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墨池編(全2冊)
本書搜集中國古代藝術(shù)方面的經(jīng)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點整理,本書即是其中的一種。是宋代學(xué)者朱文長匯輯歷代書論成此一編,何立民點校 ,宋以前主要書論文獻盡收于此。
本書是由北宋朱長文輯錄的關(guān)于書法理論的總集,其中有他在篇首卷末發(fā)表的評語,有十分獨到的論點,是研究古代書法理論的重要匯編。
《墨池編》,二十卷,宋朱長文撰。長文,字伯原,號潛溪隱夫,兩浙路蘇州吳人(今江蘇省蘇州市)。祖億,曾待詔翰林,內(nèi)殿崇班,出知邕州,卒贈刑部尚書。父公綽,師侍范仲淹,為時名儒。仕任光祿卿,知舒州。長文幼而聰慧,長而勤勉,從泰山孫復(fù)學(xué),于《春秋》創(chuàng)獲尤多。年未冠,登嘉祐四年乙科進士榜,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守許州司戶參軍,蘇州教授,秘書省正字,兼樞密院編修文字等職。以傷足不復(fù)出仕,隱居鄉(xiāng)里,以教書樹人為樂。久居樂圃坊,道德文章,燦然可觀,堪稱楷模,里人時賢尊稱“樂圃先生”。長文交游甚廣,知交亦眾。范純?nèi)、純禮兄弟,林希、旦兄弟,晏知止、練定、章岵等地方吏員,元絳、程師孟、盧革等縉紳鄉(xiāng)賢,蘇軾、米芾等文人名士,與長文多有往來,酬唱亦多;與方惟深、楊懿儒等過從甚密,情誼頗篤。富于藏書,博通經(jīng)史,勤于著述,至老不輟。有《春秋通志》、《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二〕《琴史》《樂圃余稿》等多種著作傳于世。 《墨池編》卷首一卷,載長文《序》及目錄。正文二十卷,分為八門,即字學(xué)(卷一),筆法(卷二、三),雜議(卷四、五),品藻(卷六至卷十),贊述(卷十一至卷十三),寶藏(卷十四至卷十六),碑刻(卷十七、十八),器用(卷十九、二十)。長文節(jié)選前人專論成書,分類匯編,間有考訂,亦極審慎典核。歷代筆法、品鑒及碑刻、文房之論,匯集于斯,提示門徑,昭示成就,堪稱書史經(jīng)典著作,非書賈陳思《書苑菁華》等相提并論也。另外,卷九、卷十名《續(xù)書斷》,為賡續(xù)唐張懷瓘《書斷》之作,價值猶大;姚淦銘、劉文秋二先生有《朱長文·續(xù)書斷》一書,對《續(xù)書斷》書學(xué)價值,詳加探討,可參,此不再引述。又,《墨池編》一書,亦曾先后載于《石刻史料新編》第四輯、于玉安編輯之《中國歷代書法論著匯編》等叢書中。本次整理,當(dāng)為首部標(biāo)點整理本,意義頗大而責(zé)任亦重。 《墨池編》版本流傳、底本選擇及?鼻闆r,亦約略敘述之。據(jù)目前所見,宋元刊本似皆亡佚不傳。明刻本二: 一曰隆慶二年四明薛晨刻本(下簡稱“隆慶本”)。薛晨,浙江鄞縣人,博學(xué)善書,嘗預(yù)修《(嘉靖)青州府志》。隆慶本似仍有傳本行世,惜無從寓目。薛晨在朱長文《墨池編》原書基礎(chǔ)上,增添宋、元、明時期碑刻目錄多種,頗有續(xù)貂之嫌,此為最大缺點。又,以隆慶本為基礎(chǔ),明胡文煥將“碑刻”部分單獨抽出,略作增補,以《古今碑帖考》之名,重新刊印出版;其將著者“朱長文”、明隆慶刊刻者“薛晨”訛為一人,刊校粗疏、態(tài)度輕浮,據(jù)此可見。 二曰萬歷八年蘄水李時成刻本(下簡稱“萬歷本”),半頁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行亦廿二字。國內(nèi)外諸多圖書館有藏。卷首有目錄、“重刻墨池編姓氏”,及“萬歷庚辰夏孟梓于維揚瓊花觀深仁祠”之雙行牌記。正文六卷:字學(xué)門、筆法之一為卷一;筆法之二、雜議之一、雜議之二、品藻之一為卷二;品藻之二、品藻之三、品藻之四、品藻之五為卷三;贊述之一、贊述之二、贊述之三、寶藏之一為卷四;寶藏之二、寶藏之三為卷五;碑刻之一、碑刻之二、器用之一、器用之二為卷六。據(jù)此,萬歷本將二十卷之原書,合而為六,合并之由無從得知,有割裂原書之嫌,影響較大。點校整理過程中,予曾將此萬歷本與寶硯山房本對校,萬歷本雖多有粗疏,亦有萬歷本寔而清刻本誤者,“均失本來面目”、“明人刻書,大都如此謬妄……肆意竄改,甚至更易名目”之說,似失之偏頗。又,萬歷本卷六部分,亦沿襲隆慶本之謬,刊載宋元明時期碑刻目錄多種。 清刻本亦約略分述如下: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下簡稱“四庫本”)。案,《四庫全書》亦為六卷本,蓋以萬歷本為底本,略作考證、勘校而來;康雍干時期所出諸本,館臣似未寓目。二、康熙五十三年朱之勱刻本(下簡稱“康熙本”)、雍正十一年朱氏就閑堂刻本(下簡稱“就閑堂本”)、乾隆年間寶硯山房刻本(下簡稱“寶研山房本”)、乾隆年間新閑堂刻本等,同根同源,自成一系。 關(guān)于康熙本,朱之勱曰:“世藏正本為鼠殘闕……兒象賢獲久抄一帙,紙色甚古,令與家藏模核,魯魚亥豕甚多,卻無薛、李等家之繆,可稱善本,補續(xù)舊藏!睋(jù)此,之勱底本為家藏古本,又以朱象賢所獲古抄本補闕,以成完璧。 就閑堂本,半頁十一行,行二十一字;注文雙行,行三十二字。細(xì)黑口,雙魚尾,左右雙欄。字體俊秀,版刻精良。卷首部分,載清人王澍《序》、長文《序》、目錄。正文二十卷。卷末附朱之勱跋。據(jù)王澍《序》,則此本當(dāng)據(jù)康熙本增補,雍正十一年刊刻而成。又,此本每卷后,皆有牌記,以載校勘者情況。 寶硯山房刻本,六冊。行款、版式與就閑堂本同,其區(qū)別似僅在于書名頁。前者為“家藏正本墨池編寶硯山房刊板”,后者作“家藏正本墨池編就閑堂雕版”。此本卷首部分,亦載王澍《序》、長文《序》等。末附之勱跋及朱象賢《印典》。又,就閑堂本、寶硯山房本流傳較廣,諸多圖書館有藏,近年文物拍賣之善本古籍專場,亦較常見。 據(jù)此,《墨池編》版本流傳情況,當(dāng)如示意圖所示:《墨池編》之校理,以寶硯山房本為底本,以萬歷本、四庫本參校;部分文字內(nèi)容,亦酌情參閲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張懷瓘《書斷》、歐陽修《集古錄》等;殘缺過甚、不能遽定者,則維持原樣,以現(xiàn)版刻之實。 附錄部分,亦作簡單幫助。附錄部分,共分成“傳記資料”、“歷代著錄”、“明刻本《墨池編》及胡刻本《古今碑帖考》”、“《墨池編》考證”、“朱長文文選”、“其他”等六專題,將整理《墨池編》過程中,所集之文獻,不避繁復(fù),分類纂輯,略作刊校,以備查核。 點校過程中,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承載師、復(fù)旦大學(xué)文博系朱順龍師、復(fù)旦大學(xué)古籍所季忠平先生,或給予大力支持,或提供諸多指導(dǎo),在此并致謝忱。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雍琦先生,承擔(dān)大量編校工作,亦致謝意。謬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大方之家鑒以正之。
朱長文(1039—1098)北宋書學(xué)理論家。字伯原,號樂圃、潛溪隱夫,蘇州吳縣人(今屬江蘇蘇州)。嘉祐四年(1059)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家居20年,筑藏書樓為“樂圃坊”,藏書2萬余卷,當(dāng)時有名人士大夫以不到“樂圃坊”為恥。著有《吳郡圖經(jīng)續(xù)集》《琴臺記》《樂圃余稿》《樂圃集》等。
王澍序一 自序二卷第一 字學(xué) 說文序許慎 校定說文表徐鉉 論書表江式 文字志目錄王愔 干祿字書序顔元孫 上李大夫論古篆書李陽冰 十體書唐玄度 五十六種書韋績 小說序林罕 三字孝經(jīng)序句中正 十八體書夢英卷第二 筆法一 秦李斯用筆法 漢蕭何蔡邕筆法 魏鐘元常筆法 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 筆陣圖王羲之 筆勢論王羲之 書論四篇王羲之 天臺紫真筆法 用筆賦王羲之 草書勢王羲之 進書訣表王獻之 論書唐太宗 筆法唐太宗 指意唐太宗 筆意唐太宗 筆髓虞世南 傳授訣歐陽詢 用筆論歐陽詢 筆法十二意顔真卿 書法論徐浩卷第三 筆法二 玉堂禁經(jīng)張懷瓘 書訣張懷瓘 筆法李陽冰 古今傳授筆法 張長史傳永字八法 陸希聲傳筆法 聽江聲帖雷簡夫卷第四 雜議一 非草書趙壹 自論王羲之 答錄古來能書人名王僧虔 答齊太祖論書啓王僧虔 論書王僧虔 又論書王僧虔 上武帝啟五首陶隱居答陶隱 居書三首梁武帝 論書表虞龢 敘二王書事 論書庾元威 論書啟蕭子云卷第五 雜議二 唐太宗高宗書故事 書旨述虞世南 文字論張懷瓘 議書張懷瓘 書估張懷瓘 送高閑上人序韓愈 論書劉禹錫 報崔黯秀才書柳宗元 論字法歐陽修 與石守道推官書二首 歐陽修卷第六 品藻一 書評梁武帝 書品并略論庾肩吾 書后品李嗣真 九品書人論李嗣真 續(xù)書評遺名子呂總卷第七 品藻二 書斷上張懷瓘 書斷中張懷瓘卷第八 品藻三 書斷下張懷瓘卷第九 品藻四 續(xù)書斷上潛溪隱夫卷第十 品藻五 續(xù)書斷下潛溪隱夫卷第十一 贊述一 書勢索靖 草書賦陽泉 飛白書勢劉邵 書賦王僧虔 上東宮古跡啟庾肩吾 上東宮古跡啟梁元帝 答湘東王書梁簡文帝 王羲之傳贊唐太宗 述書賦上竇臮卷第十二 贊述二 述書賦下竇臮 述書賦語例字格竇蒙卷第十三 贊述三 殿中楊監(jiān)見示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杜甫 自敘懷素 壁書飛白蕭字記崔備 壁書飛白蕭字贊李約 蕭齋記張諗 科斗書后記韓愈 石鼓歌韓愈 吊九江驛碑材文歐陽詹 玉筯篆志舒元輿 碎碑說沈顔 書屏志司空圖 題嶧山碑鄭文寶 草書歌二首誓光大師 贈南岳宣義大師夢英白賈 題楊少師書后尹師魯 謝杜丞相草書詩韓琦 墨妙亭詩蘇軾卷第十四 寶藏一 題右軍樂毅論后智永 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褚遂良 搨本樂毅論記褚遂良 進書疏王方慶 蘭亭記何延之 開元記韋述 徐氏法書記武平一 古跡記徐浩 二王書錄張懷瓘 跋尾記盧元卿卷第十五 寶藏二 二王書語張彥遠(yuǎn)卷第十六 寶藏三 集古錄目敘并跋歐陽修 卷第十七 碑刻一 周碑 秦碑 漢碑 魏碑 晉碑 宋齊梁陳碑 后魏北齊后周碑 隋碑 唐碑上卷第十八 碑刻二 唐碑下卷第十九 器用一 筆 硯卷第二十 器用二 紙 墨 朱之勱跋附錄 一、傳記資料 二、歷代著錄 三、明刻本《墨池編》及胡刻本 《古今碑帖考》 四、《墨池編》考證 五、朱長文文選 六、其他 秦李斯用筆法 秦丞相李斯曰:‘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鐘古遠(yuǎn)〔一〕,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鐘小篆。凡書非但裹結(jié)流快,終藉筆力輕徤。蒙將軍恬《筆經(jīng)》,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后疾下,鷹望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云,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斯善書,自趙高已下,咸見推伏?讨T名山碑璽銅人,并斯之筆!箷肚赝o(jì)功石》云:‘吾死后五百三十年間,當(dāng)有一人替吾跡焉’。一本作九百四十年。 漢蕭何蔡邕筆法 前漢相國蕭何善篆、籀,與張子房、陳隱等論筆道。夫筆者,意也;書者,骨也,力也,通也,塞也,決也。何鐘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使禿筆,常自鐘之。后蔡伯喈入嵩山,學(xué)書于石室內(nèi),得素書,八角垂芒,頗似篆焉。李斯并史籀等用筆勢,喈得之,不飡三日,唯大叫歡喜,若對十人。喈因讀誦三年,便妙達其理,用筆頗異。當(dāng)漢代,善書者咸異焉。喈自書‘五經(jīng)’于太學(xué),觀者如市。于會稽作《筆論》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綰閑務(wù),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先默坐靜思 ,隨意取擬,言不出口,心不再思,沉密若對人君,則無不善矣。字體形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春夏秋冬,若鳥啄形,若蟲食木,若利刀戈,若彊弓矢,若水火,若樹云,若日月?v橫有象,可謂書矣。 魏鐘繇筆法 魏鐘繇見伯喈筆法于韋誕,坐自拊胸盡青,因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繇苦求之不與,及誕死,繇令人盜發(fā)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R死,乃囊中取出,以授其子會曰:‘吾精思學(xué)書三十年,讀他書末終,盡學(xué)其字。與人居,畫地廣數(shù)步,臥畫被穿過表,如厠終日忘歸。每見萬類皆書象之!砩迫珪,然最妙八分也。點如山頹,摘如雨驟,纖如絲毫,輕如云霧。去若鳴鳳之游云漢,來若游女之入花林。粲粲分明,遙遙遠(yuǎn)曖者矣。 晉衛(wèi)恒四體書勢 衛(wèi)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齊王府,轉(zhuǎn)太子舍人,尚書郎,秘書丞,太子庶子,黃門郎。恒善草、隸書,鐘《四體書勢》曰:昔在黃帝,創(chuàng)制造物。有沮誦、蒼頡者,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書,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鐘上,在下鐘下。象形者,日滿月虧,象其形也。形聲者,以類鐘形,以配鐘聲也。會意者,止戈鐘武,人言鐘信也。轉(zhuǎn)注者,以老壽考也。假借者,數(shù)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自黃帝至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書,燒焚先典,而古文絶矣。漢武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古文《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時人已不復(fù)知古文,謂之蝌蚪書。漢世秘藏,希得見。魏初,傳古文者出于邯鄲淳,恒祖敬侯鐘寫《尚書》,后以示淳,而淳不別。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jīng),轉(zhuǎn)失淳法,因蝌蚪之名,遂效其形。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fā)魏襄王冢,得策書十余萬言。按,敬侯所書,猶有髣髴。古書者數(shù)種,其一卷論楚事者,最鐘工妙。恒竊悅之,故竭愚思,以諧其美,愧不足以厠前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別名,謂之《字勢》云:黃帝之史,沮誦、蒼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紀(jì)綱萬事,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質(zhì)文著世。爰曁暴秦,滔天作戾,大道既泯,古文亦滅。魏文好古,世傳丘墳,歷代莫發(fā),真鐘靡分。大晉開元,弘道敷訓(xùn),天垂其象,地曜其文。天地乃位,粲美其章,因聲附意,類物有方。日處君而盈其度,月執(zhí)臣而虧其傍。云委蛇而上布,星離披以舒光。禾卉莽蒪以垂頴,山岳峨嵯而連岡。蟲蚑蚑而若動,鳥似飛而未揚。觀其措筆綴墨,用心精專,勢和體均,發(fā)止無間;蚴卣瓝欤(guī)折矩旋;或方圓靡則,因事制權(quán)。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特出,若龍騰于川;森爾下頹,若雨墜于天;蛞P奮力,若鴻鴈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阿娜,若流蘇懸羽,靡靡綿綿。是故遠(yuǎn)而望之,若翔風(fēng)厲水,清波漪漣;就而察之,有若自然。信黃唐之遺跡,鐘六藝之范先。籀、篆蓋其子孫,隸、草乃其曾、玄。聊觀象以致思,非言辭之所宣。 昔周宣王時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蚺c古同,或與古異,世謂之籀書者也。及平王東遷,諸侯力政,家殊國異,而文字乖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損益之,罷不合秦文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xì)v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xué)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蛟幌逻炄顺体沌姫z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十年。從獄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鐘御史,使定書;蛟诲闼,乃隸字也。自秦壞古,文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王莽時,使司空甄鄷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fù)鐘六書:一曰古文,孔氏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三曰傳書,秦篆書也;四曰佐書,即隸書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許慎撰《說文》,用篆書鐘正,以鐘體例,最可得而論也。秦時李斯號鐘工篆,諸山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建初中,扶風(fēng)曹喜少異于斯,而亦稱善。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韋誕師淳而不及也。太和中,誕鐘成都太守,以能書留補侍中,魏氏寶器銘題,皆誕書也。漢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鐘古今雜形,然精密閑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勢》曰: 因鳥遺跡,皇頡循圣。作則制斯,篆鐘真形。文體有六,妙巧入神;螨斘尼樍,櫛比龍鱗,紆體放尾,長翅短身。頹若沗稷之垂頴,緼若蟲蛇之棼緼。揚波振擊,龍躍鳥震。延頭脇翼,勢似凌云;蜉p舉內(nèi)投,徽本濃未,若絶若連,似水露緑絲,凝垂下端。從者如懸,衡者如編。杳眇邪趣,不方不員。若行若飛,跂跂翾翾。遠(yuǎn)而望之,象鴻鵠群游,絡(luò)繹遷延;迫而視之,端際不可得見,指撝不可勝原。研桑不能數(shù)其詰屈,離婁不能覩其隙間。般、垂揖攘而辭巧,籀、誦拱手而韜翰。處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觀。摛華艷于紈素,鐘學(xué)藝之范先。嘉文德之弘懿,蘊作者之莫刊。思字體之俯仰,舉大略而論旃。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漢因行之,獨符印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靈帝好書,時多能者,而師宜官鐘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甚矜其能;驎r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讎酒直,計錢足而滅之。每書輙削而焚其柎,梁鵠乃益鐘柎,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柎。鵠卒以書至選部尚書。宜官后鐘袁術(shù)將,今巨鹿宋子有《耿球碑》,是術(shù)所立,其書甚工,云是宜官書也。梁鵠奔劉表,魏武帝破荊州,募求鵠。鵠之鐘選部也。魏武欲鐘洛陽令,而以鐘北部尉,故懼而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在秘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鵠手跡。魏武帝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以鐘勝宜官。今宮殿題署,多是鵠書。鵠宜鐘大字,邯鄲淳宜鐘小字,鵠謂淳得次仲法,然鵠之用筆,盡其勢矣。鵠弟子毛弘,教于秘書,今八分皆弘法也。漢末,有左子邑,小與淳、鵠不同,然亦有名。魏初,而有鐘、胡二家鐘行書法,俱學(xué)之于劉德升。而鐘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大行于世。作《隸勢》曰:鳥跡之變,乃鐘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厥用既弘,體象有度。煥若星陳,郁若云布。其大徑尋,細(xì)不容發(fā)。隨事從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櫛比針列,或砥平繩直,或蜿蜒繆戾,或長斜角趣,或規(guī)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絶。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鐘簴設(shè)張,庭燎飛煙;嶄巖嵯峨,高下屬連,似崇臺重字,層云冠山。遠(yuǎn)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詭,不可勝原。研、桑所不能計,宰、賜所不能言。何草篆之足算,而斯文之未宣;豈體大之難覩,將秘奧之不傳。聊俯仰而詳觀,舉大略而論旃。 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伯度,號稱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稱工。杜氏結(jié)字甚安,而書體微瘦;崔氏甚得筆勢,而結(jié)字小疎。弘農(nóng)張伯英者,因而轉(zhuǎn)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下筆必鐘楷則,常曰:‘怱怱不暇草書!缂埐灰娺z,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頴、梁孔達、田彥和及韋仲將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羅叔景、趙元嗣者,與伯英并時,見稱于西京,而矜巧自與,眾頗惑之。故伯英自稱:‘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余!娱g張超亦有名,然雖與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崔瑗作《草書勢》曰: 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未葉,典籍彌繁。時之多辟,政之多權(quán)。官事荒蕪,勦其墨翰。惟作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yīng)時論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guī)。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駮,將奔未馳。或黝黭,狀似連珠,絶而不離,畜怒奮郁,放逸生奇。忽凌邃惴栗,若據(jù)槁臨危,旁點邪附,似蜩螗挶枝。絶筆收勢,余綖虬結(jié)。若杜伯揵毒,看隙縁巇,騰虵赴穴,頭沒尾垂。是故遠(yuǎn)而望之,摧焉若阻岸崩崖;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幾微要妙,臨時從宜。略舉大較,髣髴若斯。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