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德性(代序)
“德性”這個詞,現(xiàn)在人人避之若浼。
跟不少古雅醇美的詞語一樣,這個詞衍生出了新義,同時也被糟蹋、被污染。
提到這個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天津衛(wèi)的名罵——“瞧,那德性!”這個名詞性的非主謂句,“性”讀輕聲,表示看不起某人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等。文壇非圣地,向來是非多。你看不慣他的德性,他看不慣你的德性,難免有人按捺不住,喊出一聲:“瞧,那德性!”這一聲喊叫,雖然痛快淋漓,但于“德性”原初表示嘉言懿行的涵義,實在是莫大的浪費和誤會。
我們且看看“德性”在東、西方“高尚”的過去。
在中國,“德性”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禮記·中庸》中,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子思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编嵭ⅲ骸暗滦,謂性至誠者也!笨追f達疏:“‘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弊铀妓^的“德性”,是人所固有的向善的天性、義理之性,不過他指出:必須通過學習、實踐才能獲得。文學批評,本來就是一件“尊德性”而“道問學”的善行,或良藥苦口,或吮癰舐痔,或口蜜腹劍,或虛與委蛇,面目各異,固然說不上皆與人為善,但皆可言與文為善。不過,唯有“尊德性”是不夠的,這需做子思后面所言的“細密功夫”:須“致廣大”,即心胸開闊,不被絲毫的私意所蒙蔽;須“盡精微”,即分析事理精審入微,沒有毫厘之差;須“極高明”,即思想觀念達到最高、很高的境界。雖不能至,也須心向往之?上В覀儺斚碌奈膶W批評,“尊德性”的不少,“致廣大”“盡精微”與“極高明”以及有這種“細密功夫”的,少之甚少!
漢語里的“德性”,后來有了品性、品質、道德的意思。如李漁的《風箏誤·和鷂》:“就當才貌都有了,那舉止未必端莊,德性未必貞靜。”這種“德性”論,實際就是中國人的道德思維——以德論人,以德用人,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等等。但道德是內在性的自律和約束,只看表面道德,不談“同情之了解”,不談精神結構,難免邏輯混亂,產生道德綁架。文學批評也概莫能外。不道德的文學批評永遠覺得自己是道德的,道德的文學批評可能被指責為不道德的。因而,這種從道德的維度討論文學批評的“德性”,不在本文題旨之內。
西方的“德性”,最初的涵義比漢語寬深了許多。古希臘的arete(德性),指人因為“卓越”而獲得“榮譽”。這個“卓越”,不單指道德,包含著人所能擁有的各種優(yōu)點,包括心智、肉體、實踐等方方面面。可以說,“德性”就是將知識上的“認識你自己”與實踐上的“成就你自己”完美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卓越的人。然而,后來人們將arete翻譯成“美德”或“德性”,涵義被壓縮在道德評價的狹小范圍之內,“喪失了所有的希臘風味”。聯(lián)系到文學批評,文學史上希望通過“卓越”而獲得“榮譽”,從而具有“德性”的批評家,應該為數(shù)不少。但這是一個美好的奢望,歷史上獲得這種“德性”的批評家,實在是寥若晨星。以中國當代文學批評而言,我們不乏所謂的杰出、卓越甚至冠之以大師名號的著名批評家,但若從古希臘意義上的“德性”來看,我們有“德性”的批評家,掰著手指就可以數(shù)過來。獲得古希臘意義上的“德性”是非常困難的!睹乐Z篇》中,蘇格拉底跟美諾的對話也顯示了獲得“德性”的難度。美諾問蘇格拉底:“德性可以教授嗎?還是說德性是通過實踐獲得的?或者,德性既不能教也無法通過實踐獲得,它就是一種天性?”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實際上每個人只有以自己的言行才能獲得答案,這個答案也唯此才有真正效用,才有實際意義。無論怎么說,對于文學批評而言,獲得古希臘意義上的“德性”,雖是陳義甚高的學術期望,但也該是文學批評的理想目標。
“德性”在東西方還有一種共同的釋義,那就是該事物成為該事物的本性。這是本文的中心,也是這本書的主旨。
那么,本文所謂的文學批評的“德性”是什么呢?姑且申論如下:
從本質上看,文學批評是批評者對批評對象的客觀審視和主觀把握,是一種包含著事實判斷和價值甄別的創(chuàng)造性的審美活動。從人格精神上,它要求批評者是自由的、獨立的、自尊的、求真的;從學養(yǎng)儲備上,它要求批評者熟悉批評對象所屬的專業(yè)領域,具有扎實的基本知識、精深的專門知識與廣博的輔助知識;從眼光見識上,它要求批評者熟悉創(chuàng)作者,熟悉批評對象隸屬的藝術譜系,對之有深刻的反思,并有可靠的經驗支持和遠大的批評理想。以上三者,是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批評有效開展所必須遵從的基本原則,倘若違反了一條,得出的結論可能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毫無價值。具備了以上三條,才可以進入批評活動。
而具體的批評活動,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首先,批評者對批評對象的事實判斷,盡可能追求客觀性,即嚴羽所謂的“論詩若哪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亦即西諺所曰的“把愷撒的還給愷撒,把上帝的還給上帝”,不擴大,不縮小,不遮蔽,不粉飾,“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
其次,批評者對批評對象作出的價值甄別,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不吹牛拍馬,也不目中無人;不捧殺,亦不罵殺;不胡亂比附,大肆發(fā)揮,亦不漠然視之,妄下斷語。而是將其置于其所屬的藝術長河與當時的發(fā)展進程所形成的坐標系中,給出一個深中肯綮的判斷和恰如其分的位置。價值甄別是主觀性的審美活動,因批評者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也允許有一定的偏差和誤判。我們知道,即使一流的批評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但客觀性的審美經驗始終拘牽限制著價值甄別的準確度和可信性,批評者只能在這種隱形的傳統(tǒng)和經驗所限定的范圍內,揭示其所達到的程度以及對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其有效性以及價值和意義的大小,取決于這種揭示的客觀性與精確性。倘若超出這個范圍,硬要將老虎說成貓,或者把螞蟻說成大象,其就不成為價值甄別和文學批評,而是成了滑稽鬧劇或天方夜譚了。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文學批評的“德性”。
這種“德性”,在我看來,是文學批評的基本要義,也是文學批評的理想愿景。當然,還有古希臘意義上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德性”批評。這本小書,貫之始終的,就是努力試圖回到“德性”即“本性”——這種東西方釋義一致意義上的批評。但由于本人才質愚魯,精力所限,所得如鼴鼠飲河,不過滿腹。聊以慰藉的,是自己不曾停歇,并會堅持下去。
2020年4月7日于長安小居安
目 錄
????批評的德性(代序)/1
????第一輯
我傾心有事實感的批評/3
先鋒文學的“蟬蛻”/6
重建文學批評與文學出版的良性互動/10
“或看翡翠蘭苕上”
????——文學史中的70后、80后批評/14
到處是水,哪一滴可以喝呢?/18
寫作的責任:探索生活隱秘,維護人的尊嚴/23
李凖:黃河流不盡/35
《平凡的世界》:青春大海上的精神燈塔/42
高孤決絕的悲情歌手
????——閻連科散文讀札/46
關于新時期以來史詩小說經典化的思考/50
新中國文學七十年:記憶與愿景/55
????第二輯
《劍橋中國文學史》“1841—1949”部分錯疏舉隅/61
“拿來主義”者要“運用腦髓”
????——從止庵先生的《夏志清的未竟之功》說起/94
魔幻的鬼影和現(xiàn)實的掠影
????——評余華的《第七天》/100
????第三輯
秦腔對陜西當代小說的影響/109
路遙小說的道德空間/122
生命與藝術的淬礪
????——陳忠實散文論/142
安黎:黃土地上的現(xiàn)代“公!保155
以思想和愛意為犁的墾荒者
????——評安黎新編散文集《耳旁的風》/159
白鹿之后待大雅,斯人文苑足千秋/162
“真正的批評不會永遠缺席”
????——在第六屆“陜西文藝評論獎”頒獎典禮上的發(fā)言/167
????第四輯
《創(chuàng)業(yè)史》的文學譜系/171
悲觀的詩學
????——論格非的《春盡江南》/196
從“城鄉(xiāng)中國”到“城鎮(zhèn)中國”
????——新世紀城鄉(xiāng)書寫的敘事倫理與美學經驗/217
越過深淵的見證
????——論陳徒手的知識分子研究/238
正本清源,打開歷史與美學的僵結
????——論李建軍的《重估俄蘇文學》/251
????后??記/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