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著中國史》全書共5冊,全書汲取中國和日本歐美俄蘇多地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架構(gòu)、獨特的視角敘述從遠古到清代的中國歷史。
第一冊《黃河文明之光》【東漢末年前】爬梳了最早的中國,并剖析了中華第一帝國秦漢的勃興與崩解;
第二冊《古代北西中國》全景透視了“游牧中國”和“農(nóng)業(yè)中國”的競爭、共生與融合;
第三冊《南方的奮起》【公元189年至581年】描繪了歷史的曲線——正統(tǒng)朝代南移與北方民族大融合,熔煉、孕育著一個新帝國;
第四冊《中國世界的全盛》【公元581年至960年】詮釋了隋唐帝國確立中國在東亞秩序的軸心地位的歷程;
第五冊《近代中國的成立》【公元960年至1911年】
展示了宋以后中華民族諸成員全部登上舞臺的場景,及中國的重新整合。
《姚著中國史》打破了經(jīng)濟史、政治史、文化史、民族史的界線,在域外與中國的動態(tài)聯(lián)系的環(huán)境中考察中國歷史。其“漢族中國主聲部”非常清晰,同時與之相配的其他“次級聲部”的聲音也相當豐富。它們大致可以按照地緣來劃分,除了作為主聲部的中原核心中國這一區(qū)域外,其他的次級聲部大致有以下幾種:西方聲部、東亞聲部、中國西部邊疆聲部、南海聲部,所有這些主次聲部都有自己的聲音。一般的中國學者寫的中國通史是將中原作為一個核心,一層一層向外看,而這部書則是從匈奴、月氏、日本、朝鮮等向內(nèi)看,角度新穎,堪稱世界史視野下的大歷史。
長期以來,我們的歷史敘事中,中國史與世界史是分隔的,中國史看不到世界,世界史里找不到中國!兑χ袊贰芳嫒萘酥袊、日本和西方史學的研究與寫作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中國史的認知繭房,具有以下鮮明的特色:
1.突破了傳統(tǒng)中國史由中原向外層層推演的藩籬,為秦楚這些半邊緣國家正名。
2.對東漢以來豪族演化的歷史敘事,蘊含著為生民立命的庶民情結(jié)。
3.對五胡建立的胡-漢聯(lián)合政權(quán)的本質(zhì)辨析,客觀展示了大分裂時期的民族紛爭與融合。
4.正視遼金元這些來自長城以北的草原征服者,并將其與漢族政權(quán)進行平等觀照。
5.在域外與中國動態(tài)聯(lián)系的環(huán)境中考察中國歷史,爬梳了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的歷史淵源。
6.擺脫了傳統(tǒng)歷史偏向于政治史敘述的窠臼,廣泛利用考古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增強了歷史解釋力。
當前中國已經(jīng)走近世界舞臺中心,國民亟需一種世界主義的知識視野!兑χ袊贰烦搅酥性醭h(huán)的線性敘事模式和漢族中心主義的內(nèi)觀視角,作者姚大中先生對中華文明飽含熱情而又異常冷峻,他用畢生精力完成了世界史視野展示大中華文明的書寫,為今天的我們成為世界歷史民族提前做好了知識儲備。
《羋月傳》歷史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馬勇聯(lián)袂推薦。
前言
歷史,今日已系人文科學諸分野的共同基礎。
我終覺得,傳統(tǒng)中國歷史的敘述方法與解明方式,對上項需要,尚存有其可待補充處——
其一,中國今日的人與地,須包含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則其記錄,應該突破傳統(tǒng)“東部十八省”的漢族中國范疇。深一層說,中國在世界非為孤立,應該從敘述空間適度再擴大。傳統(tǒng)的歷史現(xiàn)象說明,于時間上是懸空的,應該拉下到今日人的立場!傳統(tǒng)歷史偏向于政治史的敘述,但人類活動非限于政治層面,則同時也應該注視當時人的社會、經(jīng)濟生活。還有,今日發(fā)達的考古學,應該可以加以利用,以改變傳統(tǒng)專憑文獻資料的習慣。同樣,社會學、地理學等諸學問,又何妨與歷史學結(jié)合,對歷史解明,應該只有幫助,而不致拒斥。
其二,研究中國歷史,今日已非限中國人自身。本國人筆下的本國史,容易主觀而作身在其“內(nèi)”的環(huán)顧,觀察自有所局限。外國人置身事外,自上鳥瞰的客觀性系其長處,但究竟非中國人,透視深度不夠或只見屋頂未及屋內(nèi),又或存在先入為主偏見時,便非只遺憾而已。于適切今日時代的歷史觀點之下,調(diào)和中外雙方的治學方法與態(tài)度,又非不可能辦到。
基于如上兩項構(gòu)想,乃有這套中國史的撰寫。每冊分則各自獨立,合則成套。
走一個新的方向,自不能必其成功與正確。然而,我的動機,原正不過“只開風氣”。
后語
常言道,歷史是一面鏡子。然而,如果鏡面模糊或破碎,反映的已是不明顯或不周全的我;如果任令厚積塵埃不加拭抹,便任何面貌都不能反映;再如果鏡面乃是變形的哈哈鏡,則尤系歪曲歷史。
于此,如下立場須得站穩(wěn):
第一,歷史的立腳點是今日,須以今日立場說明歷史(什么?)與解釋歷史(為什么?)換言之,今日為樞紐而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否則歷史懸空的,不切實際的——有現(xiàn)實的我,才反映鏡中的我。
第二,相對方面,不能以今日基準批判歷史,或以今日教條規(guī)范歷史,否則將全無是處。時代永遠在進步,過去畢竟非由今日復制,今日也必不能比擬未來——現(xiàn)實的我,究與鏡中的我有別。
人不能十全十美為眾所周知,事也兼具其正面、負面因子,歷史事件與措置必有需要才存立。只是,任何主義不隨時代修正,定必僵化;任何良法美意不能適應時潮,抑且阻擋時潮,定必被淘汰或倒轉(zhuǎn)形成反動。人類歷史之初,如無階級成立,由胼手胝足的勞力者飼養(yǎng)坐享其成的勞心者,文明決無由提升?婆e以鉆八股死胡同終幕,揭幕時卻是敞開平民參與政治大門的高姿態(tài),象征開明與前進。幫會是近代史一大社會力量,不能以今日已代表罪惡與黑暗而抹殺其歷史貢獻,反過來說,也不能因之曲予原宥而任憑存在,倒退回舊日道路。同一事件的“是”與“非”,必須分別辨明與衡量,混淆與偏頗都是不公平的,猶如鏡面的被污損或扭曲,不論有意或無意。
中國歷史是偉大的,但沒落的世家子而盡緬懷昔日榮華,表示的惟是懦弱。知恥庶近乎勇。忘懷歷史的民族注定滅亡,顧影自憐或自怨自艾,又或只會自打嘴巴,同樣為沒出息。這又是后語的贅言。
姚大中,一九二四年生于江蘇省吳縣。中央大學(南京)法商學院政經(jīng)系畢業(y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做政治經(jīng)濟研究,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姚大中先生集傳統(tǒng)士人風骨與匠人精神于一身,對中華文明飽含熱情而又異常冷峻。他耗盡畢生精力獨自創(chuàng)作了《姚著中國史》這部生平唯一恢弘巨著,奮力在中華歷史長河中撐篙前行,尋找中華民族卓越向上的力量。同時,他毫不忌諱中華文明的中衰,并告誡后人,“中國歷史是偉大的,但沒落的世家子而盡緬懷昔日榮華,表示的惟是懦弱。知恥庶近乎勇。忘懷歷史的民族注定滅亡,顧影自憐或自怨自艾,又或只會自打嘴巴,同樣為沒出息”。
第一卷《黃河文明之光》
【黃河文明的誕生與展開】
中國文明的光源
人類的發(fā)生·文明的始源
北京原人/河套人/山頂洞人/札賚人
黃河—中國文明的中核
黃河文明的廣域性
傳說與歷史
古代中國的成立
中國歷史之曙光——夏朝
殷朝國家與其都市文明
卜辭的世界——信仰/歷法/產(chǎn)業(yè)/社會
周革殷命與封建制
禮樂文化
時代的躍動——紀元前八至前三世紀
從都市國家到領土國家(春秋)
光與熱的大奔放期
中央集權(quán)制萌芽與中國“國際” 統(tǒng)合的準備期(戰(zhàn)國)
漢族的誕生
百家爭鳴——中國思想史的黃金時代
【漢族中國統(tǒng)一后的中國世界】
秦漢大世紀
統(tǒng)一朝代的偉大繼承
四百年漢朝盛衰
紀元前二百至后二百年間的科學與技術
漢朝人的生活·流行
思想·學問與獨尊期儒家
漢朝社會·經(jīng)濟層面剖析——鄉(xiāng)里與豪族
東洋—中國文明圈形成
南方的改造:百越/南蠻/西南夷
東方的黎明:東夷
主要參考書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國》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兩個線索來解明古代北西中國自身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諸形態(tài),以及與漢族間的交涉和文化交流,實為一部古代蒙古、新疆史。
目錄:
【北方游牧勢力的沖擊】
草原游牧社會與其獨立文化的形成
游牧民族大躍動的歷史意義
草原經(jīng)濟·游牧文化的特質(zhì)
騎馬·游牧民族的起源
北亞細亞青銅器時代與“胡人”
歐亞大陸游牧文化圈連鎖
中國歷史演進的雙軌性
長城內(nèi)外的對立
兩個世界的分隔標志
長城的最初性格——國境線
漢朝攻勢長城與后代防御長城
游牧主動與其外向性
與耕地相斥的草原歷史路線
匈奴—北亞細亞大風暴
匈奴雄長的世界意義與其漢族依附性
北亞細亞最早的統(tǒng)一
婚姻·軍事·經(jīng)濟·精神生活
游牧封建與單于繼承法
匈奴聯(lián)盟中的漢人集團
戰(zhàn)爭與和平
巨大游牧壓力下的漢朝和親政策
由和到戰(zhàn)十年間九次大遠征
從漠南無王庭到匈奴降伏
和平波折與北匈奴西遷
南匈奴進入長城后的質(zhì)變
東胡·西羌·前期突厥諸民族
四至六世紀間新漢族誕生與草原新形勢
東胡·烏桓·鮮卑
從鮮卑游牧帝國到投入長城后的北魏
戎、羌、氐、月氏
后漢政治痼疾——西羌問題
草原“朝代”嬗代中的柔然
丁零·高車·鐵勒·突厥
【漢族中國以西的世界】
認識古代“西方”
二千年前漢族世界眼光的擴大
貴霜—大月氏與嚈噠
中亞細亞古代歷史的基本認識
中國史料與所指“西域”范圍
新疆與河西走廊
沃洲地理櫥窗與人種博覽會
經(jīng)濟繁榮面下“新疆”政治的向上
“新疆”歷史命運
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
從“通西域”到“西域經(jīng)營”
中國西方事業(yè)起點的“鑿空”
漢朝的“新疆”—中亞細亞征服
區(qū)域性共同防衛(wèi)與都護統(tǒng)制體系
“三通三絕”的后漢西域支配
長史統(tǒng)治與高昌國成立意義
考古—古代學上的“新疆”
歷史壯觀復原與敦煌學
漢朝西長城制度
埋沒沙中的鄯善王國
南北道古代史閉幕
東—西方文化、商品交流的早期形態(tài)
中國對西方關系從混沌到開朗
外國通商·外國商人
世界性絲貿(mào)易與國際交通
古代世界東—西大動脈“絲道”
古代西方的“中國”認識
中國容納外來文化的源泉與內(nèi)容
中國文化傳播西方
主要參考書
第三卷《南方的奮起》
內(nèi)容簡介:
自二世紀末到六世紀末的漢族中國四百年大分裂時期,中國在動蕩紛亂之下的面貌并非全是破壞的,歷史意義也非全是消極的,其間各存在其積極的一面。在積極的方面,即是迎接統(tǒng)一再現(xiàn)的準備諸分野,以及充滿了新生命、新活力的新漢族孕育,江南文化的發(fā)達,與中國—東亞文明圈的堅實奠定。
目錄:
歷史曲線兩次高峰間的低潮
漢朝崩壞與分裂局面的持續(xù)
外戚、宦官、黨人
黃巾之亂與所開啟的英雄時代
分而合·合而分
五胡十六國連鎖反應建國運動
南方切離近三個世紀的南、北均衡形勢
大分裂末期新時代的孕育
二至六世紀社會·經(jīng)濟問題總決算
古代鄉(xiāng)制破壞后世族中心社會的成立與式微
世族門閥的歷史評價
大流亡潮期間的戶口問題
江南·南方開發(fā)與地方行政體系推移
分裂期產(chǎn)業(yè)·流通諸面貌
交通都市商稅貨幣
土地國有制從試驗到完成
農(nóng)村社會生產(chǎn)秩序大變革與租稅制度再編定
四百年轉(zhuǎn)型過渡期文化
六朝文化根源的老莊思想與“清談”
文學、藝術與相關聯(lián)的學問
史地學、科學與技術
地下史料所見魏晉南北朝人的生活形態(tài)與風俗
宗教與宗教思想史展開
道教的起源與誕生
佛教傳入中國固定化的輪廓
佛理·譯經(jīng)·中國佛教教義
佛教藝術與南北朝造像運動
樂浪時代結(jié)束前后遠東新態(tài)勢
高句麗的從中國史轉(zhuǎn)移入韓國史
朝鮮半島三國的南北朝文化浸潤
魏志倭人傳·宋書倭國傳。
大和國家的形成與歸化人
主要參考書
第四卷《中國世界的全盛》
內(nèi)容簡介:
漢族形成的充沛活力,帶動了中國模式政治、文化為基底的東亞“中國世界”,自漢朝的時代塑定胚型。新漢族于隋唐時代再形成,又培育、提攜“中國世界”成員,共同內(nèi)耀博大而絢爛的中國文明之光。隋唐世界大帝國成立的意義,初非只中國史上的偉大朝代而已,也是關系東亞史全體的。這是本書敘述的主軸。
目錄:
世界帝國的榮光
隋唐新漢族·大統(tǒng)一成立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
“天可汗”國際秩序軸心
國家規(guī)模的超越·政治平等的復活
社會關系與均田法施行實況
大運河與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
開放性的生活、思想與文化
大唐的榮華
條條大道通長安
外來宗教與佛教思想的百花齊放
學問、科學與文學平民化
有容乃大·東西吞吐(一)天竺·大食·新羅
有容乃大·東西吞吐(二)日本
中天之日換入斜陽期
盛唐明暗面——八世紀前半
盛世傾斜起點的安史之亂
均田制墮壞期的變貌——八世紀后半
藩鎮(zhèn)/宦官/朋黨
九世紀社會·經(jīng)濟新境界
巨大帝國崩裂的震力與轉(zhuǎn)運期開創(chuàng)
黃巢之亂前后的唐朝五十年暮運
新時代誕生的陣痛期——五代十國
八至十世紀的東方世界
主要參考書
第五卷《近代中國的成立》
內(nèi)容簡介:
十世紀中國,是個歷史的大轉(zhuǎn)捩時代。因此,橫的方面,漢族朝代與征服朝代并行或交替存立;縱的方面,近代社會以宋朝建立為標志而設定。
歐洲曾經(jīng)歷漫長的中世時代,但短短約三個世紀的近代歐洲,十八世紀后半以來便以產(chǎn)業(yè)革命成功,快速轉(zhuǎn)換現(xiàn)代社會。中國領先歐洲快速通過中世時代,近代中國的歷史分期,時間卻停滯十個世紀,清朝之末,才在痛苦的、被迫的形勢下勉強向現(xiàn)代化舉步。
本書便以如上諸課題為中心,說明“什么”以及探討其“為什么”。
目錄:
【中華民族大舞臺全成員登場】
亞洲內(nèi)陸世界霸權(quán)推移
北亞細亞突厥巨潮
蒼狼的子孫——文字的后期游牧國家
突厥時代最后榮光
回紇與游牧社會文明化
中亞細亞突厥化
大西南地區(qū)民族運動
吐谷渾三百五十年
吐蕃興衰
西藏佛教與喇嘛法王支配
云南五個世紀獨立時代——南詔、大理
模寫漢族中國兩范本
“海東盛國”渤海
西夏“君子”
征服朝代成立
契丹·遼朝——二元支配體制的創(chuàng)始
女真·金朝——中原化快速變?nèi)菡?
世界史的最大征服
從蒙古帝國到大元帝國
元朝身份制社會與蒙古至上主義
東西交通·文化交流最盛期
北元以來草原封建制的成熟
十七世紀后的清朝蒙古
【漢族中國的近代化】
絕對主義的時代
宋朝歷史的近代要素
外侮最劇的漢族朝代
文治主義與君主專制絕對化
科舉·學校·士大夫
漢族光輝的明暗
南方優(yōu)位下的社會·經(jīng)濟
諸產(chǎn)業(yè)的分化開發(fā)
財政與社會結(jié)構(gòu)再調(diào)整
商品·貨幣經(jīng)濟時代的都市
新文化的展開
士人·庶民文化結(jié)合
理學——儒家思想再出發(fā)
宗教思想·學問的進展與停滯
高峰科學·技術的終頁
主要參考書
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