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yuǎn)山孤旅:從巴彥喀拉、阿尼瑪卿到三江源
定 價:56 元
- 作者:孫重人
- 出版時間:2020/7/1
- ISBN:9787559639547
- 出 版 社: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 中圖法分類:I267.1
- 頁碼:27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三江源,群峰峻嶺綿延,山原荒漠迢遙,雪山冰川磅礴,森林草原蒼莽,江湖濕地縱橫,地域神秘,個性卓立,其地質(zhì)與生物獨特性全球絕無僅有。黃河、長江、瀾滄江等大江大河在此孕育,悠久的東方文明從這里娩出。作者深入探尋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qū),看山,聽水,走蠻荒,訪遺跡,親近生物,拾得斑斕,躬行記錄那些粗獷且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傳奇,思考那里撲朔迷離的自然與人文生態(tài),見微知著,在理性和世俗之間,找到一種精神平衡。
三江源,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匯地帶。歷史上,來自中原的漢文化,來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與來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在沖突中走向融合,發(fā)生了無數(shù)的傳奇故事。作者深入探尋巴顏喀拉、阿尼瑪卿山及三江源地區(qū),觀察、感知、記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視覺與精神的優(yōu)美畫卷。
在路上
據(jù)《禹本紀(jì)》載:昆侖,其高二千五百里。昆侖山海拔之高,毋庸置疑。我以為《禹本紀(jì)》此處是一個泛指,并非實際海拔高度,而是要到達(dá)那一高度的距離,從中原出發(fā),逐漸攀升之后的距離。
多年來,我的獨行之旅,除了高原還是高原,除了西部仍是西部,從一個偏僻之地駛往另一個偏僻之地,無一例外,尤其對于青藏高原,因著一種情懷的驅(qū)動,我始終矢志不渝。此前,我一般都會選擇在當(dāng)?shù)刈廛嚕赣盟緳C,這次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駕行。在計劃了許久、做足行前功課、準(zhǔn)備好必要物資后,我們一行四人,駕駛著一輛越野車,選擇高原上氣候條件適宜的八月,行駛兩千多公里后,抵達(dá)昆侖山東延部分,巴顏喀拉山脈的東部邊緣。
中國的地形西高東低,從南海之濱深圳出發(fā)的我們,借助優(yōu)越的高速公路網(wǎng)快速行進(jìn),駕車經(jīng)廣西進(jìn)入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再隨著地勢的逐漸抬升,進(jìn)入川西高原。前往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汽車需穿越汶川和理縣間的河谷地區(qū),而去往紅原之路是一條捷徑,第一站便是紅原大草原。
查真梁子,我們此行的一個高處,是川西高寒草原上的一處地理坐標(biāo),位于209 省道旁。目前,從成都方向前往那兒無須刻意繞道,便能直接到達(dá)。查真梁子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它的海拔高度已超過四公里,是中國東部與西部自然風(fēng)貌的分界區(qū),而且它還是長江與黃河最東端的分水嶺。雖說查真梁子是一個地理坐標(biāo),但橫向看,它其實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山脈不長也不寬,卻是巴顏喀拉山脈東端的延伸。在翻山的過程中,我們遠(yuǎn)遠(yuǎn)看見山腰建有一座亭子。站在望江亭之上,可領(lǐng)略長江源頭之水,它預(yù)示著,我們的一只腳已踏入中國西部;縱向看,這里曾是松潘若爾蓋古湖的一部分,由于地面沉降,湖水填充,使其河網(wǎng)密布,阡陌縱橫。在漫長的地質(zhì)變遷過程中,黃河與長江曾在此長期博弈,最終形成一大片高寒濕地草原。
八月的高原,溫暖芬芳,我們就這樣踏入令人神清氣爽的西部,領(lǐng)略這里廣袤與空曠之間的自然稟賦,感受濃郁的西部民族的風(fēng)情與文化,產(chǎn)生了一種遠(yuǎn)離都市之后脫胎換骨的感覺,儼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旅行者。我們登上分水嶺花崗巖紀(jì)念碑觀景臺,遠(yuǎn)眺大自然之魅力,公路在山下蜿蜒,遠(yuǎn)山、河流和草原,在陽光照耀下點點閃閃。但你若想在此將黃河和長江盡收眼底,卻仍然無法做到。領(lǐng)略黃河之美,還得從北山下坡之后才行。
查真梁子分水嶺立于地勢相對平緩的高原面,曾幾何時,黃河、長江的許多支流在此交錯博弈,難分彼此。河流在相互“襲奪”的過程中,讓這片區(qū)域變得水起風(fēng)生。如今,長江水系諸河水量大,水勢強勁,略勝一籌,成為襲奪河,而黃河則成為被奪河。例如,曾經(jīng)的白河源頭,被大渡河襲奪后,在此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襲奪灣,原本向北流的河水轉(zhuǎn)往南流。這是典型的襲奪現(xiàn)象,目前在查真梁子上無法欣賞,我只能站在高處展開想象。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黃河,曾經(jīng)的襲奪者,如今被奪,將主動權(quán)交給長江。我想,正是地質(zhì)構(gòu)造和氣候的這種變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長久以來,黃河與長江通過不斷襲奪、串聯(lián)、兼并和重組,最終形成現(xiàn)今的水系格局。對于這種自然景觀,其他地方或許也存在,但絕對不會像查真梁子這般直觀,如此蕩氣回腸,充滿滄桑感和歷史感。這就是中國西部磅礴、沉靜的山脈擁有的定力,帶給人清晰與真實,豐富人們的想象力。親密接觸的黃河與長江,在此構(gòu)建起中國的“兩河流域”,形成東方文明之源點。這些歷史變遷令人沉迷,也讓我們向前看得更遠(yuǎn)。
查真梁子是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隔山相聚后的最后道別。從此,它們在界定了各自的地理環(huán)境之后,北歸南渡,分道揚鑣,經(jīng)幾千公里奔流后,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
紅原大草原開闊無邊,是一處高原上的牦牛王國。從西邊跋涉而來的巴顏喀拉山脈到此已成強弩之末。黃河不再咆哮,“九曲黃河第一灣”讓它變得溫順,在草原濕地中靜靜地流淌。至此,這里的每一條小河小溪都已是黃河的一個組成部分,涓涓細(xì)流,九曲回腸,孕育著高原上的一切生靈。
巴顏喀拉的雪氣已然消融,黃河也像小魚一樣到處游動了,整個曼扎塘切波(大草原)都有黃河,都有黃河的神經(jīng)。一個個帳篷的坑里浸滿了黃河水,一個個牛蹄印里也有了小蝌蚪游動,映了一片霞光或孤零零的瑪尼旗桿……
馬壽宇是阿壩的本土作家,在他的《巴顏喀拉的黃河》一書中,對這片土地,他用溫婉如玉的語言,表達(dá)著激情四溢的心境。
高原的夏天去得快,秋天來得早,兩者同樣短暫易逝。八月,紅原大草原上的植被已進(jìn)入盛極而衰的轉(zhuǎn)換時節(jié),草色逐漸由青變黃,只剩下一叢叢孤寂的紅柳在執(zhí)著守望,當(dāng)然,這種守望還有草原上成群的牦牛和羊群,以及忙于收獲存儲草料的牧民。
在距離紅原縣城約三十公里處,道路分岔,阿壩向西,而我們這次將要從這里起步,向著黃河和長江的上游繼續(xù)探尋,翻山越嶺,直擊橫空出世的莽莽昆侖。
如一位朋友所說,內(nèi)心真正喜歡的事物,哪怕是跋山涉水也要去相見。
孫重人,自在獨行者,深圳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好閱讀、旅行和寫作,關(guān)注博物學(xué)和自然人文生態(tài)。已出版《書緣》《讀來讀往》《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等讀書、旅行札記,其中《荒野行吟》一書曾獲“中版好書2017年度榜/文學(xué)藝術(shù)十大好書”和第四屆“深圳十大佳著”(非虛構(gòu)文學(xué))。
自序 遙遠(yuǎn)的“邊地”
前言 在路上
第一章 高原腹地,山之邊緣
來到阿壩/ 大山邊緣的“秘境”/ 神山圣湖年保玉則/瑪柯河谷的清流
第二章 大山深處的一片凈土
走進(jìn)巴顏喀拉腹地/ 草原上的盛典/ 黃河流經(jīng)的第一城/ 埡口之上看風(fēng)景/ 野性生命的力量
第三章 河流在這里拐了個彎
大山深處的中心城市/ 斷然止步的昆侖/ 阿尼瑪卿一日游/ 高山植物綠絨蒿/ 果洛,一部鮮活的歷史
第四章 黃河遠(yuǎn)上,白云之間
鄂陵湖畔“觀海”/ 濕地,生靈庇護(hù)所/ 高原上的古羌之謎/ 吐谷渾之殤
第五章 唐蕃古道上的記憶
高原的、康巴的玉樹/ 一部關(guān)于玉樹的書/ 勒巴溝里的故事/ 世間第一嘛呢城
第六章 三江源,水從天上來
大浪淘沙通天河/ 探險長江第一灣/ 穿越日阿東拉無人區(qū)/ 國家公園的想象
第七章 秘境巴艾涌大峽谷
莫云,純真的莽原/ 色如沃丹的地貌/ 一個動植物王國/ 峽谷深處有人家
第八章 清泉孕育了雅礱江
離太陽最近的“部落”/ 清波漫流扎溪卡/ 阿須草原上的雄鷹/ 走在沙魯里山邊緣
第九章 山峻谷深的“塊體”
板塊褶皺里的脈動/ 一條神秘的河/ 草原上的海天佛國/ 山谷里的那一抹紅/ 回聲:一場精神之旅
后記 行者有道
自序 遙遠(yuǎn)的“邊地”
前言 在路上
第一章 高原腹地,山之邊緣
來到阿壩/ 大山邊緣的“秘境”/ 神山圣湖年保玉則/瑪柯河谷的清流
第二章 大山深處的一片凈土
走進(jìn)巴顏喀拉腹地/ 草原上的盛典/ 黃河流經(jīng)的第一城/ 埡口之上看風(fēng)景/ 野性生命的力量
第三章 河流在這里拐了個彎
大山深處的中心城市/ 斷然止步的昆侖/ 阿尼瑪卿一日游/ 高山植物綠絨蒿/ 果洛,一部鮮活的歷史
第四章 黃河遠(yuǎn)上,白云之間
鄂陵湖畔“觀!/ 濕地,生靈庇護(hù)所/ 高原上的古羌之謎/ 吐谷渾之殤
第五章 唐蕃古道上的記憶
高原的、康巴的玉樹/ 一部關(guān)于玉樹的書/ 勒巴溝里的故事/ 世間第一嘛呢城
第六章 三江源,水從天上來
大浪淘沙通天河/ 探險長江第一灣/ 穿越日阿東拉無人區(qū)/ 國家公園的想象
第七章 秘境巴艾涌大峽谷
莫云,純真的莽原/ 色如沃丹的地貌/ 一個動植物王國/ 峽谷深處有人家
第八章 清泉孕育了雅礱江
離太陽最近的“部落”/ 清波漫流扎溪卡/ 阿須草原上的雄鷹/ 走在沙魯里山邊緣
第九章 山峻谷深的“塊體”
板塊褶皺里的脈動/ 一條神秘的河/ 草原上的海天佛國/ 山谷里的那一抹紅/ 回聲:一場精神之旅
后記 行者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