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李慧芳,從小在祖父的熏陶下愛上了唱京戲,6歲起就成了賣唱的苦孩子;三四十年代在饑寒交迫的舊世道中為養(yǎng)家糊口漸漸練就了精湛的技藝,終成名角兒,還演過話劇、電影,才藝超眾;五六十年代在意氣風(fēng)發(fā)地開始了藝術(shù)高峰的攀登,在志愿軍保家衛(wèi)國精神感召下,李慧芳升華出為國家奉獻、為人民服務(wù)的高尚情懷,開闊了為京劇奮斗終生的胸襟,從紅透江南的京劇藝人成長為譽滿海內(nèi)外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十年動亂,衷情不變;七八十年代為京劇的恢復(fù)傳承,李慧芳嘔心瀝血,闡揚光大;晚年的李慧芳,重病纏身仍不遺余力地弘揚國粹,只要登上養(yǎng)育了她畢生的京劇大舞臺,生老病死全拋九霄外,她的生命頓時綻放出絢爛奪目的青春華彩。李慧芳獲中國戲曲表演終生成就獎,成為京劇雜家藝術(shù)最有魅力的耀眼標(biāo)識!
筆者從小嗜戲,記憶清楚的啟蒙是在北京第一舞臺火災(zāi)前觀尚小云的《虎乳飛仙傳》,時為我3歲時的1937年,大概以前還有。從此看京劇與我的年齡、學(xué)業(yè)并進,以至終使我棄理從文,以戲曲編輯評論為終身職業(yè),至今75年有余。
少年看戲,聽名角的機會較少,戲票貴,大人要不去小孩就看不上;除非上高小后,晚上做完功課,隨琉璃廠各店的師兄們到前門外各戲園子“拿蹭”:晚9點后,大軸上場,戲園子門隨之大開,沒票的可以進去靠著大墻或柱子看白戲,都是好角名劇,馬連良、譚富英、金少山、孟小冬、張君秋、李世芳、葉盛章、李少春……都是這么看的。偶爾買票,也是省下點心錢,買最便宜的靠大墻最邊的高板凳,只能看戲臺側(cè)面。楊榮環(huán)挑班頭牌,老生遲世恭挎刀,大師裘盛戎還是三牌花臉的《大探二》,今日菊壇最有藝術(shù)影響的裘派藝術(shù)那時還沒有形成,我就是這樣在東安市場吉祥戲院靠大墻看的,那時我剛上初中。我更喜歡看星期日白天的富連成、榮春社、鳴舂社、中華戲曲學(xué)校及新中國成立后的中國戲曲學(xué)校的比我略年長或同齡的科班戲,不僅便宜,而且有青年人的朝氣,過癮!這大多沒有離開京朝派,而對南派京劇,我見得少,不熟悉。
正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我在新翻建的廣和劇場看了一場當(dāng)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京劇團”(記得還曾一度對外演出叫北京京劇團)的折子戲,真棒。里面有我熟悉的北京角兒老生李鳴盛、花臉郭元汾、武旦班世超、武生譚元壽、武丑郭金光(譚、郭的《三岔口》嚴(yán)絲合縫,使真家伙,刀碰刀冒火星,后來元壽兄離團到其父與裘盛戎的太平京劇社,皈依譚派正果)等;還有我第一次見到京劇青年翹楚:身輕如燕、翻跌出色、之后出國演出以《鬧龍官》片段榮獲“國際猴”綽號的張正武,出手稱絕的女武生俞鑒,還有那位在《伐子都》里身披硬靠翻“云里翻”的年輕武生,可惜我沒記住他的名字。也就在這天我見到“菊苑雙英姐妹花”之一的妹妹李麗芳。后來才知她只大我3歲,20出頭,出生在北京,紅在江南,多才多藝,天蟾舞臺的臺柱。雖然她演的是骨子老戲,可她那清亮剛勁的唱腔,卻使我精神一振,在北京的青年坤角青衣中非常少見。這場戲看得我如醉如癡,致使之后我又追到中山公園音樂堂看了他們一場新戲《北京四十天》,李麗芳的紅娘子,更是英氣逼人,唱念做舞,皆臻上乘,我由衷地佩服;與其后看到加入中國京劇院的其姐李慧芳,雖都是藝術(shù)多面手,但姐妹風(fēng)格有所差異:慧芳大姐是剛?cè)嵯酀,麗芳姐說柔中見剛。大約1955年底,軍委總政京劇團集體轉(zhuǎn)業(yè)到中國京劇院,組成中國京劇院四團,后來人稱“老四團”,以有別于之后由清一色中國戲曲學(xué)校畢業(yè)生、以《楊門女將》等名世的中國京劇院四團。此時我已到《戲劇報》工作,與老四團的朋友們時有接觸,?此麄兊膽,可唯獨與麗芳姐接觸較少,好像她不大像其姐慧芳那么愛交朋友,她臺下很沉靜、低調(diào),與其臺上的生龍活虎大相徑庭。
王軍,東大學(xué)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發(fā)表過《張學(xué)良對東北軍的教育及東北軍的抗日貢獻》《舐犢情深愛國如命——追憶我的祖父、原東北軍將領(lǐng)王肇治》《祖父與臺兒莊大戰(zhàn)》《訪京劇丑角表演藝術(shù)家張金梁》《感受大師風(fēng)范弘揚國粹藝術(shù)》《拜見菊壇名宿李慧芳》等文章。熱愛京劇文化,2007年獲得CCTV第三屆全國京劇票友大賽金獎。
劉連倫,京劇編、導(dǎo)、演,并從事戲曲研究。1993年至今在中央電視臺擔(dān)任編導(dǎo)、策劃、撰稿等工作,獨立編導(dǎo)電視作品有系列專題片京劇名人之后系列——《梅蘭芳和他的子孫們》等,10集系列專題片《盛世梨園談往錄》,以及《菊壇翹楚李慧芳》《海峽兩岸梨園情》《洋女婿——威廉》《情系于成龍》《北京曲劇大師魏喜奎》等近百部專題片,2012年獲弘揚京昆藝術(shù)特殊貢獻獎。
引言
1 櫛風(fēng)沐雨雛鳳展翅
2 青衣新秀唱紅天蟾
3 總政京劇團颯爽文藝兵
4 革命熔爐錘煉成鋼
5 老樹新花《玉堂春》
6 《武大郎之死》的潘金蓮
7 傳送友誼不辱使命
8 跟隨四團走向輝煌
9 一聲命令支援寧夏
10 京劇拓荒塞上花開
11 反串大教師“丑”中也能見功夫
12 “車夫”迎娶“王昭君”
13 臨場救火賀湘屹立《杜鵑山》
14 方海珍走進《海港》的巔峰歲月
15 戲以曲興戲以曲傳
16 《白門樓》里數(shù)風(fēng)流
17 忠誠事業(yè)燃盡生命
18 追思灑淚雨真愛滿菊苑
19 德澤生輝戲韻流芳
20 十年兩茫茫相隔難相忘
尾聲
后絮
后記
李麗芳幕后一句高亢悲憤的導(dǎo)板,先聲奪人。呂布疾步出場,一襲白色戎裝,雙手捧銬,他激憤地向后猛一甩發(fā),挺胸昂頭,凜然悲壯的一個亮相,曾經(jīng)力挽狂瀾、屢建奇功的戰(zhàn)將,傲視群雄的風(fēng)度依然如故。成者王侯敗者寇,一失足成千古恨,李麗芳的表演則從人物的身份、性情、境況著眼,以悲壯凄美取代落魄茍且。呂布挺直脖梗,驕橫地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前后的刀斧手,那斜睨的眼神和下撇的嘴角,狂傲的性格便在這一睨一撇中頓時凸顯出來。呂布痛陳自己的敗陣,“似猛虎離山岡流落平陽”,“平陽”二字的拖腔李麗芳唱得悲凄沉痛,那無奈的輕輕晃頭和尾腔的重重落音,把他暗灑英雄淚的傷感表露無遺。李麗芳的演唱在這一輕、一重之間便為人物平添了幾分感情色彩。呂布行至場中,面對耀武揚威怒目舉刀的劊子手,他仍然保持著英雄豪氣。在“想當(dāng)初”的前過門中,李麗芳把戲做得很足,嘴微微一張,目視前方,前后踱步,一臉的驕容……幾個微乎其微的動作和表情無聲勝有聲。接唱道“想當(dāng)初眾諸侯集合一黨,約定了虎牢關(guān)大擺戰(zhàn)場。一桿戟一騎馬在陣頭之上,戰(zhàn)敗了眾諸侯桃園的劉關(guān)張”。提起當(dāng)年虎牢關(guān)的威風(fēng),呂布不經(jīng)意間又流露出幾許得意的笑,但這笑已經(jīng)帶有苦澀的尷尬。李麗芳唱“想當(dāng)初”時先是驕傲地蹺起大拇指,接唱“眾諸侯”時露出輕蔑的微笑,再唱“集合一黨”,食指伸出,連連抖動,亢奮之情躍然而出。這還不夠,在過門之間,呂布回想起當(dāng)年之勇時,李麗芳的舞臺處理不留空白,她來回兩趟急速踱步,兩手不停搓動鐐銬鎖鏈,再回場中傲然站定,把呂布此時心潮起伏的沖動展示了出來。呂布回憶自己憑借一把方天畫戟、一匹赤兔馬定奪了天下,那“陣頭之上”的高腔,李麗芳瀟灑騰躍,把戰(zhàn)場上出盡風(fēng)頭、洋洋自得的神情再次溢于言表,她此處以“玩味”的神態(tài),唱得細膩委婉、起伏跌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