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要拿遙遠過去的啟示生搬硬套當下處境,而是要真正具有凝思我們這個時代的眼界。
本書放棄現(xiàn)代概念的堆砌再造,專注于回到詩與詩性本身,勉力傾聽傳世經(jīng)典對世人發(fā)出的呼聲。這么做的前提是盡可能審慎地親近文本,避免妄斷的解讀和隨意的抒情。書中各篇閱讀均建立在原典翻譯和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雖是彼此獨立的文章,但又互相呼應,形成不無裨益的對話。
憑靠柏拉圖這個“古詩人的地圖坐標”,重新關注從荷馬到拉辛的不同城邦中四面楚歌的詩人們,努力了解那些發(fā)生過的詩人紛爭,諸如雅典時期詩與哲學之爭,或路易十四時代的古今之爭,也進一步想象在無盡時空回望中潛在行進的對話。
狹窄的道路因有人走過而隱入黑暗,開闊的道路因行者過多而分歧重重;那些耀眼的經(jīng)典,并非一直是路標,有時也變幻為絕經(jīng),最終,每個人都需要只身走過精神的幽暗叢林。那些已然行走于斯的人們,憑靠著屬于自己的切近感受,記錄下那些摸索的痕跡,偶然的所得,照亮某段經(jīng)典中的文字,讓一段新的道路隱現(xiàn)在文字之間,或許就是寫作的意義所在吧。從吳雅凌重述古典的文章中,我常常能體察到我們自身的境遇,也在她別有會心的地方,看到了某種通向精美世界的可能。正因如此,在精神的幽暗叢林里,就不只是巨獸們可怖的腳跡,而有了讓人聞而心喜的跫然足音。
——黃德海(《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
以潔凈優(yōu)雅之筆,純粹莊重之心,喚回城邦中四面楚歌的詩人,聽他們講述屬人的愛欲與不和,講述生成與分離的永恒纏繞,講述在人世無盡的偏移中,史詩和悲劇里的英雄如何一次次辯識出自身的命運。
——張定浩(《上海文化》副主編,詩人)
吳雅凌,法國巴黎三大博士,上海社科院教授,著譯有《黑暗中的女人》、《神譜箋釋》、《勞作與時日箋釋》等。
目錄:
001 偏移與鄉(xiāng)愁:安德洛瑪克的故事
087 至道無難:奧德修斯的揀擇
137 十字路口的佩耳塞斯
157 故事的另一半
237 不和之歌
271 古今之爭中的拉辛
319 伊菲革涅亞或文學的意外
353 亞他利雅:圣史與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