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以平定三藩大業(yè)為縱軸,以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糾葛為主線,筆墨觸及明末清初,情節(jié)縱橫朝野各處,人物牽涉上下九流,枝節(jié)橫生、疊加纏繞,構(gòu)成了一幅波濤洶涌又暗流涌動且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并富有技巧地描寫了女主人公文功武治的過人能力和成功地將各種民間勢力招安為強大平叛力量并取得輝煌戰(zhàn)績的特殊智慧,塑造了一位自信果敢又心思縝密、敢想敢做、重情重義的嬌美形象。
黃棟梁,曾用筆名火金、貞龍、真宏。作家、詩人、詩酒文化專家、茶文化愛好者。湖南寧鄉(xiāng)人,曾經(jīng)軍旅,現(xiàn)居深圳。著有長篇小說多部,發(fā)表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及詩酒文化、茶文化研究文章若干。
引子
第章英雄峽谷里出手張安巨石臺得夢
第二章村校來了不速客 先生收留避難人
第三章 比武爭峰連晉級 少年護院
第四章尼香談天象姐妹初識似情深
第五章香閨少女情思動房中少男心不寧
第六章春酒壽宴同場辦 對聯(lián)難住老先生
第七章后院徒兒談師傅雪里吟詩意沉沉
第八章小悅唱出心中意李茂回頭報軍情
第九章表姐原是女湖中遭劫巧脫身
第十章南岳落腳結(jié)僧道女子
第十章宮女道出真來意傾談只為效朝廷
第十二章小女巧推婚嫁事 虛情男子計失靈
第十三章 山寨遇襲終化解 寨主效忠為感恩
第十四章治賊懲匪兩相異少女中套敞心門
第十五章李茂回京為大計格格促成婚姻
第十六章何衛(wèi)山寨里成婚小悅后山上許身
第十七章受封成官將皇妹奉旨喜成婚
第十八章初戀情人月下?lián)? 新人洞房有詩成
第十九章送郎情女遞詩箋兩女私語寨院中
第二十章喜信驚得張家樂 新娘彈唱獻郎君
第二十章博公寨里令來了真假聯(lián)絡(luò)人
第二十二章義妹逗玩奪酒懷義兄路上論英雄
第二十三章桂岳樓里英雄見席間尼姑送真經(jīng)
第二十四章反賊強囚舊皇后惜梅從佛事有因
第二十五章 巧言驚醒大幫主敬酒醉倒眾弟兄
第二十六章施計救出被囚人尼姑心上起紅塵
第二十七章相逢不識老相好美女闖門為救生
第二十八章久別重逢生欲火 客房奸了醉酒人
第二十九章排兵布陣除逆賊 丫頭冤死混戰(zhàn)中
第三十章懲奸最終顧情理兩幫結(jié)盟投大清
第三十章私生女遇上親人 山寨里隆重迎賓
第三十二章格格驚了遠來客 四尼聽勸心已通
第三十三章 山路突生風(fēng)流事五女還俗離佛門
第三十四章柳葉露出心中事眾女授任軍
第三十五章老男新婚夢小潔 聚談笑翻眾女賓
第三十六章瘋交媾是陰魂附設(shè)魔咒為露奸情
第三十七章織造督辦遭戲弄 王炳柳葉終成親
第三十八章飯鋪里遇上乞者吳三桂舉旗反清
第三十九章 揭穿少年女兒身 格格岳州勸總兵
第四十章薛珊拒絕小虎意小悅戰(zhàn)前添身孕
第四十章 民軍首戰(zhàn)傳捷報 暗探派往岳州城
第四十二章張家迎來小孫子老女心中有隱情
第四十三章為秋菊饒過叛賊獻火藥伍興報恩
第四十四章 民軍釋放有罪人冤家恩怨吐林中
第四十五章隨時局定下婚典兒媳婦喜報家公
第四十六章多對新人同成婚大造聲勢誘叛軍
第四十七章胡大魁前往常德 老于頭衡州擔任
第四十八章陷敵陣民軍被俘動密招張安脫困
第四十九章防泄密勇士受命往岳州張敬成行
第五十章何衛(wèi)攜圣旨回返 民軍往三地增兵
第五十章苦相勸小柳掏心 李茂出征
第五十二章 吳三桂南香 大元帥寺里斷魂
第五十三章皇上誤臣遭冷落格格傷神
第五十四章寫信求助老祖母小悅出戰(zhàn)長沙城
第五十五章因戀戰(zhàn)格格自罰 出意料段彪現(xiàn)身
第五十六章施妙計生擒內(nèi)賊放反賊離間叛軍
第五十七章互致歉道出秘密洪秀珍席上成親
第五十八章宣懿旨民女受封 當格格只
第五十九章柳葉喜認親生父小悅登上毗廬峰
第六十章欽差大溈山傳旨 巨石臺又迎新人
尾聲
雪峰山頂著常年積雪,綿延千里,如一條騰飛的巨龍,攪動湘西到湘中的云天霧海。其東南余脈有如翹甩而起的巨大龍尾,若即若離地挑逗著另一條巨龍——衡山山脈的尾部,氣勢磅礴,靈韻十足,且妙趣盎然。這段高高翹起的雪峰山東南余脈,便是以神奇而著稱的大溈山山系。
大溈山,亦稱溈山,湘江支流溈江的發(fā)源地。雄踞寧鄉(xiāng)西北,北連桃江的桃林竹海,西鄰安化的高山云霧,東望洞庭的清波碧浪,南眺湘鄉(xiāng)的稻菽桑田,周回幾百里崇山峻嶺云氣相匯,翻動旋轉(zhuǎn),漫山升騰。其山存茂林,林儲活水,水養(yǎng)坡地,地蘊沃土,宜耕宜種。傳說舜之子“溈”當年相中此地前來開發(fā),開創(chuàng)了此處的農(nóng)耕業(yè)及手工業(yè),成為了此地農(nóng)耕文化和手工業(yè)文明的奠基之人.故被后人尊仰而稱作了“大溈”,大溈山之名便由此而來。
大溈山自古就有“大溈凌云”之壯觀。經(jīng)幾千年發(fā)展,大小山?jīng)_田連阡陌、流水人家,勝過世外桃源。當?shù)厝耸刂@塊寶地安于耕種,自給自足,不曾受天災(zāi)之害,亦未受大荒之苦,盡享天賜之富庶。山外文人墨客、富賈、才子佳人被其魅力所引,紛至沓來,或游幸于此,或安居此地,留下了詩文萬千、美談無數(shù)。
唐朝時,寺院風(fēng)水大師司馬頭陀遍游名山大川,實地踏勘大溈山后贊嘆不已,向禪宗高僧、佛門大德、禪宗叢林清規(guī)制定者百丈禪師推薦,百丈禪師派靈祜大師來此創(chuàng)建了佛教“一花五葉”之首葉溈仰宗祖庭密印寺,奠定了千年密印的繁盛與萬佛靈山的輝煌,與最早在此出家的唐朝尼姑鐵磨禪師一道,構(gòu)建了大溈山雄厚的佛教文化根基。唐代河南籍名相裴休看中了此處山靈地旺,晚年辭官來此助佛教、辦學(xué)堂,了佛教文化、北方文明與當?shù)剞r(nóng)耕文化、手工業(yè)文明的再度融合,開創(chuàng)了湖湘文化發(fā)展新紀元,也助推了大溈山佛教與教育的繁榮。其中地處大溈山中部的那片被他用來開辦了眾多學(xué)堂、書院的抱孵之地,后因官將百出而被冠以了官山的美名。其次子裴文德代替皇子在大溈山出家后再赴杭州金山寺修行,后成了《白蛇傳》中的得道高僧法海而隨這故事傳說了千年。當?shù)氐耐硖圃娚R己鐘情吟詠,有八百余首詩作收了《全唐詩》,成為與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齊名的唐代大詩人。在大溈山出生、就讀,后高中狀元的易祓,官至南宋禮部尚書,雖遭貶又官復(fù)原職,但在居家的三十年中潛心經(jīng)學(xué)研究,著有等身之作,且熱衷于經(jīng)學(xué)傳授,使大溈山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一塊特殊高地。南宋名相、抗金名將張浚及其兒子、朱張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張拭(號南軒)給大溈山帶來了文化新風(fēng)。張拭在長沙重修岳麓書院的同時,又在官山的百校叢中再創(chuàng)了南軒書院,其理學(xué)理念融會本土文化廣泛傳播,經(jīng)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在前承后啟、開拓創(chuàng)新中提煉升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忠誠擔當、報國尚武、經(jīng)世致用容并蓄、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造就了代代湖湘英杰,給氣壯山河、可歌可泣的中國歷史譜寫了不可替代的華美篇章,“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無湘不成軍,唯楚有才俊”“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等回蕩寰宇的壯語豪言,就是湖湘兒女秉承代代相傳的湖湘精神譜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