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題典》對1978年以來40多年的全國物理高考試題按題型進行整理和分類匯編,分為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和壓軸題,共5個分冊。根據現行高考試題的形式和新時代高考的要求,對極個別不妥或錯誤的試題進行修改,使其科學合理,煥發(fā)出活力。該書是“壓軸題”分冊,按年份將歷年各種版本的物理高考試卷的壓軸題進行匯總,然后對每一題做了詳細的解析。
《物理高考題典:壓軸題(第2版)》可作為廣大高中生學習高中物理課程以及備戰(zhàn)物理高考的輔導書,也可供高中物理教師參考使用。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當你不需要靠它養(yǎng)家糊口的時候科學是非常美妙的,”倘若教師這一職業(yè)不再是僅僅為了養(yǎng)家糊口,作為一名物理教師的我開始思考越來越多的有關物理教學的問題。給學生什么樣的物理問題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毋庸置疑,學習物理就要解題,解題就要找到最適合解的題!段锢砀呖碱}典》力求為學生提供最適合、最有價值的試題,也為廣大物理同行提供最全面、原汁原味的高考試題和參考解析。
正是對物理和物理教學美妙的熱愛或熱愛的美妙才使編寫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在編寫過程中,要把散落的歷年物理高考試卷找到,進行收集、分類、整理、排序等一系列的工作,重要的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在對每一道題重新審視和進行驗算的過程中,我為發(fā)現高考物理試題中體現的物理思想、物理思維方法感到欣慰。盲目做物理題一定不對,但做物理高考原題一定對!
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解題過程都受一定思維方式支配,所以,編寫《物理高考題典》,最終目的是把解題時所體現的思維的特點、功能和方法做進一步的研究,從而揭示物理試題背后的秘密,僅從解答題目的角度看待《物理高考題典》略顯膚淺和單薄,從研究者的角度,必須把“解題思維和方法”納入到物理和物理教學的大背景中考慮,那么編寫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讓我們先認識一下物理和物理教學。
牛頓力學改變了整個世界,因此享受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應感謝牛頓所做的貢獻,的確,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自然,在很長一段時期,帶著對物理敬畏的心情,把物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認為教物理就是要把物理知識準確地、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以便他們今后能受用一生,畢竟“知識就是力量”。然而令人困惑不已的是,學習與工作似乎是截然分開的,我們傳授學生那么多的物理知識,其中不乏像“F=ma”這類極其重要的知識,但在他們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些重要的知識卻很少顯示出有什么直接的功用。以至過了若干年后,許多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幾乎忘得一千二凈,用他們的話說是“全部還給老師了”。我為此感到深深的失落;但每當我向他們提出“高中三年物理豈不白讀了”的反詰時,這些離開學校多年的學生,卻又會異口同聲地做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認為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對于他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又說不清究竟是哪些具體知識起了作用,我想,這大概好比吃飯,誰都不會否認吃飯對于生存的意義,然而誰又都說不清楚,吃了這頓飯究竟是在身上的什么地方長了肉?磥砦锢斫虒W中一定蘊含著“超知識”的力量,我努力尋找著答案。偶然看了一篇有關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報道之后,我找到了答案,有人統(tǒng)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進而在非物理學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有非物理學專業(yè)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我恍然大悟,我苦思冥想、極力尋找的答案是“智能”,是物理教學中蘊藏的一整套的邏輯、程序和方法。我還原了物理教學的本質——一種體現智能的教學。物理教學應當以能力為本位!美國的《今日物理》雜志,曾就什么是物理學向讀者廣泛征求意見,最后,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可笑,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地是體現出一種智能,“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么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睆倪@個意義上說,好的物理教學絕不局限在知識的傳授,也不是教會學生解答幾個物理問題那么簡單,更不等價于物理試卷的滿分,體現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智能”才是至關重要的!段锢砀呖碱}典》就是要挖掘試題中蘊藏的智能。
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樣,物理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探索未知的一種實踐和精神活動方式及成果,是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的這種亦理亦文的兩面性,在它的發(fā)展進程中,與日積淀,內涵巨豐。為什么不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激活物理文化的火花,展現物理學的另一個層面呢?探討物理文化的淵源,品味物理文化的內涵,領略物理文化的外延,一是最大限度地開發(fā)科學的人性意義,使科學技術人文化、人文文化科學化,加強兩種文化的溝通和交流,促進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從“物本主義”向“人本主義”轉變,倡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二是拓寬物理學的教育功能,使受教育者不僅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識,同時也受到物理文化的熏陶。到這個時候,我的物理教育觀又一次得到了提升。大家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實踐,因而在客觀性上表現為“真”;物理學創(chuàng)造的成果最終是為了造福人類,它在目的性上體現出“善”;另外,物理學還在人的情感、意識等方面反映了“美”。正因為物理學本身兼具真、善、美三重屬性,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物理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近代科學革命的洗禮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穩(wěn)定的創(chuàng)造主體(物理科學共同體)、特有的科學研究方法、特有的語言符號、豐富的成果以及共享的人類群體,并已經以相對獨立的文化——物理文化存在于人類文化體系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思維和行為方式。
尹雄杰,男,1962年生,本科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獲得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F任教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物理首席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近40年,不忘初心,淡泊名利,享受物理課堂帶來的快樂。張曉順,男,本科、碩士均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物理專業(yè),現任教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國首批STEM種子教師、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師、長春市骨干教師、很好班主任,東北師大附中首批元暉青年教師、很好班主任、班主任標兵,參與著作多部、主持重量課題多項。
自序部分 力學1979年1980年1981年1983年1984年1986年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第2部分 電磁學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第3部分 熱學1983年1988年1991年1992年1995年1996年2001年2002年2010年第4部分 光學1987年1998年2000年第5部分 原子物理1982年2000年2001年2005年2010年2011年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