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政治: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文集》為彭肜教授多年來從事藝術批評的論文結集。根據(jù)研究內容分為六編:“文化與族群”“性別與身體”“空間與地域”“此在與命運”“歷史與話語”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目光的政治:中國當代藝術批評文集》內容涉及當代藝術家評論、圖像理論、視覺理論研究等,將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藝術實踐結合起來,從各個方面展示了當代藝術學學者對當代藝術的思考和探索。
彭肜,哲學博士,文藝學博士后,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學術專著《全球化與中國圖像:中國新時期油畫本土化思潮研究》(2005)、《藝術批評學》(2008,合著)、《此在的圖像:傳統(tǒng)話語與當代藝術》(2011)、《鄉(xiāng)土的譜系:中國當代鄉(xiāng)土美術研究》(2011)、《永恒的原鄉(xiāng)——中國當代生態(tài)美術研究》(2015,主編)、《重構景觀:中國當代生態(tài)藝術思潮研究》(2018,合著)等,主要從事藝術理論與批評研究。
第一編 文化與族群
視覺他者化: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身份
全球語境與中國圖像——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油畫民間本土化思潮
圖像影響與圖像重構: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圖像的西方影響與中國特性
圖像重構與語匯創(chuàng)新——周虹藝術的圖像意味與波普語匯
“藝術不可能全球化”——陳安健教授訪談錄
第二編 性別與身體
踩著“超性別反抗”的藝術節(jié)拍
落寞的身體:重造新古典寫實繪畫的現(xiàn)代感——蔣煥的寫實油畫與身體圖像
透明的憂傷:王小雙與都市女性的身體、心靈和世界
從“性別反抗”到“性別游戲”——王清麗女性繪畫的反抗性與游戲感
身體觸知的回歸——當代藝術的身體知覺視角
第三編 空間與地域
四川鄉(xiāng)土美術三十年回顧:1978-2008
后工業(yè)社會語境中的新鄉(xiāng)土繪畫
“邊地圖志:四川當代藝術十人展”前言
走向“藝術參與”開筑“公共空間”——2010濃園年度展的精神氣質與價值取向
共生與同在——“圖像的共生:2012濃園10人油畫展”前言
全球語境與藝術共生——“圖像的共生:2014濃園中法當代藝術交流展”前言
濃園:引領中國西部文化藝術無限升級的“創(chuàng)意引擎”
超迴路:中歐藝術交流的逆影響與多通道——“超迥路2016:中國當代藝術家柏林邀請展”前言
“新鄉(xiāng)土”與中國鄉(xiāng)土美術傳統(tǒng)之重構——“重訪鄉(xiāng)土:四川新鄉(xiāng)土繪畫2015巴黎邀請展”前言
中國西南當代“新鄉(xiāng)土”風景繪畫的新知覺與新狀態(tài)——“境界一西南色彩:油畫風景作品展”前言
市井的圖像生命的挽歌——陳安健“茶館”系列油畫的地域、眾生與世界
游心·寓目——王建彬當代水彩風景畫展前言
具像摹寫與圖像拓造——蔣煥2015“拓之Touch”系列作品之“油彩紙本”和“木炭素描”
風景的啟迪:在風景消逝的年代眺望風景——“風景啟示錄:余明當代風景油畫展”前言
風景寫生:觸覺與現(xiàn)場的重返——“荒野筆記:余明當代風景寫生油畫展”前言
穿越城市回歸本心——占山“穿越城市”系列油畫
古鎮(zhèn)消失時光追回——李本貴油畫長卷《上里古鎮(zhèn)》的觀看、地域與時間
將世界從沉睡中喚醒——楊坤風景藝術的漫漫征途
……
第四編 此在與命運
第五編 歷史與話語
第六編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第七編 大地與人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