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駕崩后,由于皇太子朱標(biāo)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先他而去,乃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建文帝。然而,建文帝剛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發(fā)動了“靖難之役”。1402年,燕兵攻陷了京師(今江蘇南京),燕王即位,是為明成祖。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時,皇宮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關(guān)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shù)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也就成了一樁爭訟不覺的歷史懸案。在各種史料中,關(guān)于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描述,基本都以“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作為他傳奇一生的終結(jié)點。燒死?密道遁逃?山野為僧?——這個皇帝的生死,成了600多年懸而未決的“明朝謎案”;谶@一背景,明史專家、金陵鐵嘴馬渭源先生編撰的本書,破解了這一謎案。 該書是目前國內(nèi)為止第一部全面介紹建文帝的專著。她的問世,澄清了建文帝的生死之謎;澄清了建文帝逃亡何處之謎;澄清了建文帝歸葬之謎;澄清了寧德支提寺袈裟與寧德上金貝古墓相合互證,又與明代官方史書相合互證;澄清了考古現(xiàn)場建筑古物與已確定明初造型風(fēng)格相吻合,古物與古書記載再度吻合。更可貴的是馬渭源先生從寧德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與明初人文環(huán)境出發(fā)考察了建文帝出亡福建寧德的可行性問題,既用了正史《明史》、《明實錄》,又引用了當(dāng)?shù)氐姆街九c文人筆記,甚至結(jié)合了一些民間傳說,其大貢獻在于不僅發(fā)現(xiàn)了潛伏在浙江、福建的“親建文帝”分子,而且還找到了《明神宗實錄》中244個福建籍“建文奸黨”分子的蒙難的歷史,再結(jié)合正史與野史中建文帝披緇出亡的史料記載,進一步夯實了建文帝最終出亡福建寧德的學(xué)術(shù)根基。馬渭源先生的論證:袈裟與史料相合,袈裟與古墓相合,古墓又與史料相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此觀之,600年來明代謎案終可劃句。
馬渭源,1962年生,1982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蘇州郊縣任中學(xué)歷史老師、1989年考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攻讀中國古代史(明清史方向)碩士研究生,1992年畢業(yè),并獲歷史學(xué)碩士學(xué)位,現(xiàn)為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編審,并在南京多所高校兼職、
曾在全國人文社會科學(xué)核心期刊《南京社會科學(xué)》、《中國大學(xué)教學(xué)》和有國際影響的澳門《中西文化研究》等雜志上發(fā)表數(shù)十篇學(xué)術(shù)論文,出版《大明帝國:從南京到北京》之《奇特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卷》(上、下冊)、《大明帝國:從南京到北京》之《文弱的書生皇帝朱允炆卷》等學(xué)術(shù)著作和《大明王朝在南京》之《奇特的開國皇帝未元埠》系列DVD,負責(zé)主持編緝出版國家“十一五”重點電子音像出版物規(guī)劃項目《明文化系列》。
他是南京電視臺《金陵往事》首位主講人、南京市文化品牌《市民學(xué)堂》主講人、江蘇省文化品牌《江蘇人文講堂》主講人、江蘇教育電視臺《城市傳奇》常任嘉賓、安徽電視臺《新安大講堂》主講人、安徽電視臺海外中心特邀嘉賓、中央電視臺《發(fā)現(xiàn)之旅》特邀嘉賓,福建寧德《三都澳講壇》主講人,曾在南京電視臺主講大型系列歷史文化講座《大明王朝在南京》(118集),多次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城市傳奇》和中央電視臺《發(fā)現(xiàn)之旅》,近期又在安徽《新安大講堂》開講《大明帝國傳奇人物系列》,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被眾多媒體譽為“南京易中天”。
第1章 第一謎案云山霧罩
“正史”上的建文帝兩種不同的死法
第一種說法——燒死了
第二種說法——上吊了
拷問“正史”中建文帝—個人居然有兩種死法的原因
建文帝如果被火燒死了,那么建文帝的陵墓應(yīng)該在南京的何處呢?
既然明朝人沒法肯定,那么清朝人編撰的《明史》(“殿本”)憑什么要說“建文帝燒死了”?
第2章 朱棣“心病”十大疑惑
“清宮三日”,朱棣是在找建文帝后宮里的美女?
朱棣登基的一個潛在的障礙——建文皇太子到哪里去了?
朱棣把建文帝的第三子怎么樣了?
朱棣挖地三尺就是找不到先前皇帝的寶璽,那么寶璽到了哪里去了?
永樂帝朱棣抓住并囚禁建文朝的主錄僧溥洽到底是為什么?
胡淡外訪是為了尋訪仙人張三豐,你信嗎?
鄭和下西洋到底為了什么?
主持出使海外的鄭和身份很特別,與朱棣的軍師姚廣孝過往甚密
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與道衍住持的廣孝教寺“恰巧”在同一地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里有錦衣衛(wèi),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
鄭和下西洋之前,朱棣曾向鄰國朝鮮索要過建文朝逃亡者
御弟朱穗“胡言亂語”,無形之中觸及了一個大明皇家秘密,這個秘密是什么?
有人謊報建文帝下落,朱棣居然真派人去查了,這說明了什么?
已有錦衣衛(wèi),又增設(shè)東廠,朱棣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么?
第3章 建文出亡兩次“欽定”
南京“燕王告天文” 朱棣實際上已勒石宣告建文帝出亡了
乾隆四十二年定本:明故宮中燒死的是建文帝正妻馬皇后,非建文帝!
第4章 逃離南京亡命天涯
逃離南京
建文帝身邊有個了不得的神算子程濟
朱元璋臨終前留下神秘的鐵盒子救了建文帝的命
建文君臣是怎么逃離明皇宮的?
南京神樂觀建文君臣定下出亡之計
亡命天涯
建文帝本來要到浙江浦江的,結(jié)果卻跑到了吳江去避難,最終又上了云南
漏洞百出的“完美答案”——建文帝出亡后歸葬于北京西山
對錯誤結(jié)論的剖析
建文帝全國“漫游”
第5章 寧德考古揭秘懸案
華嚴(yán)寺云錦袈裟“出世”,“暴露”建文帝最終出亡秘密
云錦、袈裟為何物?
八吉祥等圖飾特征告訴人們:華嚴(yán)寺云錦袈裟應(yīng)為明代早期的一件法衣
佛教圖飾在華嚴(yán)寺云錦袈裟整體中不占主導(dǎo),說明袈裟主人身份很特別?
寧德華嚴(yán)寺袈裟緣邊圖飾至少向世人“表明”:該袈裟與大明皇家有關(guān)
寧德華嚴(yán)寺“九五之尊”龍飾主題云錦袈裟向世人“表明”:它與大明皇帝有關(guān)
萬歷朝官方史書和明萬歷年間支提寺重建目擊者謝肇涮所作的“碑記”等告訴我們:支提寺五爪龍袈裟不是萬歷朝明廷所賜的!
從南京云錦的織法與用料等方面來看:寧德支提寺袈裟不是萬歷朝的!
支提寺五爪龍袈裟也不是清代的
華嚴(yán)寺云錦袈裟“出世”,“暴露”建文帝最終出亡的秘密
上金貝古墓“奇巧”多多,實為明建文帝魂歸地
寧德上金貝寺古墓不是元末明初僧人墓
寧德上金貝古墓應(yīng)為明建文帝陵寢
建文帝最終出亡寧德,600年第一懸案破解?!
第6章“文”“物”相合出亡寧德
千鉤百索,只字不留——建文帝出亡之事
永樂朝朱棣寵信酷吏陳瑛說:不拿建文君臣開刀,我們這些人怎能出名?
從朱棣到朱瞻基三十余年充斥著對建文君臣的殺氣
史料中建文帝出亡福建的蛛絲馬跡
靖難戰(zhàn)爭中大寧總兵官劉貞戰(zhàn)敗后回朝廷,居然先上福建再回南京,為何?
朱棣登基后的詔諭內(nèi)容增益變化說明了什么?
永樂元年朱棣任命“六親不認”的“冷面寒鐵”周新巡按福建,巧合嗎?
鄭和是從永樂三年開始不斷下西洋,且其正式啟航地是在福建,就這么巧?
以秘密刺察建文帝下落為其主要使命的朱棣心腹密使胡濙居然也到了福建,巧?
更有洪武以后福建寧德周圍有著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軍事布防
文獻史實與考古實物相合:建文帝最終出亡福建寧德
建文帝曾現(xiàn)福州雪峰寺
并無多少佛教信仰的篡位皇帝朱棣敕賜建造寧德華藏寺背后的動機
來路不明的皇家“龍種”朱棣之宗教信仰是什么?
皇爺爺臨終留鐵篋,皇孫兒臨難披袈裟
第7章 超常思維認識幾何?
永樂皇帝為何要“批發(fā)”女兒?
“金蟬脫殼”之計?
東南一帶“潛伏”著“親建文”人士
上福建最妥當(dāng)、最安全?
后記
“清宮三日”,朱棣是在找建文帝后宮里的美女? 金川門事變以后,燕軍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南京城,朱棣志得意滿地來到了明皇宮,這些年來日思夢想他所要的不就是今天的這一刻——馬上登基即位,不,朱棣可沒有這么膚淺,他還有更為緊要的事要做,那么朱棣來到明皇宮里最先干的是什么緊要事?對此史書留下了“清宮三日”的字樣,有人說,那是朱棣為了占有建文帝宮中漂亮的美人,是嗎? 按照中國歷來的傳統(tǒng):攻占前朝的首都與皇宮就意味著要占有前朝皇帝所擁有的一切,包括他心愛的美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六國宮中的美人全被送到了咸陽的阿房宮;晉武帝司馬炎滅了建都南京的東吳政權(quán),東吳主孫皓的上萬名美人全被送到了洛陽供司馬炎一人享用,司馬炎一人忙不過來,就每晚乘了羊車任由山羊跑到哪里就在哪個美人那兒過夜,所以說“清宮”這等事在歷史上尤其是改朝換代時十分常見。但明初這場皇位爭奪戰(zhàn)不同于以往,因為帝位爭奪雙方是叔叔與侄兒,叔叔占有了侄兒媳婦,那叫什么?亂倫!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釋放”,但朱棣并沒有這樣做,那么他到底又是進行怎么樣的“清官三日”? 對此,《明實錄》、《明史》等“正史”并沒有直接地說明白,但在《明史》成書前的一些史書中則有所披露。查繼佐在他的歷史著作《罪惟錄》中是這樣記載的:“(金川門之變后),(宮)內(nèi)大火,(建文)帝與皇后馬氏暴崩,為六月之十有三日也。或云帝薙發(fā)出亡,燕王清官三日,宮人指所焚尸以應(yīng),遽出尸灰燼中,王俯而哭之曰:‘犀無知,至此乎?’用學(xué)士王景彰義發(fā)喪,以天子禮葬之。宮人遭戮略盡,惟得罪(建文)帝者獲存。”(查繼佐:《罪惟錄》,帝紀(jì)卷之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版,P69) 比查繼佐的《罪惟錄》成書更早的、由谷應(yīng)泰主持撰寫的《明史紀(jì)事本末》一書中對朱棣“清官三日”之事及其所要達到的目的說得更為明確。燕軍進入南京城以后,朱棣清宮三日,凡是宮中的宮人、女官和太監(jiān)幾乎全部被殺,只有得罪過建文帝的被留了下來。那么朱棣為什么要這么干?據(jù)史書記載,朱棣曾詰問建文朝宮中之人:建文帝到底在哪兒?而在場的那些宮人和內(nèi)侍“皆指認(皇)后尸應(yīng)焉”。朱棣馬上令人將灰燼中的那具皇后尸體清了出來,然后對著那已經(jīng)燒焦了的尸體,擠出了幾點鱷魚的眼淚,大聲慟哭道:“小子唉,你怎么這樣不明事理唉,何苦要走到這一步呢!”(谷應(yīng)泰:《明史紀(jì)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 以上兩本史書都記載了朱棣“清宮三日”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確切的下落。那么找到了嗎?找到了,宮中之人指了一具已經(jīng)燒焦了的尸體說:那就是建文帝!朱棣信嗎?“信”了,他對著尸體大哭了一場。這里邊有個細節(jié)容易被人忽視,那就是既然有人在灰燼中“認出”了“建文帝 ”,朱棣的目的也達到了,那他為什么還要殺那么多的宮中之人?這被殺的宮中之人到底有多少呢?有的書上說是1000多人,有的書上說是3000多人。
我們根據(jù)建文帝寡欲、抑欲的個性特征來看,建文帝后宮里的人不會很多, 1000多人差不多了(包括太監(jiān)等后勤服務(wù)人員在內(nèi))。當(dāng)然,到底是3000人還是1000人,這并不是我們所要討論的重點,但這里邊有個常識性的問題,那就是朱棣殺宮中之人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他們交代出建文帝的下落,難道這 1000多號與建文帝關(guān)系尚好的人沒有一個是“軟蛋”,非得要殺盡才罷休?要知道這些美人與宦官畢竟不同于那些飽讀儒家經(jīng)典深受傳統(tǒng)忠孝禮儀熏陶的士大夫們。由此只能解釋為這樣:朱棣逮住了建文朝宮中之人后,每問一個,說不知道的就被處決掉,直至第1000個人(大致);或者這中間有人說了,那具燒焦了的尸體就是建文帝,朱棣也就將錯就錯,將那尸體認作是建文帝,對外馬上說建文帝被燒死了,從而在政治上宣告建文帝的“死刑”,以此來穩(wěn)定京師和全國的政治局面。但朱棣畢竟是只狡猾的狐貍,他的內(nèi)心十分明白——建文帝的真正下落還不靠譜,于是他一邊大殺沒有得罪過建文帝的宮中之人,另一方面又瘋狂屠殺建文朝的那些忠貞節(jié)烈之士,以絕對恐嚇的手段來撬開人們的嘴巴,達到最終將建文帝之下落弄得水落石出的目的。
。ā睹魇贰こ勺姹炯o(jì)一》卷5) 朱棣登基的一個潛在的障礙——建文皇太子到哪里去了? 朱棣進入南京以后不僅無法獲悉建文帝的確切下落,而且也找不到建文帝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太子朱文奎。按照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嫡長子繼承制的做法,如果建文帝真的找不到了,或者正如朱棣一行人內(nèi)心所希望的那樣——被大火燒死了,那么接替建文帝皇位的也輪不上這個“至親”“好”叔叔朱棣而應(yīng)該是建文太子朱文奎。
朱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明史·諸王三》卷118) 明代大史學(xué)家焦竑在他的《獻征錄》中也有相似的記載:“太子文奎,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君接位,立為皇太子,靖難兵入京,年七歲矣。莫知所終!保ń垢f編:《獻征錄·建文君太子傳》卷1,上海書店,1987年,第1冊,第64頁) 這怎么可能呢?一個貴為天子之子的7歲孩童、未來的皇位繼承人朱文奎居然在這場皇家大劫難中活不見人死不見尸? 惟一能解釋得通的是建文太子朱文奎逃跑了。對此,明末有名的史學(xué)家談遷在他的史學(xué)名著《國榷》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建文朝兵部侍郎襄陽人廖平在金川門之變后,保護著建文太子朱文奎偷偷地出了南京城,一路狂奔,逃到了廖平的老家湖北襄陽躲藏起來,后來廖平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朱文奎,從此建文太子成為了廖氏親族中的一員。沒過多久,鑒于風(fēng)聲日緊,廖氏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殺,舉族遷徙漢中;而廖平自己則隱匿到會稽一帶,充當(dāng)賣柴翁,自稱為“耶溪樵者”,為了保險起見,他還與會稽山中吳成學(xué)變換了姓名,號為雪庵,至死隱跡于民問。(談遷:《國榷·惠宗建文四年》卷12,中華書局1958年12月第1版,第1冊,P837) 既然7歲的建文太子可逃出南京城去,那么為什么建文帝就不能呢? 當(dāng)發(fā)現(xiàn)建文帝及其太子不見蹤影時,朱棣幾乎是本能性地感覺到,昔日日思夜想而今唾手可得的皇帝寶座會受到潛在的巨大威脅,于是他發(fā)了瘋似地“清宮三日”,挖地三尺要將建文帝父子“挖出來”。
朱棣把建文帝的第三子怎么樣了? 找不到建文帝及其皇太子,朱棣頓時有種莫名的恐懼,同時又火冒三丈,尤其是建文朝重臣鐵漢方孝孺不僅拒絕為他起草登基詔書,而且還時不時地點中了他的“命門”要害之處,方孝孺曾問朱棣:“既然你說你起兵靖難,為的是仿效周公輔政成王,如今成王不在了,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呢?” 有人認為,與其說方孝孺的率直與剛正刺激了朱棣的神經(jīng),毋寧說是方孝孺 “窮追猛打”似的追問“逼急”了朱棣。在虐殺了方孝孺“十族”后,陰鷙歹毒的朱棣似乎想起了方先生的“提醒”,于是他又將魔手伸向了明初“成王”——建文帝的弟弟。
據(jù)正史記載,建文帝共有5個兄弟:長兄朱雄英8歲時死亡,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標(biāo)的兒子中排行老二,因為長兄早亡,皇位繼承就輪到了他的頭上;老三朱允熥,為建文帝的同父異母弟,被封為吳王,朱棣登基以后將他降為廣澤王,遠放福建漳州,時隔4個月后的建文四年十月,他又被召回南京,廢為庶人,永樂十五年死于鳳陽牢獄中;老四朱允熞,建文帝的同母弟,被封為衡王,朱棣當(dāng)政以后將他降為懷恩王,徙居四川建昌,建文四年十月,與朱允熥同被召回,最后也死于鳳陽監(jiān)獄中;老五朱允■,建文帝的同母弟,初封為徐王,朱棣上臺后,將他降為敷惠王,與母呂太后同住在明東陵( 朱標(biāo)太子之陵),永樂二年改為甌寧王,永樂四年其住宅莫名大火,就此被活活燒死。(《明史·諸王三》卷118) 事實上朱棣并不是只對明初“成王”的弟弟們痛下毒手,他還對“成王 ”的兒子進行毫無人性的摧殘。據(jù)正史記載,建文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明史》中所說的“不知所終”的朱文奎;少子叫朱文圭,金川門之變時,他還是一個由別人抱在手里的2歲娃娃。朱棣來到明皇宮時,不僅下令取消建文帝的尊號,將這個只有2歲的小皇子廢為“庶人”,人稱“建庶人”,而且還將他送到中都鳳陽廣安宮給關(guān)了起來,一個來到這個世上只有兩年、原本與任何人都無冤無仇的小孩從此與世隔絕了5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