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歷史貢獻與當代價值兩方面論述了學習、探索《自殺論》的意義,總結(jié)、分析了《自殺論》的閱讀困難及其原因,提出了閱讀方法建議;逐章逐節(jié)講解《自殺論》,以幫助讀者正確理解進而深入探索之;發(fā)現(xiàn)并彌補可能存在的不足,解決遺留問題,澄清學術(shù)爭論,完善與發(fā)展迪爾凱姆的自殺社會學。本書還將引領(lǐng)讀者聆聽迪爾凱姆論人生的意義,揭示平靜、歡樂生活的奧秘,獲得打開快樂、幸福之門的鑰匙。本書深入淺出、簡潔明快、通俗易懂,不僅適合社會學專業(yè)學生與教學科研人員閱讀參考,對相關(guān)問題感興趣的所有讀者都將從本書受益。
本書深入淺出、簡潔明快、通俗易懂,不僅適合社會學專業(yè)本、碩、博學生與教學、科研人員閱讀參考,對相關(guān)問題感興趣的所有讀者都將從本書受益。
1999年,我獲得美國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的資助,赴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現(xiàn)已更名為School of Social Policy and Practice)學習。當時,我國社會工作專業(yè)教育剛起步不久,我對社會工作所知甚少。
我很快發(fā)現(xiàn),在Social Work Practice與Clinical Social Work書中大多有關(guān)于自殺的章節(jié)。在陌生的社會工作知識海洋中遇見自殺,就像意外遇見老朋友一樣親切,因為我學生時代讀過迪爾凱姆的《自殺論》。但是,當時回憶起來,除幾個概念名稱之外,關(guān)于《自殺論》,我腦子里空空如也。
回國之后,從書架上拿起《自殺論》,發(fā)現(xiàn)當年不過跑馬觀花、不甚了了,重讀竟步履維艱、興味索然,這才憶起學生時代曾經(jīng)耳聞《自殺論》不好讀……這樣的經(jīng)歷使我特別理解為什么一些同學抱怨《自殺論》晦澀難懂,有的文獻在評介和引用《自殺論》時存在明顯的錯誤。我想,如果不是教學、科研需要,我是不會拈惹這本書的。
科學研究的連續(xù)性是科學進步的條件。無論是學習、研究社會學,還是研究自殺,《自殺論》都是回避不了的高峰因為《自殺論》涉及社會意象、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社會學基本問題,因為迪爾凱姆的自殺理論是接近科學的社會學定律。攀登這座高峰的困難主要來自自殺問題本身的復雜性,要講清楚什么是自殺、講清楚自殺的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的確不容易。但是,只要克服困難、登上峰頂,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新的天地;也只有在這時,我們的探索才有價值。
本書的寫作意圖是結(jié)合作者多年從事社會學、社會工作教學、科研之所得,幫助初學者正確理解《自殺論》,進而啟發(fā)其正確理解并深入探索:發(fā)現(xiàn)并彌補可能存在的不足,解決遺留問題,澄清學術(shù)爭論,完善與發(fā)展迪爾凱姆自殺社會學,創(chuàng)新社會學理論與方法。本書還引領(lǐng)讀者聆聽迪爾凱姆談論人生的意義,揭示平靜、歡樂生活的奧秘,使人獲得打開快樂、幸福之門的鑰匙。
坦率地講,我難以保證我自己完全理解了《自殺論》;即使完全理解了,也難以保證每位讀者一看就懂我的講解。因此,暴露自己的錯誤、無能,接受讀者的批評、指正也是本書的意圖。真誠希望無論是我的所得還是錯誤、無能,都成為年輕學子眺望更高遠世界的墊腳磚石。
2011年,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自殺:理解與應對》,目前,這本書已到了修訂的時候。顯然,把該書關(guān)于《自殺論》研究的內(nèi)容轉(zhuǎn)移到本書之中是合理的。
本書對部分引用案例做了適當?shù)木,特此向案例原作者表達感謝!
感謝中南民族大學各級領(lǐng)導的支持和幫助。特別感謝黨政辦公室白照坤、科學研究發(fā)展院劉占勇、科學研究發(fā)展院副院長皮鑫教授、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田敏教授、研究生院院長何冬蘭教授、財務處許林處長、副校長段超教授的直接幫助。
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編輯錢坤、張馨芳的建設性意見。感謝本書編輯林珍珍,她的細致、耐心,她的工作效率與專業(yè)水準,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而難忘。
中南民族大學社會學研究生董夢雅、李銀參與了本書的討論與校閱,在此一并致謝!
庫少雄
2021年3月2日
庫少雄,男,1964年生。武漢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南京大學法學(社會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F(xiàn)任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已出版《社會工作實務》《社會工作實習》《人類行為與社會環(huán)境》等作品8部,發(fā)表論文50余篇。
前言(1)
節(jié) 《自殺論》的歷史貢獻(1)
第二節(jié)《自殺論》的當代價值(12)
第三節(jié) 《自殺論》與學位帽(14)
第四節(jié) 《自殺論》的閱讀困難與閱讀建議(15)
章 《自殺論》解讀(21)
節(jié) 非社會因素(21)
第二節(jié) 社會因素:社會原因和社會類型(29)
第三節(jié) 作為一般社會現(xiàn)象的自殺(46)
第二章 關(guān)于幾個案例的討論(54)
節(jié) 生本能、死本能與躁狂性自殺(54)
第二節(jié) 自我防御機制與自殺意念的正功能(56)
第三節(jié) 認知對行為的影響(59)
第三章 自殺的定義與分類系統(tǒng)(61)
節(jié) 迪爾凱姆的自殺定義(61)
第二節(jié) 自殺未遂與萌芽狀態(tài)的自殺(64)
第三節(jié) 自殺終止與自殺暫停、自殺終止后死亡(67)
第四節(jié) 自殺姿態(tài)與誤自殺(70)
第五節(jié) 自殺分類系統(tǒng)與自殺統(tǒng)計數(shù)據(jù)(71)
第六節(jié) 其他有關(guān)問題(74)
第四章 自殺的社會原因、社會類型與社會學理論模型(77)
節(jié) 自殺的社會原因與社會類型(77)
第二節(jié) 自殺社會學理論模型(92)
第三節(jié) 幾種誤解(97)
第五章 家庭社會與自殺:《自殺論》的檢驗(107)
節(jié) 文獻綜述(108)
第二節(jié) 19811993年法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自殺論》的檢驗(113)
第三節(jié) 1992年美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自殺論》的檢驗(125)
第四節(jié) 結(jié)論與討論(145)
第六章 社會整合與社會規(guī)范的概念及其操作化(153)
節(jié) 操作化的概念與維度劃分的依據(jù)(153)
第二節(jié) 社會整合的概念與指標體系(156)
第三節(jié) 社會規(guī)范的概念與指標體系(161)
第四節(jié) 自殺社會學經(jīng)驗研究工具包(166)
第七章 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的對立統(tǒng)一(167)
節(jié) 解釋社會學與方法論個人主義(167)
第二節(jié) 自殺率研究與個人自殺研究(170)
第八章 自殺的應對(172)
節(jié) 加強社會各層面重要群體的建設(172)
第二節(jié) 警惕可能存在的利他主義自殺傾向(176)
第三節(jié) 國家自殺預防策略(179)
附錄 女研究生之死(181)
參考文獻(190)