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編者從“愛國、奉獻、求實、創(chuàng)新、協同、育人”六個角度,提煉出錢學森精神的主要內涵——赤膽忠誠的愛國情懷、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意識、集智攻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的教育擔當,呈現一代科學巨壁錢學森崇高的精神風范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錢學森精神讀本》以錢學森精神為主線,以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生活中的故事為載體,以樸實無華的文風作為和讀者溝通的媒介,敘述客觀中肯,娓娓道來,寓錢學森精神之偉大于一篇篇故事中,讀來令人感佩。
1.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領銜下的重磅之作!跺X學森精神讀本》由錢學森之子、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主編,錢學森圖書館執(zhí)行館長張凱、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盛懿任執(zhí)行主編。在錢館長的領導下,近些年,錢學森圖書館建立了一支穩(wěn)定的研究錢學森生平事跡、精神風范及學術思想的專業(yè)團隊,出版了很多學術研究成果!跺X學森精神讀本》這本通俗讀物是這支專業(yè)研究團隊多年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更可貴的是,作者團隊把學術語言轉化成了讀者喜聞樂見的通俗語言。
2.錢學森精神走近普通讀者。道理一籮筐也不及真情實感的一個故事更能打動人、感染人!跺X學森精神讀本》的作者團隊深諳此理,圍繞詮釋錢學森偉大的科學家精神這一內核,精挑細選較能體現錢老山高水長的48個典型故事。讀本語言鮮活、文風樸實、親切感人。鮮活的故事感染著讀者,帶領讀者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間穿梭,感受一代科學巨擘錢學森的赤膽忠誠的愛國情懷、以身許國的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意識、集智攻關的協同精神和甘為人梯的教育擔當。
3.本書融可讀性與思想性于一體,老幼皆宜。閱讀此書,中學生、大學生不覺得晦澀難懂,科研人員亦不覺得刻意求簡,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不同知識結構的讀者都能從自身的角度汲取錢學森精神的力量。
4.本書吸引的讀者群體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本書可以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讀物、可以作為高校學生學習科學家精神的課外讀物、可以作為中學生種下科學家精神種子的有益讀物。
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及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錢學森研究中心的同志們在查閱和整理大量有關錢學森生前資料的基礎上,用講故事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風格,精心編撰出版了這本《錢學森精神讀本》,可以說是正當其時、恰逢其勢。
我通讀全書之后,再一次深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身上體現的崇高精神和可貴品質所感染。我認為,這既是一本宣傳和弘揚錢學森精神、充滿正能量的“精神讀本”,也是一本可對黨政領導干部、廣大黨員和青少年,乃至全社會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政治讀本”“思想讀本”。在此,謹對《讀本》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
讀這樣的書,我們由衷地向先賢致敬、向大師鞠躬。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卞X學森終其一生都在踐行“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堪稱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努力奮斗、建功立業(yè)的典范。他就是“中國的脊梁”!
讀這樣的書,蕩氣回腸。掩卷遐思之余,不禁讓人想起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頒獎詞對錢學森的評價:“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重,名利□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chuàng)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卞X學森無愧于“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和技術領導人,他畢生追逐科學報國夢想,為中國的科技事業(y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尤其是“兩彈一星”事業(yè)建立了不朽功勛,堪稱老一輩愛國科學家群體中以身報國的典型代表。□□平□□□曾高度評價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和科學品質,他指出:“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yè)待舉的困難局面下,一大批留學人員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懷抱,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為新中國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取得了‘兩彈一星’等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李四光、嚴濟慈、華羅庚、周培源、錢三強、錢學森、鄧稼先同志等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薄耙獙W習錢學森同志的光榮感。他把群眾的口碑當作自己無上的光榮!闭芍^:正氣在,民風正;正氣存,黨風好;正氣長,國運興。
□□□同志曾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苦難輝煌》一書序言說:“物質不滅,宇宙不滅,□□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一個民族的崛起,首先是精神的崛起;沒有精神的崛起,任何民族的崛起都是不可能完成的!甭撓氲疆斈赍X學森剛歸國訪問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時,院長陳賡大將問他:“您看中國人能不能搞出導彈?”錢老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什么不能?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就不能搞?難道我們中國人就比他們矮一截?”陳賡聽了錢學森的這一表態(tài)后,非常高興地說:“我要的就是您這句話!睘榱僳`行和實現“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矮一截”的諾言,作為航天領域的□高技術統(tǒng)帥,錢學森用他生命中精力□充沛、才華□橫溢的一段年華,率領老一輩航天人白手起家、□□□□,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了中國航天事業(yè)遼闊而宏偉的美好藍圖,中國終于在酒泉戈壁灘上成功發(fā)射我國□□枚“東風一號”地地導彈,終于成功實現“兩彈結合”,終于成功發(fā)射我國□□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枚“東風五號”洲際導彈、□□顆通信衛(wèi)星……一個個□□□□的成功,橫空出世的不僅僅是讓西方世界震驚的大國重器,更重要的是,鑄就了以航天傳統(tǒng)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本書中的“愛國、奉獻、求實、創(chuàng)新、協同、育人”六大主題,以及48個感人故事,是對“航天三大精神”的生動詮釋,更加深化了其豐富的內涵,更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抓手作用。
世界上有兩種礦藏,一種是物質礦藏,是可以窮盡的;另一種是精神礦藏,是無窮無盡的。精神的寶藏是無價的,要一代代薪火相傳,且愈久遠而愈珍貴,愈久遠而愈光輝。當前,我們學習錢學森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就是要將這種精神寶藏奉為圭臬,傳遞正能量、高唱正氣歌,凝聚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力量。我們要像錢學森那樣,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許黨報國,用一以貫之的崇高信仰,用一脈相承的堅定信念,執(zhí)如椽大筆,在鮮紅的國旗上寫上不渝忠貞,在祖國大地上寫下熾熱情懷。
偉大的事業(yè)產生偉大的精神。只有獻身于那些□□自身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賢已去,精神永存。我們要學習錢學森,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視為己任,全心全意為之付出,全力以赴為之奮斗,哪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亦在所不辭。
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芒前
景!蔽艺J為,正是包括錢學森在內的一批國家杰出人才、民族脊梁,用他們的不朽精神、杰出貢獻和崇高品德,讓“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使命更加堅實和熠熠生輝。
是為序。
姜斯憲
愛國篇
人生的五次選擇 / 003
“出國留學,目的就是要回祖國效力” / 008
“把我的知識貢獻給新中國” / 013
“我忠于中國人民” / 018
“我是一名中國科學家” / 022
“我的前途在中國” / 024
“我終于回來了” / 027
“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 / 031
“建國百年之際,中國必然強盛” / 033
“我的事業(yè)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 036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 039
第二章 奉獻篇
一心撲在導彈事業(yè)上而經!笆й櫋 / 047
姓錢不愛錢 / 050
毫無畏懼,現身“兩彈”對接現場 / 055
同甘共苦,彰顯□□□人優(yōu)秀本色 / 058
凝聚大愛,計算尺背后的感人故事 / 061
無欲則剛,地位和財產都是身外之物 / 065
第三章 求實篇
航天之路的起點 / 073
“技術上一切都聽錢學森的” / 077
“不能只民主不集中,也不能只集中不民主” / 080
“對待科學必須嚴格、嚴肅和嚴謹” / 085
活到老,學到老,前進到老 / 090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智慧的源泉” / 094
講學中央黨校 / 100
一座卷帙浩繁的思想寶庫 / 103
雷打不動的習慣 / 107
第四章 創(chuàng)新篇
攻克空氣動力學前沿難題 / 115
破解薄殼失穩(wěn)之謎 / 122
提出核火箭的設想 / 125
創(chuàng)立工程控制論 / 128
開創(chuàng)物理力學 / 132
提出總體設計部思想 / 136
開創(chuàng)系統(tǒng)科學中國學派 / 140
創(chuàng)建思維科學 / 144
構建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 147
提出大成智慧教育 / 151
第五章 協同篇
“‘導彈概論’是我們的啟蒙課” / 157
“成功了,功勞是大家的;失敗了,責任由我來承擔” / 161
“導彈衛(wèi)星工作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得出來” / 164
“搞不好團結,我們要負責” / 166
科學技術研究是集體工作 / 169
團結協作與綜合集成方法 / 173
第六章 育人篇
親臨教學一線,為人師表育人才 / 179
慧眼識才,力薦新人挑事業(yè)大梁 / 184
甘為人梯,扶持無名之輩成才 / 189
愛才如渴,托起明天的太陽 / 193
關懷備至,情系青年學者成長 / 199
身體力行,做義不容辭的“科普人” /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