩初步的認識和探索,在此淺談,都是個人觀點,主要與讀者朋友交流。
對詩的看法。在較長期詩的訓(xùn)練里,我逐漸發(fā)覺,詩性是人性中光輝的高級部分,是情感智慧的塔尖,它的屬性首先是真實,基于真實的人性中,拋開真實,詩性就無處安生,更談不上發(fā)展與探索,也就是說沒有真實的人性,沒有真實做底色,那么詩即是空談,是假的。討論真實的人性,其實不難,即你必須有正常的認知,能辯清黑白。這些是詩的土壤,詩人在土壤中依據(jù)天分、愛好、心性、氣質(zhì)各自發(fā)揮。這是第一點,可以說明一件事,詩基于事實而生,也就是口語詩論所說事實的詩意,至于詩能寫多好,那就完全在于詩人了。
詩由事實出發(fā),詩意全在事實中表達和體現(xiàn),這樣看,歌這個字是莫須有的,或者說多余,或者謬誤。在農(nóng)耕時代,詩歌用以表達勞作快樂,互相情感,描寫意境,陶醉身心時它需要歌的部分,掩蓋自我這個事實的缺位,也是合理。后來到工業(yè)文明、后工業(yè)信息社會以及智化時代,細分、協(xié)作、公平交易、城市化,尤其科學(xué)逐漸代替別的,成為人類主流,人的自我意志開始覺醒,人開始發(fā)現(xiàn)和面對真實的自我,人的自我覺醒帶來詩的進步,甚至是本質(zhì)性的變化,詩由此開始獲得能量、力量,形成正常的自然表達,它的自我性的高級階段就可歸納為這個詩性,當詩人或有詩性稟賦的人不斷認識、努力并有幸獲取這個詩性,他表達的不再是互相情感、意境、陶醉或一歲一枯榮等這種表象感覺,而是把外部世界對人感觀和心理的影響,真實地由內(nèi)而外用詩性自然而恰當?shù)乇磉_,同時把內(nèi)心能量、不竭活力和真實的熱情通過此得以傳達,使人與人、詩與詩、人與詩之間的正面電流互通,它會可讀、共鳴、引領(lǐng)心腦,值得贊賞。詩就變好,詩人也就不那么奇怪。
然后我想說一下詩的多樣性。這個也只是我自己的思考,權(quán)做探討。詩的多樣性應(yīng)源于歷史時間的不同階段和詩人自身的秉性這兩方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三個唐朝大詩人,性格、經(jīng)歷各自不同,但寫出了古今人都感同身受的杰作,寫出了人性中最基本、最牢固的東西,這些人性的東西也即是現(xiàn)代性的屬性,具有現(xiàn)代性的顯征和功能,即事實的詩意。只是他們當時并不一定十分明白原理,只依靠優(yōu)質(zhì)的天賦所感知獲。ㄎ遗袛啵。但可看出,多樣性是事物發(fā)展的一個客觀規(guī)律和事實,詩也一樣。詞分豪放派,婉約派等,詩如詩仙、詩圣、詩佛這些,這也就是多樣性。最終經(jīng)過上千年時間淘煉流傳成為經(jīng)典的,總在于基本的人性、出眾的才華、卓越的思想、真摯的情感的匯集,可見多樣性并非局限,多樣性和現(xiàn)代性不是矛盾,和不朽也不矛盾。我認為反而是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古詩頗多限制,形式就目前認知已經(jīng)無法超越,在此就不再說。
我最喜歡的兩句古詩是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現(xiàn)代詩,后現(xiàn)代主義,后口語等也都一樣,都是對詩和人的探索,都是解放的,是不斷前進的,面向未來,也越來越歸于本質(zhì)。我想說的是,這里的核心因素不在別的,在于詩人是否轉(zhuǎn)變成一個現(xiàn)代人,是否與文明是一路人。是一個文明人基礎(chǔ)上的詩人,在這個基礎(chǔ)上論詩的多樣性才有意義,否則討論、爭論等在邏輯上會陷入荒謬的旋渦。我理解所說事實的詩意,是由一個日臻完善的,觀念、情感已完成或基本現(xiàn)代化的詩人,用其詩性、方法所表達和完成的詩,就與事實的詩意的性質(zhì)相吻合,至于他用何種辦法、何種方式來表達,表達到何種高度,那是自身探索和修為的問題。在此基礎(chǔ)上,可能會把一首抒情詩寫到不朽和偉大,也可能把一個好詩意浪費折損,但絕不會南轅北轍,歸入歧途。
第三我想說詩是大眾的。藏在每一個有靈魂的人的體內(nèi),它不是高高在上,讓人們感到神秘又費解、無趣,甚至讓大眾談到詩人就感到怪異。這里原因復(fù)雜。但有一條毋庸置疑:大量現(xiàn)代化的詩人還未形成,老百姓被劣質(zhì)平庸晦澀的詩歌整昏,對詩難有親近,不愿閱讀,閱讀后更無好感,更加遠離,對詩人的態(tài)度就可想而知。這根本上是觀念現(xiàn)代化的問題,不光是詩人,讀者也是。這需要一個過程,在現(xiàn)在看,將是一個長時間的事,由此口語詩被看作先鋒就不足為奇。從另一點,現(xiàn)代化的詩在對人們的啟迪上還有很大的功能并未發(fā)揮,詩的能量還沒正常釋放,對人的指引和改善等這些妙用沒有被感知,共識。就是大眾性還隱藏著,詩被當作一小部分文人所把玩的專屬之物,大概是目前的現(xiàn)狀!睹娦颉氛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這最貼合目前我對詩的看法。也印證,有志即有詩,說明詩不是少部分人專有的,是有志所抒,是人性中普遍之物,是大眾的。至于志,就是詩的方向。這首先需要詩人自我革新不斷進化,向前進,使命重大。但愿百花次第開放。
最后我想感謝興安老師,他是一個好人,我總是遇到好人,他溫和善意,幫助我完成人生的一個目標。這次又來麻煩他,他欣然的又給我大大的幫助,感謝溢于言表。還要感謝作家出版社,做為國家級大社,希望沒給你們丟臉,希望以后能給你們爭光。
曹 波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