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高等院校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yè)技術基礎課教材,內容包括技術測量基礎,孔、 軸的公差與配合,幾何公差及誤差檢測,表面粗糙度及檢測,工件尺寸檢驗,常用結合件的互換性,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及檢測,尺寸鏈,機械零件測量基礎等共10章。各章酌量配置了一些公差表格,章后附有習題,以方便教師教學及學生練習。
本書系統(tǒng)而精煉地闡述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基礎知識,全書采用新國家標準和技術資料,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基本原理,側重講清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基礎測量方法及測量手段,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基礎測量部分,本書編寫了機械零件測量基礎章節(jié),便于學生在實驗課學習使用。本書內容全面,實用性強。
本書可供高等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數控加工技術等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yè)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課程的教學使用,也可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高等院校機械制造類、儀器儀表類和機電一體化類各專業(yè)必修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是聯(lián)系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工藝系列課程的紐帶,也是架設在基礎課、實踐課和專業(yè)課之間的橋梁。本課程與機械設計、機械制造、維修和產品質量控制等課程多方面密切相關,是機械工程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必備的基本知識及技能。課程的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基礎知識和測量方法,掌握公差與配合的基本內容、結構特征及選用,熟悉與了解公差檢測的概念和基本方法,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打好基礎。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關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和近幾年來全國高校改革的有關精神,從各高等學校的實際教學狀況出發(fā),在保證教材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取材力求全面而精煉,突出重點,以便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本課程的zui基本的內容,為后繼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或從事機電產品的設計、制造、維修打下良好基礎。本書全部采用zui新國家標準和技術資料,重點講清基本概念和國家標準的應用,介紹了幾何量的各種誤差檢測方法原理,盡量反映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zui新理論及測量基本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水平和實驗課的質量,便于規(guī)范操作,本書還編寫了機械零件測量基礎章節(jié),方便學生學習,突出了應用性和實用性。參加本書編寫的有:長春職業(yè)技術學院孫成儉、尹力卉、范茜、趙宏宇、修麗娜、陳霞、袁金輝、范志丹,長春大學王麗英,長春科技學院佟忠玲、陳奕穎、楊明、汪會軍、劉麗,吉林省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李玲玲。本書由孫成儉任主編,佟忠玲、陳奕穎、楊明任副主編,全書由孫成儉統(tǒng)稿,王麗英審定。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各參編院校汽車機械工程院系、有關部門及任課教師的大力支持。此外,本書在編寫中還引用了部分國家標準和技術文獻資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和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1緒論1
11互換性的意義和作用1
12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系3
13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5
14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任務6
習題17
2技術測量基礎8
21技術測量基礎知識8
22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14
習題221
3孔、軸的公差與配合23
31概述23
32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其定義23
33公差與配合國家標準32
34公差與配合的選擇46
35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56
習題357
4幾何公差與誤差檢測60
41 概述60
42幾何公差及其公差帶66
43公差原則75
44幾何公差的選用86
45幾何誤差的檢測94
習題4106
5表面粗糙度及檢測110
51概述110
52表面粗糙度的評定111
53表面粗糙度的標注120
54表面粗糙度的測量126
習題5128
6工件尺寸的檢驗130
61用普通測量器具檢測工件130
62光滑極限量規(guī)134
63光滑極限量規(guī)設計139
習題6142
7常用結合件的互換性143
71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143
72鍵和花鍵結合的互換性152
73普通螺紋結合的互換性157
74圓錐配合的互換性163
習題7176
8圓柱齒輪傳動的互換性及檢測178
81概述178
82圓柱齒輪精度的評定指標及檢測180
83齒輪坯精度和齒輪副精度的評定指標190
84圓柱齒輪精度標準及其應用194
習題8202
9尺寸鏈203
91概述203
92極值法206
93統(tǒng)計法209
習題9212
10機械零件測量基礎213
101卡尺213
102千分尺219
103百分表224
104內徑百分表226
105塞尺228
習題10229
附錄230
參考文獻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