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性格迥異的男孩,一個是泰國人,愛單車;一個是香港人,愛旅行。有一天,忽然異想天開,隨意說:我們?nèi)ノ鞑亻_咖啡館吧。兩個人立即騎著單車,用半年時間,由泰國騎到拉薩,傻乎乎地,只為心中的理想,就在西藏簽下十一年之約,開起咖啡館來。
這中間的過程并非順坦,然而所有的艱辛和困難都一一扛過。在西藏,在這個天外絕境的陽光城里,他們認識了新朋友,開始了新生活,體驗各種有趣的文化差異。而他們開的“風轉(zhuǎn)咖啡館”,吸引著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單車旅人,還有那些正在追求夢想的、尋找自己的……
人來人去,他們在“風轉(zhuǎn)咖啡館”中寫下數(shù)不完的人情故事。
一個香港人,為啥放棄繁華的城市和時髦的工作,跑到拉薩來賣咖啡?有到拉薩旅游的人說過:“沒有到過風轉(zhuǎn)咖啡館,不算游過拉薩!”一個快樂的咖啡店老板,一邊在西藏賣咖啡。一邊寫下這本令人快樂的書。 有關(guān)夢想、青春和在路上的故事
緣起
阿剛、Pazu、薯伯伯,都是認識他的人對他的稱呼,他的真名尤弘剛反而沒有什么人知道。沒關(guān)系啦,反正潮流興,網(wǎng)名而已,名字一個!
不同的是:他已經(jīng)由曾經(jīng)香港個人網(wǎng)站第一名“兒歌網(wǎng)”的網(wǎng)主薯伯伯,變成在西藏拉薩賣咖啡的薯伯伯、Pazu!
認識阿剛好像是很久遠,又好像是很近期的事情,正確的說法是“神交已久,素未謀面,直至風轉(zhuǎn)咖啡館的見面”。
我是一個旅行愛好者,喜歡認識世界、遨游天下。閑來無事發(fā)呆的時候,常常會上網(wǎng)瀏覽其他自助旅行者的網(wǎng)站、博客。不知哪年哪月哪日,無意中闖入Pazu的博客,閱讀他的旅行日志,成了他的讀者,不時去看:這個神奇小子又游到哪里去了?路上出了什么趣事、麻煩事、不平事?他又怎樣好管閑事了?!
他的博客給我的印象是他自從中學開始,已經(jīng)是計算機高手;很年輕的時候就背著背囊跑天下:大學畢業(yè)后幾年都在內(nèi)地各省浪游。他以比較少的錢,讓自己的足跡遍及世界許多國家,羨慕死我了!
2007年,青藏鐵路開通后一年,我決定趕在北京奧運前一年,去神游已久的西藏旅游。當時的想法是,奧運年將有很多外國游客來中國參觀而后順道人藏,所以非要趕在前一年進去,免得人擠入!打開薯伯伯的網(wǎng)站,赫然彈出“我在拉薩開咖啡館了”。導人風轉(zhuǎn)咖啡館的博客,內(nèi)里圖片還真的人來人往,每個人都喜笑顏開,超開心的樣子!到達西藏風轉(zhuǎn)咖啡館的時候,薯伯伯居然回香港去了!還好當時的主管卓嘎說:“他過幾天就回來了!”反正我在西藏還要呆上一個月,總有機會見面。
Pazu薯伯伯,原名尤弘剛,在香港出生并受教育,是最早一批在網(wǎng)上連載游記的香港人,多年來足跡遍布歐亞多國,知識面很廣,天文、地理、電腦、音樂、美術(shù)、建筑、單車、旅行、魔術(shù)、智力游戲,什么都可以侃侃而談。還有超強的語言天分,除了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之外,他還可以講泰語、越南語和藏語。2006年與泰國拍檔Oat從泰國騎單車到拉薩,開了一家“風轉(zhuǎn)咖啡館”(Spinn Cafe)。
序言
第一章 旅行的理由
我家成了古跡
童年的旅游陰影
尋找自由行
第二章 西藏在你心里
西藏初體會
偷渡進藏
西藏在哪里?
第三章 泰國、單車與Oat
小平的出家故事
二十五歲不吉之年
Oat遭遇車禍
第四章 異想天開去西藏賣咖啡
五個不相干的概念
沒有地產(chǎn)代理的拉薩
獅子大開口
屋宇重建計劃
眾里尋他
第五章 由零開始
第一個裝修師傅
第二個裝修師傅
四川話vs港式國語
咖啡豆和咖啡機過拉薩海關(guān)
開張大吉
第六章 離開是為了回來
守株待兔
小佳和小米
情感紀念
第七章 黑木崖主
畫家朋友
畫得好,所以在一起
我的左右護法
四川大地震
2008像輪子
第八章 會魔法的咖啡館
招客的魔術(shù)表演
心情雞尾酒
從西班牙到世界盡頭
第九章 西藏的星體特別多
歌舞太陽
長壽土星
白瑪蓮花
第十章 我的藏族姐姐
我讓你以后不敢來西藏
卓嘎與風轉(zhuǎn)的緣
風轉(zhuǎn)的守護者
第十一章 不該發(fā)生的事件
事件開始
旅館被困
平靜過后
第一章 旅行的理由
我家成了古跡
我阿媽提起我出生那天,便會說這個故事:“你出世前一日,我躺在床上聽收音機,說貓王普雷斯利死了,當晚我就作動,生下你這塊叉燒!
而阿媽其實生了兩塊叉燒,一塊是我,一塊是我哥。小時候整個灣仔街市的阿叔阿嬸,都叫我們大孖和細孖;1984年以后,家人受到電影啟發(fā),改口叫“大小不良”。
家中還有比我們大一歲的姐姐,據(jù)說她在還沒有學會綁鞋帶前,看了鄭少秋主演的《倚天屠龍記》,居然無師自通,在玩具木琴上敲出主題曲,阿爸阿媽驚為天人,雖然沒聽過“資優(yōu)兒童”這四字問候,但心想不應(yīng)埋沒我姐的天分,便請朋友老公教她彈琴。我姐一彈便是30年,最初家里買不起鋼琴,我姐要每天去琴行練琴,小學某年阿媽給她買了直身琴,當時是家中最昂貴的陳列品。
我們幾兄弟姊妹,小時候生活在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一幢舊式唐樓,家住九樓,沒有電梯。阿爸看到我們活躍異常,不想浪費孩子們的寶貴精力,總會在晚間大家看電視劇最緊張時,叫我們跑到樓下酒鋪買啤酒。
那家酒鋪的真名,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只稱它做“伯伯酒鋪”。酒鋪老板是個老阿伯,一身白色汗衣、黑色功夫布鞋,每次可口可樂大酬賓送金銀搖搖、沙灘吹氣球時,他都會偷一大堆玩具免費送給我們,然后跟幸運中獎的客人說:“這么晚才來,早就送完了!”這些珍品搖搖,我一個也沒有留下來。
八歲那年,舉家搬去觀塘,雖然經(jīng)常去灣仔,但已很少再回舊居。早幾年看報紙,才知道政府要“活化灣仔”,酒鋪旁邊的藍屋及灣仔峽道郵政局居然成了法定古跡。多年以后當我跑到柬埔寨吳哥窟時,心中難免暗暗自豪,我小時候的家也算是個古跡。
不過伯伯酒鋪已經(jīng)變成圣雅各布福群會籌辦的“灣仔民間生活館”,店里曾經(jīng)散發(fā)著烈酒氣息的橫梁、陳年金銅酒缸,全部換成塑料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