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圖書館前身是“漢口市立圖書館”,始建于1946年10月,1953年正式更名爲武漢圖書館。武漢坐擁九省通衢之利,爲工業(yè)興盛、商賈雲(yún)集、人文薈萃之大都會。豐富的古籍資源不僅反映了武漢悠久的歷史,更生動展現(xiàn)了璀璨的荊楚文化。收藏、保護不可再生的古籍文化資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歷經(jīng)近七十年的滄桑變化,我館現(xiàn)有古籍藏書近22萬冊(件),其中善本7000餘冊,碑帖、拓片5000餘件,民國文獻近5萬冊。年代最早爲宋刻元明遞修本,以明清佳刻爲主。從內(nèi)容來看,經(jīng)部小學類,史部政書、家譜及方志類,子部書畫類,集部明清文集等約占館藏古籍半數(shù)。在發(fā)展過程中,我館逐漸形成了以地方名家藏書、珍貴批校本、抄稿本,以及品種齊全的碑帖爲特色的古籍館藏。抄稿本是我館古籍善本藏書的特色之一。館藏稿本最早爲明稿本《家業(yè)全書》,著者方一盛(1563—1645),湖北黃岡人,曾任真定知府。告老還鄉(xiāng)後建祖祠,置祭田,修纂方氏《永思譜》,《黃岡縣志》有所記載。此書爲經(jīng)摺裝,開本方正闊大,存72葉。一邑士紳的生活情狀、明末社會的經(jīng)濟狀況,在此書中均有體現(xiàn)。
在黨和政府的領(lǐng)導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近年來我館不斷改善古籍保護環(huán)境,認真推進古籍普查工作,強化古籍保護隊伍建設,積極開發(fā)古籍利用新方式,使我館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7年文化部正式啓動了國家級重點文化工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2008年3月1日,國務院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51個)名單公布,我館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稱號。
古籍普查對于我館摸清古籍家底、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爲實現(xiàn)“十三五”期間基本完成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任務目標,我館工作人員按照《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冊》的要求,遵循簡明扼要、客觀著録的原則,在人員少、時間緊的情況下,認真完成了館藏二級以上古籍文獻的普查及平臺録入工作。同時,在進行古籍普查平臺數(shù)據(jù)著録的過程中,我館對破損嚴重的古籍進行了搶救性修復。藉由此次普查工作,我館有8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另有25部古籍入選《湖北省珍貴古籍名録》。
在數(shù)年工作積纍的基礎(chǔ)上,我館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全國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審校要求》,對普查數(shù)據(jù)進行多次審校核查,以儘量避免舛誤。我們希望這部通過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審核、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武漢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能夠夯實我館開展古籍保護、研究及利用工作的基礎(chǔ)。我們亦希望通過這部目録的出版,向社會展示武漢圖書館的古籍保護成果,使有需要的讀者得到便利,以利于更好地保存、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由于時間緊迫,水平有限,本書中的訛誤疏漏在所難免。我們也希望廣大專家、讀者在閲讀使用過程中能夠給予指正,爲完善我館古籍數(shù)據(jù)信息,爲全國的古籍保護工作添一臂之力。
武漢圖書館
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