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法象:用形象的眼光看中藥》繼承傳統(tǒng)本草學(xué)“象思維”特色,融合現(xiàn)代藥學(xué)新理論,并使之與中藥藥性、功效應(yīng)用等緊密結(jié)合,形成了以藥象理論揭示中藥獨特的藥理作用,闡釋“藥象”與“藥效”的一般規(guī)律,挖掘各單味藥的藥效特點與臨床意義的系統(tǒng)理論。
上篇 概論
第一章 中藥法象及其研究意義
第一節(jié) 中藥法象的含義與內(nèi)容
第二節(jié) 中藥法象的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中藥法象的學(xué)習(xí)方法
第二章 中藥法象的理論淵源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藥法象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jié) 中藥法象的理論構(gòu)建
第三節(jié) 中藥法象理論的發(fā)展
第三章 中藥法象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中藥性狀與中藥性能
第二節(jié) 藥物特殊性狀與功效
第三節(jié) 中藥性能與中藥性狀融合互參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jié) 發(fā)散風(fēng)寒藥
麻黃
荊芥
防風(fēng)
白芷
蒼耳子
第二節(jié) 發(fā)散風(fēng)熱藥
薄荷
牛蒡子
蟬蛻
桑葉
附藥:桑枝
菊花
葛根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jié) 清熱瀉火藥
石膏
淡竹葉
第二節(jié) 清熱燥濕藥
黃芩
黃連
黃柏
第三節(jié)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大青葉
附藥:板藍根
拳參
第四節(jié) 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
玄參
牡丹皮
赤芍
第五節(jié) 清虛熱藥
青蒿
第三章 瀉下藥
大黃
番瀉葉
第四章 祛風(fēng)濕藥
川烏
蘄蛇
金錢白花蛇
路路通
第五章 化濕藥
廣藿香
蒼術(shù)
厚樸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茯苓
附藥:豬苓
澤瀉
車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麥
茵陳
虎杖
第七章 溫里藥
附子
千姜
附藥:生姜
肉桂
吳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高良姜
第八章 理氣藥
陳皮
附藥:青皮
枳實
附藥:枳殼
木香
沉香
香附
薤白
檳榔
第九章 止血藥
小薊
附藥:大薊
地榆
槐角
三七
茜草
仙鶴草
艾葉
第十章 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jié) 活血止痛藥
川芎
延胡索
乳香
附藥:沒藥
第二節(jié) 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丹參
紅花
桃仁
牛膝
雞血藤
第十一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半夏
川貝母
附藥:浙貝母
第十二章 安神藥
朱砂
酸棗仁
附藥:柏子仁
遠去
第十三章 平肝息風(fēng)藥
石決明
羚羊角
天麻
全蝎
附藥:蜈蚣
僵蠶
第十四章 開竅藥
石菖蒲
牛黃
第十五章 補虛藥
第一節(jié) 補氣藥
人參
黨參
白術(shù)
甘草
第二節(jié) 補陽藥
補骨脂
沙苑子
冬蟲夏草
第三節(jié) 補血藥
當(dāng)歸
熟地
白芍
何首烏
第四節(jié) 補陰藥
北沙參
麥冬
枸杞子
女貞子
龜甲
附藥:鱉甲
第十六章 收澀藥
五味子
五倍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