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的念珠》名字源自一串佛珠,一串詩人奶奶生前留下的佛珠 。為了紀念那些只能在夢中相見的身影,詩人無數(shù)次的禱告,無數(shù)次向天空吶喊,哪怕是一次虛無縹緲的身影,也請帶上最真最誠的祝愿!收集的詩歌很多內(nèi)容都描寫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信仰的追求與對生活的反思。
《阿媽的念珠》名源自一串佛珠,一串奶奶生前留下的佛珠 。
為了紀念那些只能在夢中相見的身影,詩人無數(shù)次的禱告,無數(shù)次向天空吶喊,哪怕是一次虛無縹緲的身影,也請帶上他最真最誠的祝愿!
為“康巴作家群”書系序
阿 來
康巴作家群是近年來在中國文壇異軍突起的作家群體。2012年和2013年,分別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康巴作家群”書系第一輯和第二輯,共推出十二位優(yōu)秀康巴作家的作品集。2013年,中國作協(xié)、中國社科院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所、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等在北京聯(lián)合召開了“康巴作家群作品研討會”,我因為在美國沒能出席這次會議。在繼2015年、2016年后,2019年“康巴作家群”書系再次推出第五輯,含11位作家的作品。這些康巴各族作家的作品水平或有高有低,但我個人認為,若干年后回顧,這一定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康巴(包括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區(qū)、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這一區(qū)域,歷史悠久,山水雄奇,但人文的表達,卻往往晦暗不明。近七八年來,我頻繁在這塊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處游歷,無論地理還是人類的生存狀況,都給我從感官到思想的深刻撞擊,那就是這樣雄奇的地理,以及這樣頑強艱難的人的生存,上千年流傳的文字典籍中,幾乎未見正面的書寫與表達。直到兩百年前,三百年前,這一地區(qū)才作為一個完整明晰的對象開始被書寫。但這些書寫者大多是外來者,是文藝理論中所說的“他者”。這些書寫者是清朝的官員,是外國傳教士或探險家,讓人得以窺見遙遠時的生活的依稀面貌。但“他者”的書寫常常導致一個問題,就是看到差異多,更有甚者為尋找差異而至于“怪力亂神”也不乏其人。
而我孜孜尋找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的自我表達:他們自己的生存感。他們自己對自己生活意義的認知。他們對于自身情感的由衷表達。他們對于橫斷山區(qū)這樣一個特殊地理造就的自然環(huán)境的細微感知。為什么自我的表達如此重要?因為地域、族群,以至因此產(chǎn)生的文化,都只有依靠這樣的表達,才得以呈現(xiàn),而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呈現(xiàn),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存在。
未經(jīng)表達的存在,可以輕易被遺忘,被抹煞,被任意篡改。
從這樣的意義上講,未經(jīng)表達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存在。
而表達的基礎是認知。感性與理性的認知:觀察、體驗、反思、整理并加以書寫。
這個認知的主體是人。
人在觀察、在體驗、在反思、在整理、在書寫。
這個人是主動的,而不是由神力所推動或命定的。
這個人書寫的對象也是人: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人,生產(chǎn)關系中的人,族群關系中的人,意識形態(tài)(神學的或現(xiàn)代政治的)籠罩下的人。
康巴以至整個青藏高原上千年歷史中缺乏人的書寫,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神學等級分明的天命的秩序中,人的地位過于渺小,而且過度地順從。
但歷史終究進展到了任何一個地域與族群都沒有任何辦法自外于世界中的這樣一個階段。我曾經(jīng)有一個演講,題目就叫做《不是我們走向世界,而是整個世界撲面而來》。所以,康巴這塊土地,首先是被“他者”所書寫。兩三百年過去,這片土地在外力的搖撼與沖擊下劇烈震蕩,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終于醒來。其中的一部分人,終于要被外來者的書寫所刺激,為自我的生命意識所喚醒,要為自己的生養(yǎng)之地與文化找出存在的理由,要為人的生存找出神學之外的存在的理由,于是,他們開始了自己的書寫。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才講“康巴作家群”這樣一群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自我書寫者的集體亮相,自然就構(gòu)成一個重要的文化事件。
這種書寫,表明在文化上,在社會演進過程中,被動變化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變成了主動追求的人,這是精神上的“覺悟”者才能進入的狀態(tài)。從神學的觀點看,避世才能產(chǎn)生“覺悟”,但人生不是全部由神學所籠罩,所以,入世也能喚起某種“覺悟”,覺悟之一,就是文化的自覺,反思與書寫與表達。
覺醒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當文學的眼睛聚光于人,聚光于人所構(gòu)成的社會,聚光于人所造就的歷史與現(xiàn)實,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才煥發(fā)出光彩與活力。也正是因為文學之力,某一地域的人類生存,才向世界顯現(xiàn)并宣示了意義。
而這就是文學意義之所在。
所以,在一片曾經(jīng)蒙昧許久的土地,文學是大道,而不是一門小小的技藝。
也正由于此,我得知“康巴作家群”書系又將出版,對我而言,自是一個深感鼓舞的消息。在康巴廣闊雄奇的高原上,有越來越多的各族作家,以這片大地主人的面貌,來書寫這片大地,來書寫這片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激變、前所未有的生活,不能不表達我個人最熱烈的祝賀!
文學的路徑,是由生活層面的人的摹寫而廣泛及于社會與環(huán)境,而深入及于情感與靈魂。一個地域上人們的自我表達,較之于“他者”之更多注重于差異性,而應更關注于普遍性的開掘與建構(gòu)。因為,文學不是自樹藩籬,文學是橋梁,文學是溝通,使我們與曾經(jīng)疏離的世界緊密相關。
(作者系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這是作者為“康巴作家群”書系所作的序言)
才仁久丁,藏族,玉樹囊謙人,筆名沐光,現(xiàn)居青海西寧,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玉樹州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6年參加浙江作家高級研修班學習,同年入吉林大學文學院進修。作品散見于:《青海湖》《參花》《中國草根》《丹山》《雪蓮》《中國漢詩》《燕京詩刊》《中國詩》《詩歌地理》《威寧詩刊》等各刊物并選入多部年選。獲《燕京中國精英詩人榜》二等獎。
第一章 渡心
瑪吉阿米/003
意佛/004
布谷鳥和我/005
拋售和賤賣/006
凡塵觀想/007
越/008
三個響頭/009
標志/010
化鷹飛九天/011
我的兄弟叫死亡/012
嘉那瑪尼的渡咒/014
血,雪/015
獨傲的海馬/016
獨葉/017
萬物無終/018
死亡預想/019
囚籠鳥/020
離開——左窗/021
沒落的經(jīng)堂/022
影子的生命/023
獨角的羚羊/024
藏生緣/025
救贖/026
消失的倉央嘉措/028
半影未來佛/030
天葬臺/031
崗/032
憶思親/033
本善心/034
當爺爺/035
……
第一章
渡心
瑪吉阿米
淡淡的酥油茶里照進了陽光
仿佛那一刻得到了加持
與八廓街路上的朝圣佛光
一同卷入了茶味
探進了心臟
瑪吉阿米
門前回眸
五百世肩并肩
差錯而過
瑪吉阿米
窗前遙望
五世間輪回過渡
不離不棄
意 佛
在圣城丟下了太多記憶
想不起那桑煙漫城時的佛光
八廓街的奇跡是那夢牽魂繞的世俗中還有的存真
那飲酒過量的扎吉拉毛是不是也想去嘗嘗林古路中阿卡包子的風味
那覺吾所化的坐寺老人用滄桑歲月聲對自己吟唱六字真言
朝圣者的佛珠滾動著歲月所化的年輪里有著六道輪回的印記
回途和尚背著經(jīng)文拄著木杖渡過了雅魯藏布江分流的小河
桑葉寺的白公雞鳴起了法號般的吼聲
仿佛在敲擊著無明中的眾生
那渡河的船家戴著頭巾望著遠處起落的蓮花
布谷鳥和我
會不會死在他鄉(xiāng)
那時夢境里
有銀杏葉和鳥兒鳴叫
那是一樣的布谷鳥
時刻回憶老家
平房依然在
門口的老奶奶
已經(jīng)不在
山也變
成了光禿禿模樣
那只幼狼長大了
昨晚我聽到有狼嚎
知道我回到家了吧
布谷陪伴
每叫一聲
我記一句
寄給那原來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