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致好意的讀者
安德烈·莫洛亞
我當初執(zhí)筆時曾這樣想:與其把這本書寫成一部歷史或評論性的著作,倒不如把它寫成一部小說。誠然,書中所列舉的事件無疑都是確鑿的,而且,凡雪萊朋友們所寫的回憶錄,以及他本人的書信和詩集里,未闡明過的一句話或一種想法,我也決不妄加引用。不過,我竭力把這些真實的素材按事情發(fā)展的邏輯整理得井井有條,給人一種自然、清晰的印象,就像小說給人的印象一樣。因此,希望讀者在這兒既不要探求廣博的知識和見聞,也不要尋找什么啟示,而且,如果讀者對情感教育并無強烈興趣的話,大可不必打開這本微不足道的書。如果對本書所敘述的故事感到好奇,并想要用別的書來與之對照的讀者,可在卷末找到一份書單,容易查明出處。
【后記】
為好奇的讀者作的注釋
最好的原始資料是R.英彭出版的《書信集》。在默里先生出版的未發(fā)表過的《拜倫通訊集》里也可找到一些重要信件。
霍格所著的《雪萊傳》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書,但意思極不連貫。梅德溫所著的《雪萊傳》寫得平庸無奇。特里勞尼寫的《雪萊、拜倫和作者本人的經歷》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本十分出色的書。威廉斯的《日記》稍為遜色,不十分有趣。皮科克所寫的《一生》只是對了解雪萊和哈麗雅特的離異經過有些用處。
在現代的傳記中,多敦所著的傳記(兩卷)是必讀之書。另外也可閱讀克拉頓·布羅克的《雪萊,常人與詩人》,格里布爾的《雪萊的浪漫生活》,加尼特的《雪萊的遺物》,羅塞蒂的《雪萊的意大利朋友》,安娜·麥克馬恩的《與雪萊一起在意大利》,格雷厄姆的《與雪萊、拜倫和濟慈的最后聯系》。有關雪萊的死,目前描寫最真實的是圭多·皮亞齊所著的書。
F.拉勃曾發(fā)表了一本法文版的《雪萊的一生》和雪萊作品的譯文集。M.科蘇爾也曾用法文發(fā)表了一篇有關《雪萊的青年時代》的論文。
關于雪萊的詩集,應該讀一下F.湯普森的評論。安德烈·謝弗里永在《英國研究》一書中的那篇精彩的專論尤其值得一讀。
安德烈·莫洛亞(1885—1967),法國小說家、傳記文學作家、歷史學家和文藝評論家。原名埃米爾·黑爾佐。一戰(zhàn)期間任英軍翻譯和聯絡官,戰(zhàn)后以軍事生活經驗撰寫第一部小說《布朗伯爾上校的沉默》,發(fā)表后好評如潮,從此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
莫洛亞的創(chuàng)作包括小說、散文、傳記、歷史和文藝批評及作家專論,其中以名人傳記聞名于世,如《雪萊傳》《拜倫傳》《屠格涅夫傳》《伏爾泰傳》《喬治桑傳》《雨果傳》等,他還寫過一些科學家、政治家的傳記,一生發(fā)表了近二十種傳記作品。這些傳記文學性強,材料真實、豐富,文筆生動、有趣,在世界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1938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65年法國國慶日,戴高樂總統(tǒng)頒令授予莫洛亞法國榮譽勛位勛章,表彰他在文化藝術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