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大百科全書》編纂過程中,編者一直強調五個方面:①全面性。力求集廣西古今知識之大成,全面、系統(tǒng)、翔實地介紹廣西各個門類、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情況,不能有重要知識遺漏;而且,對每一個重要的知識主題,要盡可能地概括其歷史和現(xiàn)狀,講清核心知識。②科學性。自始至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注重準確性、客觀性,要求“精”字當頭。在實際工作中,不僅力求做到精心設計、精心撰稿、精心審定、精心統(tǒng)編、精心印制,而且每一步完成之后都進行質量驗收。③地方性。從概述文章和條目的設計,到撰稿、審定乃至各卷統(tǒng)編,始終注重突出廣西特色——中國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沿江的民族自治區(qū),力求把廣西區(qū)位優(yōu)勢、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等貫穿于每一卷、每一篇概述文章和眾多條目的釋文中。④時代性。全書既強調兼顧古今,又要求以今為主,以反映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歷程和成果為重點;在資料的選取上,則要求在具有穩(wěn)定性、科學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采用*資料,把*成果奉獻給廣大讀者。⑤實用性。為充分發(fā)揮百科全書特有的兼具工具書的檢索功能和一般圖書的閱讀功能,使全書既便于讀者查檢,又便于讀者閱讀,《廣西大百科全書1~13》進行一系列新的嘗試:各卷設置系列組條,配置系列組圖;各卷正文按分類編排;各卷盡可能地配備各個門類的概述性文章和各個方面的綜述性條目;多數(shù)卷編有大事記;各卷前有分類目錄、圖照目錄,后有條目標題筆畫索引和按音序編排的內容分析索引。
《廣西大百科全書·政治·法制·軍事》
政治
政治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
奴隸制政治制度
封建制政治制度
[近代政治制度]
清末政治制度
太平天國政治制度
中華民國前期政治制度
中華民國中后期政治制度
工農民主政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政治機構
[古代政治機構]
嶺南五管(見歷史卷同名條)
桂州都督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容州都督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邕州都督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廉州沿海溪洞巡檢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巡檢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左右江宣慰司都元帥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道宣撫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帥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見歷史卷廣西行省改承宣布政使司)
土巡檢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裕民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永定長官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永順長官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永順副長官司(見歷史卷同名條)
蒼梧總督軍門(見歷史卷同名條)
[近代政治機構]
廣西團練總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保甲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邊防督辦(見歷史卷同名條)
南寧巡警總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全省自治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咨議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巡警道(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勸業(yè)道(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憲政籌備處(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議院(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軍政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都督府(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清鄉(xiāng)總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議會(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督軍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民政公署(見歷史卷廣西民政長)
廣西全邊對汛督辦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各地鎮(zhèn)守使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巡按使公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將軍行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清賦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長公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籌餉局(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護軍使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西江善后督辦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全省綏靖處督辦公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政府委員會(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政治委員會(見歷史卷同名條)
軍委會桂林行營(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臨時參議會(見歷史卷同名條)
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保安司令部(見歷史卷同名條)
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廣西分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廣西省參議會(見歷史卷同名條)
桂林綏靖公署(見歷史卷同名條)
華中軍政長官公署
廣西行政督察區(qū)
右江蘇維埃政府
右江革命委員會(見右江蘇維埃政府)
左江革命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機構]
[權力機關]
[人民代表會議]
……
《廣西大百科全書·科學·教育》
《廣西大百科全書·當代人物》
《廣西大百科全書·社會》
《廣西大百科全書·經(jīng)濟》
《廣西大百科全書·歷史》
《廣西大百科全書·地理》
《廣西大百科全書·民族》
《廣西大百科全書·體育·衛(wèi)生》
《廣西大百科全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